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泵在液氯输送包装中的应用

2014-02-01 09:21
中国氯碱 2014年8期
关键词:输送泵液氯氮气

魏 力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1 液氯包装工艺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氯碱厂采用是中压法和低压法工艺生产液氯,液氯输送包装必须进行加压,随着国内引进制造液氯泵技术,应用液氯泵替代传统汽化器加压法、气体加压法输送液氯包装的企业越来越多。

2 液氯输送泵的比较

目前液氯泵输送包装主要有多级液氯液下泵、液氯屏蔽泵(卧式)、双壳体液氯磁力泵(短轴型)等输送工艺,有着各自的工艺及结构特点,现对其液氯泵输送工艺进行分析比较。

2.1.液氯输送泵工艺及结构特点

2.1.1 工艺流程简叙

液氯屏蔽泵输送工艺:泵安装在低于液氯贮槽底部出口4 m 以下地坑内,液氯由贮槽底部出口流出,经泵直接进行输送包装;泵出口管上配带有最小流量孔板排气管与贮槽气相连接。

多级液氯液下泵输送工艺:泵垂直安装在中间槽上,液氯由贮槽底部出口进入中间槽,泵将中间槽内的液氯抽出进行输送包装;气相平衡管连接中间槽与贮槽之间。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输送工艺:泵垂直安装在中间罐上,液氯由贮槽底部出口进入中间罐,泵将中间罐液氯抽出进行输送包装;气相平衡管连接中间槽与贮槽之间。

2.1.2 液氯输送泵的特点

(1)液氯屏蔽泵特点

a.是类似卧式单级离心泵,泵体和电机连成一体,无动密封只有静密封,输送液氯无泄漏;

b.无辅助设备、无氮气密封,工艺配管简单;

c.由于屏蔽转子和定子之间间隙较小,只有0.5~1.0 mm,介质若含水高、杂质多会造成屏蔽套、滑动轴套的磨损,因此对液氯质量要求较高;

d.由于屏蔽泵采用的是单级离心泵,因此必须汽蚀余量NPSHr 大;安装时液氯贮槽底部出口到泵进口的垂直高度产生的有效汽蚀余量NPSHa 须大于泵的NPSHr。为此,要建造4 m 以上地坑安装屏蔽泵,才能满足泵的性能特性要求,且泵启动前还需进行预冷和排气。

(2)多级液氯液下泵特点

a.泵垂直安装在Ø1 400 mm×3 537 mm 中间槽上(体积约4.2 m3),需要较大的液氯中间槽;

b.轴封采用机械密封加填料密封,外加氮气隔离多重密封;紧急停车采用气囊式密封,需要消耗氮气和少量废气排放;

c.对输送的液氯含杂质要求不高;

d.液氯贮槽底部出口与中间槽进口垂直高度差大于1.5 m 即可,可安装在相对地面或1.5 m 左右的地坑内。

(3)双壳体液氯磁力泵特点

a.泵轴、多级叶轮、内磁缸体被泵体、双隔离套完全封闭与驱动部件不接触,所有密封点均为静密封。不需要氮气密封;

b.采用双隔离套结构+第三层极限密封,实现多重静密封防护;单层泄漏可DCS 远程报警和现场压力表来显示,确保安全;

c.采用积木原理装配,泵为短轴多级液下泵,安装高度底,维修方便,所有部件均可现场维修更换;

d.液氯磁力泵垂直安装在Ø550 mm×1 080 mm中间罐上(体积约0.25 m3),液氯贮槽底部出口与中间槽进口垂直高度差大于1.5 m,可在相对地面安装,中间罐体积较多级液氯液下泵小得多;

e.泵轴为空心轴,孔径Ø12 mm 在高速离心旋转通过内循环系统,将带颗粒的杂质带走。对输送液氯的杂质较液氯屏蔽泵要求低;

f.泵内设置最小回流管,可以在出口完全关闭情况下,长期运行。

2.2 液氯泵输送工艺特点比较

2.2.1 液氯输送泵共同点

在液氯输送包装工艺中,液氯输送泵与传统气体加压法输送包装比较,其共同特点是:

(1)充装时液氯贮槽压力降低,由气体加压法0.8~1.1 MPa 降到0.18~0.24 MPa 接近原氯压力,使液氯贮槽更加安全可靠;

(2)无废气(或极少量废气)排气放和基本上无泄漏,消除了无污和氯气损耗,更加环保;

(3)包装快速连续、压力恒定、操作简便,避免了换槽对系统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4)设备及阀门等更换维修费用大幅下降;

(5)液氯泵包装彻底改变了传统汽化或气体加压法充装不连续、充装压力不稳定、操作复杂、包装成本高,包装时液氯贮槽压力高、三氯化氮富集等安全隐患。

2.2.2 液氯输送泵不同点比较

(1)工艺配管与安装的不同

屏蔽泵无中间槽、无密封氮气,配管简单;考虑到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大,因此要建4 m 以上深度的地坑安装泵。

多级液下泵的轴封用氮气隔离辅助密封,需配密封氮气管和混合废气排放管,配管复杂;需中间槽,占地面积大,贮槽底部出口高于中间槽进口1.5 m 即可,可以安装在相对地面或较低地坑内。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无需氮气密封气,配管比较简单;需中间罐,占地面积小,安装高度要求和多级液下泵一样。

(2)操作控制不同

屏蔽泵启动前必须将泵灌满液氯,首次(或较长停车)启动前要进行30 min 预冷,同时要进行排气,现场不能盘车;在排气管上设置最小流量孔板,确保泵的运行安全,通过调节阀控制输送压力。

多级液下泵需要中间槽保持一定液位,无需预冷启动,现场可盘车,但需要调节密封氮气压力略高于中间槽;出口压力控制采用压力变送器和电机变频器装置自动调节恒压输送。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需要中间罐保持一定液位,无需预冷启动,无密封氮气调节,现场可盘车;出口压力控制和多级液下泵相同。

(3)对液氯质量要求不同

屏蔽泵轴承套润滑和电机内部产生热量的移除是靠输送的介质,同时屏蔽转子和定子之间间隙较小,只有0.5~1.0 mm,液氯含水高、杂质多都会造成屏蔽套,滑动轴套磨损,因此对液氯质量要求较高。

多级液下泵对输送介质杂质要求较低,“粗细粮”均适合,且在中间槽进口管道上增设过滤器,定期清洗即可。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相对屏蔽泵要求要低,如果液氯中含有杂质,在进液管上设置30或40目过滤器即可。

(4)安全性与密封形式的不同

屏蔽泵为单层屏蔽套静密封,正常运行时氯气无泄漏和废气排放,安全性好。

多级液下泵为机械密封、填料密封加氮气隔离气的动密封,调整不当会有少量混合气体泄漏,有废气排放,同时有氮气消耗,较为安全。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为双层隔离套静密封+第三层极限密封,多重保护无氯气泄漏和废气排放,是3种泵型中安全性最高的。

(5)结构与维修不同

屏蔽泵是卧式结构,短单刚性轴,泵与屏蔽电机为一整体,结构较复杂、隔离套装配间隙小;现场维修难度大,损坏需返厂维修。

多级液下泵是立式结构,柔性长轴,泵与电机分体结构,密封机构复杂,部件较多;由于泵体较长,需要一定的吊装和检修空间,维修较为复杂。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是立式结构,短单刚性轴,泵与电机分体结构,采用标准电机配置,可现场更换任何部件,泵体高度低,采用积木原理装配,维修简单方便。

3 液氯输送泵的实际应用

3.1 多级液氯液下泵的应用

在2004年对液氯输送装置技术改造,由气体加压法工艺改为多级液氯液下泵输送工艺,当时选择主要从2个方面考虑:一是泵对液氯质量适应性:该公司当时是用纳氏泵输送氯气工艺,原料氯气中夹带着酸雾,氯化物等杂质较多,氯气液化后液氯含杂质相对较多;二是安装条件的考虑:液氯装置及液氯贮槽是在原固碱厂房上改造扩建的,地下情况比较复杂,建造4.2 m 深坑和防渗防腐难度都较大。

综合上述因素,虽然多级液氯液下泵需要增加中间槽和密封氮气,工艺配管也复杂,但对液氯质量要求较宽,适合“吃粗粮”,无需建深坑,操作控制相对简单,更符合当时的工艺生产条件,最后选择了多级液氯液下泵,实际使用效果尚好。

3.2 双壳体液氯磁力泵的应用

随着发展的需要,公司搬迁进入合肥经济循环园,建设合肥化工基地一期15万t/a 烧碱项目,并于2014年3月15日竣工投产。在液氯输送充装工艺中选用了大连科环泵业的双壳体液氯磁力泵。

3.2.1 基本介绍

(1)工作原理

该泵是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外磁缸体转动时,磁场能穿过空气间隙和非磁性物体(隔离套)带动与多级叶轮轴连接的内磁缸体作同步转动,实现动力无接触能量转化,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

(2)泵的型号和性能参数

型号:DTMMC50A-6双壳体液氯磁力泵;

性能参数:流量Q=28 m3/h、扬程H=75 m、转速n=1 470、电机功率N=22 kW、效率η=64%、HPSHr=0.5 m。

3.2.2 工艺要求

(1)安装高度确定:液氯贮槽底部出口与泵中间罐进口中心线最小高度差H=HPSHr(0.5 m)+管道阻力m+安全余量(0.5 m),即实际安装高度要>1.5 m。

(2)配管要求

管径要求:液氯进口管DN150、出口管DN50、排污管DN50;气相平衡管、抽空管均为DN50,确保阻力小,液氯畅通;

平衡管要求:平衡管水平段要高于液氯贮槽最高液位,防止平衡管产生气堵现象。

(3)出口压力控制

采用带数显压力变送器和电机变频器自动调节出口压力,使压力恒定即为1.0 MPa,并实现DCS 远程监控。

3.2.3 运行情况

(1)运行效果好

a.运行平稳:流量稳定、噪声小、电流低(28 A左右);

b.安全环保:变频控制、压力恒定、无任何泄漏;

c.操作简捷:进满液氯、后盘启动,缓慢打开出口阀门往液氯包装输送,即完成全部开车操作。

(2)满足液氯充装要求

液氯输送泵与包装,在生产工艺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液氯输送泵运行的稳定安全对液氯包装至关重要。该液氯充装是智能化充装系统,分为液氯槽车充装和液氯钢瓶充装两部分;通过质量流量计和电子秤来控制槽车和液氯钢瓶的充装量,当充装达到规定量时,液氯充装气动控制阀自动关闭结束充装。在实际充装中双壳体液氯磁力泵满足了充装要求,其表现为:

a.充装速度快:25 t 液氯槽车一般40~45 min 充装完成,1 t 液氯钢瓶一般25~30 min 充装完成;

b.充装计量准:由于充装压力恒定无波动,因此充装误差小;25 t 液氯槽车充装后,电子秤复磅误差一般为±10~15 kg;液氯钢瓶充装后复磅误差一般为±0~2 kg。

c.充装量大:目前实际最大一天充装量为三百多吨,正常也在150~220 t,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液氯泵输送充装工艺,已在氯碱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市场的竞争和技术进步,规格型号趋于多样化,可选择范围大。实际采用何种液氯输送泵,要根据装置的工艺水平、生产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综合考虑,扬长避短,选择适合生产和装置要求的,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

[1]方 度,蒋兰荪,吴正德.氯碱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输送泵液氯氮气
近期国内液氯市场持续震荡整理
一种空气分离装置中的污氮气用脱氧装置
钢企冷轧厂保安氮气管网方案探讨
#5、6机循环水加药输送泵密封装置改造
略谈油田氮气开采 技术的运用
液氯地罐替代液氯钢瓶工艺安全和经济估算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液氯气化器及防止三氯化氮积聚问题
浅谈钢管混凝土填充灌注施工技术
应对液氯设备氯气泄漏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