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2014-02-06 12:23樊豫陇
职教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

□樊豫陇

经济的全球化, 使得旅游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旅游产业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核心是人才,关键是教育”[1]。而目前,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智慧旅游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旅游人才多层次的需要。 因此,抓住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创新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本研究尝试从国内与国外旅游教育的模式比较分析中,探讨我国旅游教育的新线索与新思路。

一、国外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分析

(一)洛桑模式

“洛桑模式”被公认为是旅游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洛桑模式”秉承的是学以致用、求是创新和团结敬业的理念,这是其职业教育发展的精髓。“洛桑模式”的教学课程分理论课、实践课和语言课三类,其中实践课又有操作性的练习课、模拟性的分析课、研究性的调查课三种。“洛桑模式”非常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 特别注意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实际,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

(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国际上非常知名一种教育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接受该模式培训的学生需要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与学校签订培训合同,规定学生经过3 年培训应达到的水平。 另一份是与培训企业签订的合同,规定学生必须边学习边在企业实习,且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数额做出规定。 该教育模式的优点是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 “双元制”教育模式以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行动划分为不同的领域,从工作过程的具体环节和程序入手。

(三)澳大利亚旅游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模式以澳大利亚旅游饭店管理教育模式最为典型,该模式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合理的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旅游饭店管理教育模式以旅游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设置课程,由企业、专业团体、学院和教育部门等联合制订具体内容和安排,并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及时修订课程内容。课程考核以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最后根据考核结果授予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训课的规范化管理也是该模式的最大特点。 3 年的学习时间内学生的实训时间必须累计达400 小时,几乎每个学期学生都要进行多次实训,通过实践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关键的职业能力。 此外,澳大利亚饭店管理职业教育还非常重视选修课。选修采取课程包制度。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选修课程包,但选择之后必须修完该课程包。选修课程包中的课程与必修课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种课程包模式通过充分共享学校资源,实现了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某一具体领域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教学。

二、国内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分析

国内也有很多院校在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中,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开展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订单式”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在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比较常见的模式。其特点就是学校与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双方签订专业人才委托培养协议书或者企业下发正式文件。

(二)“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通常是学生先在旅游企业参加实践,后在学校学习,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旅游企业和学校是双重教学场所,学生在旅游企业实践的过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交替”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用人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一致性,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合作教育”模式

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是近几年很多职业院校都在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产学研各方在旅游人才培养中都要投入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合作教育项目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责任, 其目的在于多方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多赢”。

(四)“实训-科研-就业”模式

“实训-科研-就业”模式是职业学校与旅游企业双方通过对优质课程与实训项目的有效整合,以旅游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活动为媒介,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五)“双定生”模式

“双定生”模式,就是职业院校招收定向培养生(为协议单位培养人才)和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到协议单位就业)的培养模式。受该模式的启发,很多院校的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通过协议方式培养人才,学校负责实施招生、培养,毕业后学生自愿到该协议单位就业,培养资金有协议单位负责,从而为协议企业培养了很多“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六)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培养模式是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人才模式。在旅游类相关专业才培养的过程中,该模式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相关旅游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合作企业双向介入,使学生在院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为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

为地方经济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职院校以专业为主体并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的这种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校迎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设其所在地域主流产业所急需的专业, 为当地的企业培养各种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由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决定,其人才培养方案则源于企业,其实施过程及对实施结果的检验也是通过企业来完成。

(八)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是学校与在人、财、物具有优势的某一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学校由旅游企业管理,共同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定行业应用性专业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某一特定行业人才的需要。

三、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同我国旅游业发展同步,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 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模式正在经历着由学科教育模式向职业教育模式的转换和调整。 从培养目标上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人才规格的专业技能性和岗位指向性;从教学模式上看,着力体现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从教学条件上看,正在努力实现教学主体的“双元化”、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实践教学的“双基地”、教学依据的“双计划”和教学效果的“双证书”等。 但是面对国外先进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反观我国的职业教育,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改善和提高。

(一)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我国的很多院校在开展旅游职业教育过程中,未能体现对学生职业化的培养,反而过分强调系统的理论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产业行业脱节,学校不具备缺乏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当今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很多院校也不重视科学研究,产学研严重脱节。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定和课程设置都会由行业协会、企业及教育研究机构共同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来进行引导, 因此,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 其次,行业协会在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起着引导和支持作用。 随着旅游业全球化的提升,国外很多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和落实旅游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行业的发展需求,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保证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最后,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出现旅游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旅游教育的现象。美国旅游教育著名学院任教的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并且他们的实践经历十分丰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给我们的人才培养诸多的启发,如美国的迪斯尼学院每学期都到全美各高校招聘有志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大学生:只要是具有美国高校学籍的在校生,且年龄18 岁以上均可以申请。面试通过后即可在迪斯尼度假乐园与酒店开始为期数月的带薪工作实习及由迪斯尼学院老师授课的迪斯尼学院课程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2]。

(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国外很多国家的旅游教育在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轮驱动”上下足了功夫。如瑞士酒店管理学校的将课程由低到高分为三类,即证书类、文凭类和学位类,学位类的课程包括学士和硕士两个阶段,以全面、系统的为主,而且很注重旅游职业培训。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本身是由职业教育发展而来,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也重视学历教育,将国际认证制度引入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进程之中,成为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的一个大特色。

(三)面向国际,注重回炉培训

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旅游教育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他们的人才培养也代表着国际化水准, 旅游企业始终将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如美国的外国学生顾问协会积极敦促政府、 高等教育机构和私营部门增加增加国际交流实习的机会,尤其是美国的学生到外国实习,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 民族包容意识和多元文化认知能力[3]。 在回炉培训方面瑞士可以说做的很扎实。 在瑞士一名初中生,经过三到四年教育后,方可成为一名技工。 受过技工教育且在实际工作中锻炼1-2 年才具备成为旅游饭店中级管理人才的资格; 经中级培训且在饭店中级岗位上工作数年才有可能成为旅游饭店高级管理人才。而若想做中高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脱离实际工作岗位,返回学校进行回炉培训。

四、关于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分析的思考

通过国内外旅游教育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旅游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教育体系,但是在很多方面存在诸多的差距,这些研究也给了我们诸多的思考,我们需要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成果,“取长补短”, 改进我们的旅游教育。

(一)全面更新旅游职业教育理念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优化学科布局、高校去行政化等举措,对旅游教育而言,全面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基础,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4]。重建一种开放性学习、学科交叉、在课程领域融入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自由的高等教育理念[5]。

旅游教育与旅游业相伴而生,旅游业的跨地域性与跨行业性,要求旅游人才必须适应旅游业行业的特殊性。因此要求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教育需要解决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和教育观念转变问题。从哲学层次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通识教育的层面打造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坚韧的品格。 从环境教育的层面树立自由高等教育理念,鼓励开放式学习、交叉学科的设置,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二)加快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创新

目前,国内外旅游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近30 年来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闪光的智慧。 同时,我们目前有面临一个积极支持改革和创新的发展环境,处在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新的起点。我们的旅游教育必须培养学生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可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或通过与国外联合办学引进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

(三)在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上下功夫

我们的旅游教育不能自说自话,应该争取行业与企业最大范围的参与与指导。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 积极开设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旅游企业行业建立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旅游院校教师的行业学习和行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努力定期、不定期地引进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将行业前沿带进课堂。 另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推进在岗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 派遣教师到行业一线挂职锻炼,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实际生产力,同时又锻炼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应将挂职经历作为支撑评定的重要条件。

(四)面向市场培养人才

目前我国旅游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再次拉响了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警钟。很多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应变能力差;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服务意识、就业观念与企业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强;毕业生的诚信观念淡薄等问题。当今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错位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仅此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改革来实现。 在教育内容上,全面适应市场和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提升旅游教育知识的社会化和灵活性。 实现我们的旅游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五)加快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真正实现旅游教育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双赢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改变目前旅游教育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性差,教育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等问题。

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兴趣与投入,而不是政府的号召和学校的口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在学校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氛围,相信教师、依靠教师,给教师以充分的自由,保证经费和服务的投入和支持,鼓励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1]杜江在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3-12-6-%7B@hur%7D-35-00110.html.

[2]余超.美国迪斯尼学院项目对中国旅游教育培训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25-26.

[3]谭爱国.国外旅游教育新特点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6):39-41.

[4]孙英杰,张岩.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3):110-113.

[5][英]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蓝劲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旅游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旅游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