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2014-01-29 08:15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0期
关键词:心电体征溶栓

杨 珂

南阳市中心医院特需二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且持续性缺血与缺氧而引起的一种心肌坏死疾病,而心律失常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致死率相对较高。我院为有效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采取了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经我院临床诊断并入住我院治疗的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7例,女5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为(60.3±5.9)岁,室性早搏占70.4%(95/135),阵发性室上速28.9%(39/135),室内颤动与扑动0.7%(1/135)。

1.2 护理措施

1.2.1 常规护理措施 患者住院期间,除了保证急救设备与药品的使用安全、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通畅外,还应确保连续性的心电监护,并控制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全面掌握患者体征变化。在心电监护过程中,可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心电、脉搏血氧、中心静脉压以及血压等体征进行监护,尤其要重视心电中S-T段及Q-T间期的变化,从而及早发现心室颤动先兆的心律失常,对存在异常状况的患者,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心室颤动与扑动的观察中,若患者出现严重血流流动力学障碍,则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即使用360焦耳电量电击进行复律,若患者心室颤动不止,且又无法以电击进行除颤终止时,可于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适量的利多卡因[1]。

1.2.2 治疗与急救护理措施 首先,对于无溶栓禁忌患者,应于发病前6~12 h给予溶栓治疗,即服用300 mg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加入了10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推注50万U在100万U组30 min;其次,溶栓2 h后,患者APTT下降至60 s,则进行抗凝,即静脉推注普通肝素5000 U,随后,每隔1 h静脉滴注1000 U,当APTT维持在40~60 s内时,再以华法林进行抗凝;再次,为了有效提高及控制患者动脉分压与梗死范围,可对其进行4~5 ml/min的氧气治疗;最后,可每隔5~10 min静脉注射50~100 mg的利多卡因,病情缓解后,静脉滴注1~3 mg/min的胺碘酮[2]。用药期间,患者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2.3 生活护理措施 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并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表,此外,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缓解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能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并发症状,并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实验中,所有患者经相应的护理、急救措施后,均得到有效治疗。

3 讨论

由于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心电、中心静脉及动脉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存在异常状况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治疗,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致死率及改善其预后效果。

[1]袁银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9):34-36.

[2]李婷,刘娜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22):43-47.

猜你喜欢
心电体征溶栓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