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生机活力:建设格局,区域打包

2014-02-03 10:36邓希泉
中国共青团 2014年2期
关键词:团干区域化团组织

文 / 邓希泉

激发生机活力:建设格局,区域打包

文 / 邓希泉

解读: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团的事业长远发展的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机制的完善创新也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红利,是团组织生机活力的源泉。共青团机制的完善创新,既不能单兵作战,也不能全面突围,而要抓住核心要素来进行重点突破。对于组织建设来说,组织架构、运行体系、资源配置和管理系统是重点环节。与此相对应,当前共青团的机制创新,主要从区域化组织格局、社会化的资源整合和动员机制、事业化的运行机制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等4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其中,区域化组织格局具有机制创新的平台作用,首先需要重点破题。

建区域化格局3重原因

推动和深化区域化组织格局建设,既是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又具备了相应的现实条件;既是共青团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又可以充分发挥和作为共青团机制创新的平台和载体。深刻了解区域化组织格局的推进原因和内在要求,有利于广大团干和团员主动自觉地置身于这一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之中。推动区域化组织格局建设,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是适应青年空间与聚集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的需要。青年空间一般可区分为工作(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休闲空间。在3个青年空间基本重叠的情况下,团组织通过在工作(学习)空间的制度安排,可以相对容易实现对青年生活空间和休闲空间的全面覆盖。当前,3种青年空间在时空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其中,工作(学习)空间具有单位化和固定化的特征,生活空间具有社区化和固定化特征,休闲空间则具有市场化、随意化和移动化特征。同时,青年总是归属在一定的社区之内。团组织的区域化组织格局,就可以通过在不同空间的存在来实现与青年的持续互动。

是推动组织内部资源的整合并形成集聚效应的需要。基层团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从理论上说都属于组织内部资源。但是,单位的区隔和机制的缺失,使这些团内资源被虚化和碎片化,无法在组织内部形成资源流动和资源共享的有利局面。其实,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基层团组织因性质、类型、领域、行业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信息、项目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一般会存在较大差异,彼此间互补性强。因此,区域化组织格局可以在一个更高的组织层级建构中,实现对分散的组织资源实现集聚,在此基础上对组织资源进行更高效率的配置和使用。区域化组织格局建设,说得简单点,就是对活动、项目、人员和资源的打包整合,实现组织统一的集中服务。

是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外部效应的需要。

每一个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总是面临着人力、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在组织互动比较方便和资源共享相对较容易的区域内,通过机制联系起来的众多基层团组织,有利于在共享优势过程中扩大优势,也会在相互克服不足中缓解组织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的不利局面。区域化组织格局的成效,最终表现为提升区域化组织框架内的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从而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形成团组织的正外部效应。

区域化格局推动机制创新

实现不同基层团组织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共享,实现更高效率的再次配置和使用,是区域化组织格局的首要任务。为此,要通过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更好整合和共享。对于区域化组织格局中的资源共享,要特别注意资源的可及性、资源的便利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每一个基层团组织在开发资源和信息、开展项目和活动时,要以服务本组织的团员青年为基础,又要面向区域化组织所覆盖的团员青年,还要将本组织的资源和信息所能惠及的团员青年纳入到工作对象之中。也就是说,处在区域化组织格局中的每一个基层团组织,在工作目标的设定上要以可及性为原则,在工作项目上要注重区域共享,既要为本组织提供服务,也要有意识地自觉地面向相邻团组织和周边的团员青年。

区域化格局促成力量联动

区域化组织格局建设,要明确区域化组织格局的核心力量、枢纽机构和联动力量,形成各种力量的有机耦合。在区域化组织格局的建设中,要有一个枢纽机构和核心力量来进行组织、凝结和驱动。地市级及以下团的地方组织,应该更多地承担起区域化组织格局中的枢纽机构的责任,发挥资源和信息的组织、汇总、发布、配置、共享的管理作用。每一个基层团组织,都是区域化组织格局中的有生力量和联动力量,要进一步增彼此的信任、互动和配合,形成更多的互助关系,构建更为丰富的区域化组织互动互助网络。同时,基层团组织服务提供的主体,不仅包括团组织和团干们,而且包括广大团员。当前,基层团组织的团干部数量少,专职团干部数量更少,团组织的服务更需要广大团员来提供和完成。广大团员要有自觉意识,充分运用所属基层团组织以及在能够联系到的其他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为青年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区域化格局提高专业化水平

团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规律可循,但并不是就可以无师自通。当前,团干的基础素质和行业专业知识基础较好,但实践工作能力、对社会的深入把握、对团的工作的了解和把握不够。区域化组织格局,有利于团干共同学习和提高,有利于扩展团干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团干培养过程中“保留骨干、以资熟手”制度的落实。同时,区域化组织格局能为团干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在工作借鉴和工作对比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团干区域化团组织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新时代团干,应该如何“正心”怎样“修身”?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对团干素质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