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室间质评现状分析

2014-02-07 08:09蒋敏王奇玲庞韬梁惠民吴瑞珊黄木兰何丽萍郑立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酶法肌酐合格率

蒋敏,王奇玲,庞韬,梁惠民,吴瑞珊,黄木兰,何丽萍,郑立新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00)

·质量控制·

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室间质评现状分析

蒋敏,王奇玲,庞韬,梁惠民,吴瑞珊,黄木兰,何丽萍,郑立新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00)

目的探讨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现状。方法将肌酐室间质评(EQA)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告研究所。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数据结果。结果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能力比对检验(PT)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PT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五个批号的质控品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高于酶法,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低于酶法,偏差在4.30%~10.66%之间。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肌酐;室间质评;苦味酸法;酶法

血清肌酐水平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规生化指标之一。目前肌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苦味酸法和酶法,其次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肌酐检测有不同的方法,而且不同检测方法测定同一份标本时方法学之间存在变异,测定的结果并不一致[1]。因此,我们结合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的两次肌酐室间质评(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123家实验室。

1.2 质控品上海倍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朗道

(RANDOX)质控血清,第二次室间质评的5个批号分别是201321、201322、201323、201324、201325。

1.3 方法将肌酐的室间质评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上上传反馈至广东省计划生育临床检验中心,根据检测方法分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其中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

1.4 评价方法按方法进行分组统计,以剔除离群值后组内均值作为靶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评价标准:(靶值±26.5)μmol /L或15%(取大者),以PT得分进行评价[2]。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次室间质评的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T合格率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的两次室间质评PT合格率

2.2 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

2.3 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第二次室间质评五个批号的质控品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肌酐的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均值为103.21μmol/L、144.87μmol/L和215.25μmol/L)高于酶法(P<0.05),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均值为355.80μmol/L和446.21μmol/L)低于酶法(P<0.05),偏差在4.30%~10.66%之间,见表2。

表2 第二次室间质评的肌酐测定的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的两次室间质评酶法检测肌酐的PT合格率均高于苦味酸法组,而且第二次室间质评无论是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还是酶法均比第一次的合格率高。肌酐室间质评检测质量的提高可能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肌酐检测方法的改进,第一次室间质评使用酶法的实验室占42.27%,而第二次上升到63.37%。酶法虽然价格较贵,但由于其特异性高,干扰因素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采用[2]。

本实验结果肌酐的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均值为103.21μmol/L、144.87μmol/L和215.25μmol/L)高于酶法(P<0.05),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均值为355.80μmol/L和446.21μmol/L)低于酶法(P<0.05),偏差在4.30%~10.66%之间,与杨彬等[2]研究结果相符。徐国宾等[3]研究也认为由于方法学之间存在变异,肌酐测定的结果并不一致,苦味酸法测定结果与真值有偏差,当肌酐<100μmol/L,结果假阳性偏高5%~10%;当肌酐>200μmol/L时偏低10%~15%。

基质效应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尤其是苦味酸法检测低值质控品影响很大[2]。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Jaffe法)是检测肌酐的经典方法,但受许多假肌酐物质干扰[4],如维生素C、丙酮酸、丙酮、葡萄糖、乙酰乙酸、果糖、氨基马尿酸、蛋白质、胍基醋酸酰胺等[5]。特别是高胆红素样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胆红素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胆绿素,使反应的吸光度明显下降引起测定负干扰[6]。为了去除假肌酐的影响,可用速率法来测定血清肌酐,速率法亦称动力学方法,它是根据血中的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形成复合物的速度与假肌酐不同,且肌酐的反应速度与浓度成正比的原理[5]。尽管苦味酸速率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但其利用真假肌酐反应速率时间差也不能完全消除假肌酐的干扰[7]。酶法检测原理是血中的肌酐经肌酐水合酶催化生成肌酸,肌酸与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耦联反应,使NADH变成NAD,测定在340nm处的吸光度(NADH吸收峰)的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血中肌酐含量成正比例,此法特异性高,标本不需要去蛋白,特别适用于自动分析,但工具酶过多,价格昂贵[7]。

V Oláh等[8]研究表明应用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肌酐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Schneiderka等[9]则认为与苦味酸法和酶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酐具有准确度高、受干扰物影响小等优点。近年,新的技术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一同位素稀释质谱(GC-IDMS)分析和液相色谱一同位素稀释质谱(LC-IDMS)分析应用到肌酐的检测分析,其中LC-IDMS能对肌酐进行简单快速准确的检测,是未来肌酐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不同检测方法、不同仪器之间检测的肌酐值并不一致。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法为推进全世界血清肌酐检测的标准化,以及将标准化的肌酐检测方法测定的结果用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方程中,准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10]。

[1]王薇,张建平,王治国,等.临床肌酐检测结果质量水平现状分析及溯源性问题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47-50.

[2]杨彬,彭林.天津市血清肌酐测定室间质评现状分析[J].检验医学, 2011,26(9):632-634.

[3]徐国宾,李志艳.应重视实验室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11(29):961-965.

[4]陈雪梅,王亚平,王芳.两种测定血清肌酐方法偏倚的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512-513.

[5]阎正才,张成山.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53-54.

[6]杨闯,靳文忠,陆晓琴.选择Jaffe法消除胆红素对肌酐测定的干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480-2481.

[7]石凌波,林龙顺.常见肌酐测定方法中存在的干扰[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102-104.

[8]V Oláh A,Fodor B,Horváth A.Challenge and limitations in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reatinine[J].Orv Hetil,2008,149(7):317-323.

[9]Schneiderka P,Pacáková V,Stulík K,et al.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creatinine in serum,and a correlation of the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Jaffé and enzymic methods[J].J Chromatogr,1993,614(2):221-226.

[10]张建平,王治国.肌酐检测的准确性问题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501-503.

R446.11+2

A

1674-1129(2014)04-0421-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4.018

2014-03-17;

2014-05-20)

广东省人口计生委科研项目(编号:2010101)

蒋敏。

猜你喜欢
酶法肌酐合格率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及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酶法合成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