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经阻滞麻醉的实施技术分析

2014-01-29 08:15高连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刺激器麻醉药操作者

高连凤

泰来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泰来 162400

浅谈神经阻滞麻醉的实施技术分析

高连凤

泰来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泰来 162400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中对患者处理。方法对局部麻醉中神经阻滞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科医师认真地处理患者,对麻醉区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的作用,在降低感染危险。结论穿刺操作时做好基本操作技术,周围神经定位。提醒阻滞平面扩散是否过度广泛及是否会发生并发症。

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操作技术

局部麻醉是一种十分完美的麻醉方法,使患者、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均满意。局部神经阻滞是除全身麻醉以外的一种有效麻醉方法,有利于减轻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减少四肢血管手术后血栓形成、加快动脉血流和静脉回流,改善组织微循环。可改善门诊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以及减少恢复期的费用。这些特点又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应用局部神经阻滞的兴趣。

1 患者的处理

在患者到达麻醉操作室之前,将所有用于神经阻滞的设备,包括各种特殊需要的设备均准备妥当,麻醉操作室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并且温度应该适宜。应为患者提供枕头和泡沫橡胶垫,以便使其更为舒适。如果拟联合应用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或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可在全身麻醉之前或之后进行椎管内阻滞操作[1]。首先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的情况下,应等患者全身情况稳定之后再进行椎管内阻滞操作。对于周围神经阻滞来讲,如果要取得成功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麻醉科医师认为,在神经阻滞操作前不应该对患者进行深度镇静处理,因为这样患者可能会变得难以控制。

2 无菌技术

遵守常规操作原则(包括戴无菌手套),在实施椎管内阻滞时,需要对皮肤进行认真地消毒处理在采用导管法实施神经阻滞的情况下,操作者需要穿无菌衣,因为导管有时很难控制。采用无滑石粉手套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感受穿刺针通过皮肤和深部组织时的感觉以及避免滑石粉污染的危险。应该采用碘基杀菌消毒剂或氯己定来清洁皮肤。在刺入穿刺针前,应该等待消毒液变得干燥,此时消毒液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并且通过穿刺针将具有神经损害作用的消毒液带入神经部位的危险性亦会降低。

3 穿刺操作

3.1 基本操作技术

在开始神经阻滞操作前,应检查所有的器械,并擦干所有的消毒液。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这些器械位于患者的视线之外。在使用粗大或铅笔尖式穿刺针时,首先应采用锐利的破皮针在局部麻醉药皮丘上穿刺一小孔,以便于穿刺针的刺入。如果未预先实施这样的操作,操作者就需使用巨大的力量来刺入穿刺针,这样患者就会十分担心和紧张,并且穿刺针突然刺入的深度可能会比预想的要深。

操作者应尽量避免触碰穿刺针的干部。但在采用长而柔软的穿刺针时,达到这个要求可能会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应尽可能握持靠近穿刺针尾部的针干部分。操作者将非优势手的手背部靠在患者身体上,并用拇指和示指握住穿刺针针尾部可使穿刺针保持稳定,尤其是在实施椎管内阻滞时[2]。在通过优势手稳定推进穿刺针的过程中,这样亦可增加操作的可控性。另外,在周围神经阻滞操作时亦可采用双手固定技术,即操作者将用于定位的非优势手的手指牢固按压在预定的穿刺进针部位,然后将握持穿刺针的优势手放置在定位手的上方,并把不参与操作的优势手手指依托在患者身体上,以防止定位手的手指发生移动和按压深度发生改变[3]。

3.2 周围神经定位

诱发异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方法,晚近神经刺激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两种方法均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3.2.1 异感 在通过诱发异感来定位目标神经时,必须谨防神经内注射情况的发生,因为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在诱发出异感后应稍后退穿刺针(0.5~1 mm),并在注射药物早期严密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适感或疼痛,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射,并需进一步后退穿刺针。

3.2.2 神经刺激器 在周围神经阻滞时应用神经刺激器要比异感法更有价值。在应用神经刺激器技术实施神经阻滞时,大多数情况下适合应用B型斜面绝缘型穿刺针,首先将负极与穿刺针相连接,正极与患者相连接,并作为地线。虽然正极可连接到患者体表的任何部位,但最好不要让刺激电流通过心脏。将神经刺激器的输出电流强度调节至1~2 mA。然后将穿刺针刺向预计的穿刺部位,并向目标神经附近推进。在使用绝缘型穿刺针的情况下,当穿刺针针尖接近预阻滞的神经时,肌肉收缩的幅度增大,但当穿刺针针尖越过神经时,肌肉收缩的幅度减弱,甚至消失。这时可后退穿刺针,直到再次诱发出最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将神经刺激器的电流输出强度逐渐降低至能引起神经刺激和肌肉收缩的最低强度(通常低于0.5 mA)。当应用最小神经刺激器输出强度即可诱发出最强神经刺激反应时,意味着穿刺针针尖就位于最靠近神经的位置。在正确定位神经后,回抽注射器,然后注入1.5%利多卡因1~2 ml。注射局部麻醉药后肌肉收缩的幅度可立即减弱或完全消失。在注射试验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后,进一步的试验是增强神经刺激器的输出强度。在较高的神经刺激器输出强度下,还应能诱发出一些肌肉收缩反应。在成功注射试验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后,就可注射神经阻滞所需的全量局部麻醉药。

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迅速成功定位神经主要取决于:能否保持穿刺针的位置稳定;首次操作能否将穿刺针定位于合适的深度,并找到其正确的方位。在很多情况下此操作属试验性,常常会有错误发生。随着穿刺针和神经之间位置的改变,需要增加或降低刺激电流的强度。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2-1061.

[2]岳子勇,殷媛,宋春雨,等.改良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04.

[3]翁剑武,刘直星.罗派卡因与氯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合用于臂丛阻滞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

Analysis of Operation Technique of Nerve Block Anesthesia

GAO Lianfeng People’s Hospital in Tailai County, Tailai Heilongjiang 162400,China

Objective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nerve block anesthesia to be investigated.MethodsAnalyzing the operation technique of loc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ResultsAnesthesiologists take good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aseptic operation on the anesthesia area in order to prevent from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infectious risk.ConclusionThe basic and elementary operation technique and peripheral nerve localization is required for puncture operation. In addition, whether the block planar diffusion is rather extensive or not and whether complications occur or not should be reminded.

Nerve block, Puncture operation, Operation technique

R614.4

B

1674-9316(2014)20-013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20.086

猜你喜欢
刺激器麻醉药操作者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电激怒和电惊厥实验的应用
神经刺激器定位对周围神经阻滞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Android的超声刺激器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常用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