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MT“校中厂”办学模式

2014-02-10 06:47陈鹏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发展

【摘 要】“校中厂”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当代技工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建立“校中厂”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校中厂;工学结合;发展

引言

为促进“工学一体”教学新模式的开展,构建“工学一体” 教学硬件环境,我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SMT生产线引入学校,把学校和企业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集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五位于一体”。

一、建立SMT“校中厂”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完成了向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的转化,SMT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国内高校及职校尚未建立与其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掌握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SMT的实际生产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差距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教材相对落后;

2.实习实训教学设备较差;

3.实训产品主要是组装收音机,内容陈旧;

4.实验大多采用分立的或DIP的元器件;

5.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SMT生产线的运行,教学效果不明显。

“新教改”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校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于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学生的技能水平必须达到企业的标准,凭借学校自身的资源难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人才,所以我们应该以岗位职业标准和真实过程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纸上学来终觉浅,因此筹建SMT生产线迫在眉睫,不能让学生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出色的动手能力。优秀的的电子技术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懂得生产管理;不但要懂得传统的工艺技术而且还要掌握新技术;不仅要有积累还要有创新。

首先,通过“校中厂”这个平台,促进了学生角色转化,学生能够定期在实训设备上操作,也可以通过课余的时间观摩学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有利于将个人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同化。同时,学生不但能够通过“校中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成本意识、安全消费意识、团队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

其次,“校中厂”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校中厂”这个平台展现自身的技能、挑战自我。实践出真知,零距离的岗位接触提高了学生求学的动力,学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可以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

最后, “校中厂”是“两园”对接的结晶,不仅促进了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而且增强技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衔接,解决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保证“校中厂”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学校与企业做到深度的融合,而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是双方共同的利益。学校和企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个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实现利润的增长,才能保证企业强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企业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才与学校合作共建“校中厂”的,因此,只有保证企业的收益,才能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体制,是“校中厂”正常运作的动力。

2.教学计划跟企业的工作安排难以做到同步统一。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根据,符合教育规律,具有严格的计划性,不能随意变更,而企业的工作安排是根据实际订单的多少来决定的,所以会出现工厂生产安排的调整而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甚至大打折扣。

3.目前,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观摩生产线的运作。一体化教学指的是课程教学完全脱离教室,到实训室或工厂上课上班,边讲理论边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职业技能。虽然国家教育部门鼓励学校进行教研教改,但我们的教学大多数时候还是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方法或者通过多媒体,导致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存在严重的脱节,谈不上真正的一体化教学。

4.工厂重产量而轻培训现象经常发生。企业经常以订单多、工期紧、安全责任重大等为由减少学生参与生产实训的人数和时间,弱化了“校中厂”的实践教学功能,违背了建立“校中厂”的初衷;另外工厂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研发、培训等的力度不够,导致不能扩大校企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都出台了较完整《职业教育法》,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保障,我国虽然也有相关法律法规,但依然不完善。

三、构建SMT“校中厂”体系的改革

1.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通过现场教学,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更乐意接受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操作中讲解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碰到的困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及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提供相关产品的工艺标准、技术人员以及原材料,学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完成生产任务,通过工作培养学生的工时意识、质量意识及团队意识。

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资源,积极整合专业教师和工厂工程师的力量,通过专兼结合、优劣互补,既能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能够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利用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的机会,对掌握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有技工特色的教学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升华,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不思进取、怨天尤人以及妄自菲薄的思想。

2.优化教学,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计划比较严谨,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应允许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灵活性。学校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计划制定,在强调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扣紧就业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蓬勃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学生专业知识、素质、技术及能力的需求;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做适当的调整,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3.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建设,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SMT制造虚拟教学系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把新知识运用到虚拟系统中去,大大的提高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多样性、参与性、互动性及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通过SMT虚拟系统可以减少实训耗材,节约成本,提高了实习、实训的安全性。

4.构建积极的校企合作体制。学校通过与企业互建两个平台,即学校要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平台,根据企业生产过程的需求为企业培养相应岗位技术人员,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企业要为学校搭建良好的校内生产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顶岗实习的条件,为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提供条件。另外通过专业研讨会的形式,创造机会让更多的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努力让教研教改朝着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目标前进。最后学校与企业通过积极的合作,突出“双赢效果”。

5.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牵桥搭线,政府部门需尽快制定校企合作优惠政策实施细则,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根据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从立法层面明确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提高合作的积极性,降低校企合作的风险,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

“校中厂”的建立必须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抓住机遇,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研发、合作培训、合作就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龙绪明主编. 先进电子制造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3]张东升;金立从;岳珊;;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浅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4]宋超先;韩敏;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J];成人教育;2012年06期.

[5]龚少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作者简介:

陈鹏,男,广东揭阳人,1987年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初级 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研究方向:机械电子。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发展
区域发展篇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图说共享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