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首先要建设法治生态

2014-02-02 22:24中华环境编辑部
中华环境 2014年12期
关键词:链条依法治国权力

卷首 首先要建设法治生态

因为反腐,先是餐饮业受挫、夜店打烊,后是拥有大大小小权力的官场偶现不吃不喝不作为现象……对此,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分析说,反腐对经济的影响是表象的,需要时间,在持之以恒的情形下,建立新政治生态,以适应不靠吃喝、不靠受贿、不靠贪腐发展经济的态势。

反腐虽然仅是依法治国的一个点,但由于反腐反的是权力和特权阶层、反的是权力所保护的阶层、反的是官商勾结的暗道、反的是官所保护的利益链条、反的是保护伞下的违法行为……其现实意义的巨大,对依法治国的长远影响毋庸置疑。

长期以来,以权贵至上的中国一直将统治者的意志视为神圣不可触碰的,“国王就是法律”深植于社会民众的意识形态中,所以统治者开闸贪腐,就会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全民腐败”。上“贪”下效、小官巨腐、连带家庭中“啃老”的腐败形式,环境保护中任人唯“钱”绝不算偶然。反腐传递出法治革命的信号,正形成“蝴蝶效应”,小则影响餐饮,大则将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价值观、政府行为、民众意识的法治风暴。

世界万物须在自然法则的约束下有序运行,各行其道,和谐发展。叶檀所说的政治生态随着反腐持之以恒和步步深入,新的社会生态系统会逐步建立,人人敬法、人人守法,尤其是拥有实际公权力官员的敬法、守法,他们在法治生态链条中的示范作用,对控制违法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说,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但同时特别强调党自身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依法执政,也就是说权力再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了。

这是最大的亮点。彻底突破了自古以来“皇帝就是法律”的执政传统。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规则,使法律成为社会主体的普遍原则,不仅要求公民依法办事,更重要的在于制约和规范政治权力,所以在政治上,法治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治权力的规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体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为确保依宪执政和依宪行政,将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等等。

这意味着过去单纯追求GDP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必须真正履行职责,把更多精力放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环保部门现在更要重新定位,依法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地方保护主义大伞下,污染型企业再也不能以地方“GDP成绩”或解决就业,甚至以与官员利益链条的借口和方式继续牺牲环境而生存下去了,必须回归到依法生产的道路上来,才能在法治生态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天地。

中华环境编辑部

2014年12月

猜你喜欢
链条依法治国权力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个性链条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权力的网络
别克君越正时链条故障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