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对高校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4-02-05 00:51张文彬
中国考试 2014年9期
关键词:封闭性开放性试题

张文彬

开放性试题对高校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张文彬

本文从目前高校试题命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开放性试题在高校命题中的比例对于大学生多样性思维形成的不利影响。针对现有问题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和考试导向,管理部门修订考试试题编制制度,重视开放性试题的设置,还师生思维空间,这是培养具有思考能力和创新型思维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性的合格的人才。

开放性试题;思维能力;创新型思维;试题编制

高等教育已经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无疑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正处于多样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大学生将影响深远。考试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测量、辨别、发现、选拔人才的工具,是大学阶段极为重要的检测和评价手段,考试命题是关键,开放性试题能否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本文客观地对学业评价和开放性试题编制进行深入研究,更加明确了创新观念在开放性试题中的重要意义。

1 当今高校课程考试试题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面也出台了不少的改革措施,但是考核试题编制改革的步伐不大,编制原则基本不变,方法陈旧,不利于选拔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相对于开放性试题,封闭性试题在当今的高校试题编制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要点的单独考核比重较大。由于受到考试管理制度约束,教师在命题时必须根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所列各章节各单元重点进行编制,在命题题型上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对于单独知识点的考核通过某种题型的命制得到验证,从而掌握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这些知识点的考核题型基本上是客观性试题,也可以说是封闭性试题,答案是唯一的、不变的而且不可扩展的,完全没有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等题型基本都是对知识要点的考察,不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种题型甚至出现在了开卷考试中,完全降低了考试标准。

首先是,封闭性试题在整套试卷中比重较大。某高校对2012—2013学年的全校各校区各学院各年级的试卷在试卷命题、阅卷情况和归档情况方面进行了一次抽查,其中一个校区数据表明,共抽取67套试卷,其中58套试卷包含5种题型以上,基本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余的试卷有的只是将论述题改成了分析题或者案例分析题,前4种题型命题内容基本属于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为70%左右,这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试卷中有70%以上的试题为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所占比例偏少,学生只要有较好的记忆力死记硬背就可以拿到高分,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过程及思维能力。

其次是,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内容等同于封闭性试题,虽然试题题型多样化,但是综合论述试题命题实质还是离不开死记硬背,能运用较为宽泛的专业知识去进行综合论述的试题极少见。有的论述题或者综合分析题,仍然是在运用某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论述,而根据得分情况,必须对知识点进行阐述,这个阐述大多层面上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叙述,实际上等同于封闭性试题,开放性部分得分相当少。例如,一份《广告学概论》课程试题中简答题“香港地区电视广告收视情况的特点是什么?”,一份《文化产业管理》课程试题中简答题“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内容”,这2个试题都基于一定的复习范围,其内容在书本上有明确的要点,学生只需要背下就能拿高分。

显然,封闭性试题的命制禁锢学生思维。封闭性试题即标准化试题,其局限性很大,知识转化方面的试题较少,理工科类的标准化试题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具有标准和唯一的特点。同样,对于语言文学类的试题来说,答题者只能根据书本所提供的知识进行答题,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发散思维基本不能得到运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何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尤其是封闭性试题不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由于封闭性试题的所占比例大,开放性试题的空间狭小,学生只能像复印机一样重复着书本上的内容,除了不能训练思考力,也不能训练文字综合表达的能力。目前,大学生中还出现了语文基础知识及其缺乏的端倪,在文字综合表达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有的学生讲的一套一套,但是要他们用文字表达却出现了问题,不能把语言上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最后是,封闭性试题产生了不良的考试导向。

封闭性试题的特点决定了思维的停滞,老师考前复习更加速了特殊产物的产生,产生了不良的教育导向。“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读书?”这个问题让家长、老师不解,让学校管理部门不断想办法抓考风考纪,最终还是效果甚微。学生已经形成了习惯,不认真听课,下课不读书,考前积极参加复习,老师为了让学生的综合成绩上有体面的、好找工作的成绩,其实考前所谓的“复习”就是点重点,有的甚至点题。这样的课程能让学生学到什么?他们学到“等、靠、要”和“复印机”式的考试,而这一点部分老师居然都没有醒悟,只会叹息“学生不读书”。这是何等的悲哀,这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2 开放性试题编制的质量保障

高校考试在大学生今后的人生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既是对学习的客观评价,也是今后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因此高校命题在高校考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校教师也将担负起重要的使命。

首先是坚持正确的教书育人观。“教学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表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作为高校教师,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是为了学生得高分找到好工作,还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还是为了给自己的业绩挣个体面?这些都是高教教师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思考正确了,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高校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善于思考、高素质的、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关键举措在于树立正确的考试导向,培养思维型人才。考试结果是对教学的反馈,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思维是人的大脑最重要的技能,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是人类智力因素的核心。老师的命题方式和复习方式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比如有的老师习惯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那么学生的思维根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这种命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学生养成懒散、不动脑筋、不思进取的习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老师习惯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考试内容在书本上或者网络上找不到答案,那么学生平时会认真听课,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学到知识,才能激发思维细胞,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取得好的成绩。考试的正确指挥棒才能发挥有效作用,才能起到有效的反拨作用。

因而,本科学校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试卷命题管理制度,还师生思维空间。

目前的试卷编制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主管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管理制度上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给老师放权,让老师更加自由地发挥,在试题命制上更加客观地进行切合实际的工作。“解答的文字,是思维过程的外在表现。”老师命题时应更多地命制一些反映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如这道试题:“以作品为例,论述陶渊明诗歌风格特点。”学生首先必须对陶渊明的作品很熟悉并理解透彻,然后通过与时代环境、陶渊明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比较详尽的论述,让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进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试题审核制度。

最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加强业务学习是培养创新性思维人才的基础。

“移植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套用,而是指对已有方法作合目的、合对象的再造。它含创造的成份。”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因此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讲授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设置多样化的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才能对付有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多种回答,彰显高校教师的教学风采和专业综合素质。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设置一些运用基础知识的聚合型、情景性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考试才能既考察学生对书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3 开放性试题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纵观高校课程考试,大的方面讲,从考试考前复习现象不难看出,为了让学生今后找工作有个体面的分数,考前点题是普遍现象,教育管理部门基本无从下手去狠抓,结果让学生养成了不学习、等、靠、要的不良习惯,养成了不求真才实学、只求分数第一的所谓“考试型”的“人才”,没有从本质上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不懂得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锻炼人的过程。小的方面讲,开放性试题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考能力的肯定,从而培养了具有多种思维能力,其实质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开放性试题可以有效地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考前复习和点题现象在高校的考试中普遍存在,对考试纪律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将多个知识点设置成为一个集中的问题,答题者再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从多角度跨学科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多个回答,在书本上和网络不能找到现成答案,而且没有唯一答案,学生无法准备考试资料。因此,开放性试题可以有效地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其次,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受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思维培养的过程,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决定于人的个体与群体素质的提高。与封闭性试题的唯一性、标准性相反,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忽略死记硬背的环节,更多地要求学生运用头脑去思考,使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大学生群体在思维培养上得到了锻炼,更加激发了多种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个性发展,主观性试题的设置在考试环节中是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和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主观性试题尊重学生的思维主体地位。如某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1.自选一个中国古代(也可以选西方古代或现代的)诗人或某一个诗歌流派或某一个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出简要的、较为全面的评介。2.自选一位你认为重要的中国古代(也可以是西方古代或现代的)诗论家或某一部诗论、某一诗歌流派的诗人,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介。

说明:

1.两题之中,必须有一题是关于西方古代或现代诗人和诗论的。2.评介西方诗人、诗论,引文可用原文,但须附有你自己的译文。3.中国现代新诗不列入本课程考试范围。4.评介不要写得太简略,也不必太详尽,请考虑你自己的习惯估计一下,以能在三个小时内完卷为好。5.提纲请附于卷末。

这道试题题型较为简单,在多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与重视,如“你认为最重要的”、“自选”等词都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与尊重。这道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控情况,自主性强、选择范围宽。实际上在解答过程中学生首先像放电影一样按要求回顾试题所涉及的方位,实际上就相当于评论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由选择自由答题,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充分体现了考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开放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通过考试这个具有导向作用的手段,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开放性试题可以从设问和作答二个方面进行理解,站在教师的主观角度上,通过聚合型的试题设置,将多个知识点设置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答题,通过多元化的答题结果获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达到活学活用开阔思维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得到客观的评价。换位思考,站在考生的角度上,由于每个人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都不相同,即使在相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对处事态度,对事物理解的方式也都不相同。开放性试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可从多角度、多学科、多层面给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通过这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答题的整体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站在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重点是能力培养,而非死记硬背。

最后,开放性试题能培养学生的文字综合表达能力。

大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叙述能力已经达到基本成熟阶段,这段时间训练的重点是综合分析和文字综合表达上。开放性试题能有效地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能真正客观地展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内化情况,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解答能力,能充分表现学生的文字综合表达能力。

总之,开放性试题为选拔和输送具有创新型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放性试题的设置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答题了解学生的思维潜质和创新潜力。为社会选拔和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要一个虽然是空白但却是清醒的头脑,而不要一个塞满了那些我并不理解的东西的脑袋。”高校到底是要培养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却没有思考能力的人,还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却没有记忆力的人?这是当今高校应该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车文博.教学原则浅说[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3]叶澜.教学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许光明.创新思维简明读本[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5]叶立群,潘懋元,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朱莉萍,杨锦瑜.一份研究生入学试题引发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

[7]孙玮.广告学概论试题[E].吉首:教务处档案,2014.

[8]蒲玉希.文化产业管理学[E].吉首:教务处档案,2014.

[9]教务处.关于做好2012—2013学年期末考试试卷检查工作的通知[Z].吉首:教务处档案,2013.

(责任编辑 吴四伍)

Research on Promotion Effects of Open-ended Test Items in College Teaching

ZHANG Wenbin

Beginning with analyzing the problem in the work of the current setting the paper for examination of colleg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erse effects by the proportion of the multi-threading question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diversity of thinking of colleges.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teaching view and exam oriented,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must revise the system of setting the paper for examination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t,and return the thinking space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talents,and can transport the creative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Multi-threading Questions;Thinking Ability;Innovative Thinking;Setting the Paper

G405

A

1005-8427(2014)09-0018-5

编号:2014JSUJGB51。2014—2016年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一般课题《开放性试题对高校本科教学的导向作用研究》

张文彬,女,湖南吉首大学,副研究员(湖南吉首 416000)

猜你喜欢
封闭性开放性试题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封闭性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现状及策略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