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2014-02-04 10:42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性休克休克静脉

张 洋

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张 洋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及时掌握致伤原因,加强在保暖、输液、输血等各方面的护理措施,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

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

创伤已成为当前社会中非常严重的隐患之一。所谓创伤性休克主要指因严重损伤、骨折及挤压伤所引发的休克。人体遭受创伤后,其所带来的剧烈的酸碱失衡、血容量偏低、体液损失、组织分泌物的毒性作用以及疼痛刺激均会导致人体休克。创伤以后大出血诱发死亡的最危险时期为前24h,因此,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若病情加重,则会出现死亡的情况[1]。这就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的紧迫感与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与护理技能,帮助患者尽快度过危险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3岁,年龄最大59岁,平均年龄为(29±3)岁;胸腰椎骨折4例、脾破裂3例、肝挫伤7例、脑挫伤5例、胸部损伤8例、四肢严重的辗挫伤9例、复合伤12例。

1.2 急救护理措施

1.2.1 了解致伤原因 诱发创伤性休克的因素包括粉碎性骨盆骨折、四肢骨折,胸部外伤引发的血气胸,腹部外伤引发的肝破裂、脾破裂,此外还包括其他部分严重创伤。创伤性休克与受伤程度、致伤物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明确受伤位置与致伤原因是先决条件。护理人员应向目击者、伤者家属以及肇事者进行沟通掌握致伤的具体状况,从而进行对应的评估。

1.2.2 基本护理 患者送进监护室后,护理人员应将其平卧于监护床上,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头部偏向床的一侧,便于患者口中的呕吐物及时流出,从而有效防止患者出现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针对患者实施血压、心电图及指脉氧监测,下肢抬高25°,促进患者静脉血快速回流,从而增加其回心血量,尽可能减少移动患者,保持室内的安静、整洁。

1.2.3 吸氧护理 患者休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护理人员应给予4~6L/m in的面罩或鼻导管帮助患者吸氧。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仍在不断降低,须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包括咳痰时、口鼻中的分泌物与血液,必要时应将呼吸机与气管实施连接,从而保证患者吸氧的效果,防止低氧血症的出现。

1.2.4 保暖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皮肤通常较为湿冷,护理人员可采取提升输送液体的温度、提升室内温度及增加棉被的方式对患者实施保暖。若是脑部创伤患者,护理人员应采用冰帽保护患者的脑细胞,从而降低脑细胞代谢的速度。

1.2.5 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末梢静脉中的循环血量不高,一般存在内径变小、血管不充盈及管腔扁缩的特点,易出现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足部内踝大隐静脉的位置提前预留针穿刺。

1.2.6 针对病情变化实施严密监测 20m in监测并记录一次患者的意识、瞳孔、尿量及生命体征,每3h测量一次患者的体温,若患者出现高热情况,应采用物理或药物的方式进行处理,而针对低温的患者则应实施对应的保温措施。

1.2.7 心理护理 大部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致伤原因为意外事故,对于意外造成自身的伤害,再加上出血、疼痛感觉,导致患者产生极为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愤怒、恐惧、紧张、焦虑、痛苦的情绪。现阶段的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模式改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疾病的治疗不仅与生物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涉及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因此,对于意识仍然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给予积极的安慰与鼓励,通过镇定、认真的工作态度及熟练的医护技术,给予患者及家属充足的安全感,从而有效增加患者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1.2.8 预防感染并做好手术准备 是否可以有效且及时的进行急诊手术是进行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先决条件。大多数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症状均是以出血为主,所以,针对患者的急救措施关键在于控制患者伤口的出血量,不仅要实施抗休克,而且要做好配血、药品实验、备皮等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要通知手术室与麻醉科进行手术准备。

2 结果

通过采用及时、针对性、迅速的急救护理措施,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综合性症状,其发病初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临床中,由于创伤性休克存在较为复杂的病因,须要立刻进行止血,及时补充患者的血氧容量,同时要积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必须针对伤口实施迅速、精确的护理措施,则可为医生进行诊治提供较好的条件。本组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护理人员及时、针对性、迅速的精心护理,均获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无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的概率。

[1] 邓英.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24(3)986-987.

[2] 张丽洁,袁秀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16-117.

[3] 黄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15):2351-2352.

R472.2

A

1673-5846(2014)05-0169-02

山西省高平市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晋城 048400

猜你喜欢
性休克休克静脉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