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读者眼球的技巧
——浅谈新闻标题的制作

2014-02-05 08:42赵娅琼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瓮安新闻标题涉企

□赵娅琼

(漯河日报社,河南 漯河 462000)

抓住读者眼球的技巧
——浅谈新闻标题的制作

□赵娅琼

(漯河日报社,河南 漯河 462000)

标题,《现代汉语辞典》解释的意思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作用,不容小视。

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资源,受众的“口味”从以前的读图时代跨入了读题时代。同一则新闻,如何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要求纸媒标题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准确性

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首先要准确。标题就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但如果出现标题与内容表述不一致的情况,无疑会为读者带来困惑,引起误读,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样也违反了新闻记者或编辑的职业操守。在这一点上,传统纸媒做得相对还比较谨慎,但个别网站为了追求点击率,一味制作“标题党”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实际上标题与内容完全不一致,读者看后大呼上当,这在无形当中失去了媒体的公信力。

例如,某网站《专家称在中国看病并不贵》、《瓮安官员称黑社会都是政府养大的》两则标题。如果只看标题,真是“触目惊心”。相信不少网友只看这样的标题后都会发出愤慨,同样,这些新闻后的跟帖也是充斥着各色谩骂。但仔细读完新闻全文后,往往发现情况并不是标题所陈述的那样。

比如,《专家称在中国看病并不贵》,专家的原意是,在中国看病的绝对花费,并不高于欧美。但因为医保的覆盖力度比较低,所以老百姓的自费负担依然沉重。再比如,《瓮安官员称黑社会都是政府养大的》,稿件通篇写的是瓮安事件之后瓮安一个典型小镇的救赎之路,政府更加注重为民执政。但新闻中,一句官员回忆当初某黑社会的发迹与政府保护伞有关的话,却被单独提炼出来做了标题。这样的标题的文章内容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往往还会误导受众,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通俗化

报纸早已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公开性是新闻的目的,它要求新闻的传播为尽可能多的受众所接受,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对于一般的受众而言,它面对的受众群体的变化,要求我们要做到雅俗共赏,而标题就更是如此。

例如,之前烟产品消费税出台新政策,现在70元一条的香烟每条最少涨10块钱。一般的思维就是从这中提炼出新闻的主要事实,烟要涨价了!并且会用此做个中规中矩的标题。而稿件标题是《再想过烟瘾得掏更多钱》,下面再用副题把事实说清楚。

例如,《(主)棚户区改造商机一大堆(副)河南提速包括城中村在内的棚户区改造未来三四年涉及166万户;将通过税费减免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商机无限您不妨把握》,标题这样既说清了事实,又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还通俗易懂。

多样化

现在各家报纸摒弃过去诸多的条条框框,早已不满足一行标题,都是推出三行甚至是多行标题,特别是对于晚报来说,时政类的稿件要完全跳出会议,标题要更加口语化和亲和力。

例如,市长冒着高温,骑车穿巷查看市容,此举引发网友热议,标题《车轮变少了距离拉近了》,使读者摆脱了印象中领导高高在上的姿态,一下子就拉近了市长和普通市民之间的距离。

又如,为了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漯河市优化办联合市公安局连续两年开展“企业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加大对涉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2013年年初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涉企案件93起,刑事拘留75人,行政处罚37人(其中行政拘留28人),调解矛盾纠纷19起……这本是一则有工作表扬性质的时政类稿件,要是按照一般的标题制作方式,标题就是《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涉企案件93起》,也能把事实交代清楚,但是这样的标题太中规中距,一点也不灵活,更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后来,笔者突然联想到一句很潮的网络流行语“你摊上大事了”,随后制作出《(主)想挖企业墙脚?你摊上大事了(副)年初至今,全市公安机关共办理涉企案件93起,刑事拘留75人》这样的标题,主标题很口语化,而且能切中当下潮流语,副题又能很好地把主要事实陈述清楚,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如市政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各单位在所属窨井上标明产权单位,以解决“无主井”带来的麻烦。标题《市区窨井不再没“娘”管》简洁明了,跳出会议说内容,达到很不错的效果。如标题《财政贴息为经济“舒筋活血”》,完全跳出会议程序内容,只是从中捕捉这样一个利好的经济政策。

又如,《(主)晒晒“总家底”要过“紧日子”(副)河南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去年“三公”支出1.12亿元,其中公车消费超过一半;今年,省级各部门“三公”经费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压缩5%》,标题通俗易懂,另外副题也把新闻事实完全交代清楚。

“活”和“新”

现在各大媒体都把标题的“活”和“新”当作自己制胜的法宝,不仅丰富了版面内容,还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达到“轰动效应”。

例如,一则天气预报新闻,按照一般的常理都是提醒市民要变天了,注意防寒之类的。而再看这几则标题,我们也许会有收获。《明天凉飕飕后天雨绵绵》、《寒潮突袭,冻得太阳都不想出门》、《额滴神啊,华北最低气温-32℃》,其中“额滴神啊”,是引用网上的流行语,很潮很现代,也更能吸引年轻读者的眼球。《实名制昨实施众网店仍“潜伏”》、《夏日炎炎别让爱车“喝高”了》,又如《(主)你“吻”我,我“吻”它,谁在导演“激情戏”(副)接连追尾,三车受损,原是新手上路所致》、《(主)“个子”高“胳膊”长“火箭家族”里有了“高大上”(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今年下半年送“嫦娥五号试验器上天》等,都采用了拟人等手法,赋予标题生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拒绝低俗化

如今,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制作大量低俗,容易引发读者联想的标题。这些低俗、恶俗的标题极不利于青年人的身心成长,严重扭曲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例如,2013年6月28日,山东《聊城晚报》刊载题为《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的新闻报道;2013年9月,上海《新民周刊》第35期刊载题为《李某某他妈的舆论战》的封面报道。两媒体使用内容低俗的新闻标题,有失社会公德。2014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对一些媒体刊载低俗标题行为进行处罚。两家媒体均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并进行认真整改。

“题好一半文”,优秀的标题在一篇新闻中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就好像新闻报道的“眼睛”。好的新闻标题是“明眸”,能令受众一见钟情;它是“向导”,能引导受众选择新闻信息。所以,标题制作不仅是编辑稿件时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也是考察编辑人员水准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门大学问,这就要求编辑不断学习,进而制作出更多优秀的标题。

猜你喜欢
瓮安新闻标题涉企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加强涉企收费长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青海省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实施意见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瓮安,打造黔中经济增长极——专访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瓮安县委书记蒋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