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多音字的精简问题
—— 以“普通话词表(一)”为例

2014-02-12 10:32张雪平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音义词表多音字

张雪平

(1.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 河南大学 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1)

略论多音字的精简问题
—— 以“普通话词表(一)”为例

张雪平1,2

(1.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 河南大学 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1)

普通话中大量的多音字是汉语学习与应用的难点,有些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并且可以进一步精简规范。以“普通话词表(一)”内的常用多音字为例,参照《新华字典》释义,从音义联系及使用度上分析了宜精简和不宜精简的多音字,并提出多音字的精简应以不能辨义和冗余叠置为原则。

多音字;精简;普通话词表(一)

汉字难学难记的原因之一是读音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审音,已精简规范了部分字的读音,但仍有大量的多音字,这成为制约普通话学习应用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我们认为仍有部分字的读音需要而且可以进一步精简和规范。本文即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表(一)”(以下简称“词表(一)”)[1]内的常用多音字为例,参照《新华字典》[2]的注音和释义,谈谈普通话中多音字的进一步精简问题。

一、多音字的现状与学习的困难

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表示几个不同的读音和/或意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1959至 1962年先后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正编、续编和三编,1963年公布《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经过20多年的实际应用,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82年至1985年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审核修订,制定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目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等均以此审音表为准。

经过几次审音,虽已精简规范了一部分字的读音,但普通话中的多音字仍然很多。据统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 500个常用字,多音多义字有405个,占总数的11.6%,最常用的1 000个汉字中有多音字170个,高达17%。出版较早的《辞海》(1979年)有多音多义字2 641个,占总字数(11 834个)的32%[3,4]。这样,别说是以非语言为工作手段或工具的汉语学习者,就是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师,对常用字中的多音字也不能完全掌握,在教学中难免会出错儿。因此,在普通话的推广中多音字仍是学习者的一大难关。为了减弱大家学习普通话的困难,我们认为有些多音字有进一步精简的必要,而且按照其音义特点及功能也是可以精简的。下面主要以“词表(一)”内的多音字为例略作分析①。

二、多音字的精简对象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多音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音多义,一种是多音非真正多义。前者是多音字中的大多数,由于不同的读音有别义作用,一般不宜精简;后者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其语音并无真正的别义作用,一般可以精简。此外,有的多音字,它的某一个音义有另一个意义相同的异体字与之对应,这样的多音字也可精简。

(一)不宜精简的多音字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所表示的意义不同,而且在现代汉语中这些意义之间并无明显联系,这样的多音字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不宜精简其读音。例如:

铺:有“pū”和“pù”两个音,前者意义为: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后者的意义为:(1)商店,(2)床,(3)临时的驿站,现在用于地名。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不同声调的“铺”是同形字,前者为动词性词素或动词,后者为名词性词素或名词,它们的意义之间也基本看不出联系。再如:

舍:有“shě”和“shè”两个音,前者意义为:(1)放弃,不要了,(2)施舍。后者的意义为:(1)居住的房子,(2)养家畜的圈,(3)古代行军三十里叫一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亲戚或年纪小辈份低的亲属。前者为动词性词素或动词,后者为体词性词素或体词,它们的意义之间也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类似“铺、舍”的多音字在“词表(一)”中主要有:扒、把、别、屏、炮、参、差、称、冲、处、创、传、打、大、石、倒、当、的、肚、度、钉、倒、斗、都、恶、发、分、还、观、冠、号、荷、喝、横、华、划、系、济、假、强、觉、校、解、校、解、拉、乐、令、累、陆、量、溜、蒙、模、卡、难、柠、切、少、舍、调、通、为、兴、行、宿、约、咽、饮、扎、炸、占、朝、着、只、钻。

此外,有的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的意义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也不宜合并。如:

涨:(一)zhǎng(1)水量增加,(2)价格提高。(二)zhàng(1)体积增大,(2)弥漫,(3)多出来,(4)头部充血。

从两个“涨”的意义可以看出,后者应由前者引申而来,但由于后者义项较多,有的义项与(一)的意义看不出直接联系,故也不宜合并。

再如下文例字“抹”。“抹(三)”的义项(1)也同“抹(一)”的义项(2),也可以使二者合并。就我们的语感来说,“抹(三)”的读音mā更口语化,使用频率更高,范围更广,可以把“抹(一)”的义项(2)合并到“抹(三)”的义项(1)里;也可以把后者合并到前者里面,使“抹(三)”成为单义词。但由于“抹(三)”的义项(2)与“抹(一)”的义项明显不同,不能使二者完全合并,故也以不合并为上。

(二)宜精简的多音字

从多音字的音义关系及使用频度等方面来看,“词表(一)”中有以下几类多音字应该是精简的对象。

A类:基本意义相同或意义有明显联系可合并的多音字,可精简其中一个音。如:

熬:(一)áo(1)久煮:~粥,~药;(2)忍受,耐苦支撑:~夜,~红了眼睛。(二)āo煮:~菜。

“熬”(二)的意义同(一)的(1)的基本意义一样,可归入(一)。这样“熬”只保留阳平调,就成了单音字。

奔:(一)bēn急走,跑:狂~,~驰,东~西跑。(二)bèn(1)直往,投向:投~,只~工厂。(2)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材料,~命。

这两个“奔”的意义联系紧密,(二)的意义中有“跑”的意思,明显是由(一)的意义引申而来,因此不必另用一音,可保留阴平调,使“奔”变成单音多义字。

杆:(一)gān(~子,~儿)较长的木棍:棋~、电线~子。(二)gǎn(1)(~子,~儿)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指作为器物的把儿的):笔~儿、枪~儿、烟袋~儿。(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枪、一~笔。

可见,“杆”的基本意义是指木棍或木条样的东西,由此义演变出量词用法。因而可把(二)的音义合并到(一)里面,使“杆”成为单音多义字。

抹:(一)mǒ(1)涂:伤口上~上点药。(2)揩,擦。(3)除去。(二)mò涂抹,泥(nì):他正在往墙上~石灰。(三)mā(1)擦。(2)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

“抹(二)”的基本意义同“抹(一)”的义项(1),因此,可舍弃(二),把它的音义都归并到(一)里面,使“抹”减少一个音。

与“熬”等同类的其他可精简读音的多音字简要分析如下:

和:共四个读音,其中读huó和huò两个音时,其基本意义都是把某种东西搅拌一起,即可把阳平调的“和面”的“和”与去声调的“和药”中的“和”合并为一个,可保留阳平调,减去去声调。

哄:共阴平、上声和去声三个音,可减去一个音,把用于“哄笑、哄传”中的阴平hōng,与“起哄”中的去声

hòng合并为阴平调,因二者的基本意义都是表示多人一起制造混乱的意思。

场:留“场(一)cháng”,舍弃“场(二)chǎng”,把它的音义合并到(一)里面。

劲:有“jìn”和“jìng”两个音,二者基本意义都是力量,舍弃“jìng”这个不常用、一般人常误读为“jìn”的音,使“劲”统读为“jìn”。

撒:(二)sǎ的意义“散播,散布”、“散落,洒”明显由(一)sā的义项(1)“放,放开”引申而来,故可把(二)的音义并入前者,只保留sā。

夹:(一)jiā,(二)jiá,(三)gā,其中(二)的意义基本同(一)的(1)的引申义,都是两旁有东西限制住的意思,可把(二)jiá并入(一)jiā,减少“夹”一个音。

尽:jìn和jǐn两个音,基本意义都是“完毕、极尽”,在词语中往往很难定音,可把后者音义并入前者。

圈:(一)quān,(二)juàn,(三)juān。其中(二)为动词性词素或动词,(三)为名词性词素或名词,其意义之间明显具有引申关系,可把(三)的音义并入(二)。

看:有阴平和去声两音,基本意义明显有联系,可把不常用的阴平调kān并入去声调里。

搂:有上声和阴平两个调,基本意义明显有联系,都有合拢之意,可把后者音义并入前者。

壳:基本意义都是某种事物的外皮,可保留常用的音“kē”,去掉“qiào”。

遂:(一)suì,(二)suí。(二)注明“义同‘遂’(一)(1)”,用于“半身不遂”。故(二)的音义可并入(一)。

吐:有上声和去声两个调,去声调的意义“东西从嘴里涌出”同上声调的意义“使东西从嘴里出来”明显有联系,可并入上声调。

鲜:有阴平和上声两调,后者意义“少”明显由前者意义“新的”引申而来,其音义可并入前者。

B类:完全同义,因文白异读或口语书面用法之别而音不同的字,如“剥、薄、答、给、露、嚼、色、熟、削、血、露”,这类多音字可以只保留一音,因两个音意义一样,实属没多少用处的异读字。至于保留哪个音,当以使用范围广、频率高的为宜。如“剥、答”:

剥:有“bō”和“bāo”两个音,前者为文读音,后者为口语音,二者意义一样。

答:(一)dá,(1)回答、回复,(2)还报。(二)dā,同“答”(一),用于口语“答应、答理”等词。

C类:有的多音字的其中一个音义同另一个字异形而音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完全可舍弃这个音,使之单音化。如:

混:一个音为去声的“hùn”,一个音是阳平的“hún”,后者注明“同‘浑(1)(2)’”,这个阳平的音可舍弃,这样“混”就变成单音字了。

颤:有“chàn”和“zhàn”两音,前者意义为“物体振动”,后者意义同“战(2)”。可舍弃其“zhàn”这个音和义,其义只用“战”承担,这样,“颤”便可成为单音单义字。

D类:多音字中很不常用的或使用面极窄的那个音可以舍弃。如:

上:一般读“shàng,只有表示四声之一的“上声”里读“shǎng”,因此,如果不是顾及习惯,就可把上升调减去,并入去声调里。

车:有“chē”和“jū”两个音,前者很常用,后者一般不用,而且只指象棋棋子中那个“车”,这个“jū”音可舍弃,其意义合并到“chē”里。事实上,缺乏象棋常识的人一般也把象棋棋子“车”叫作“chē”。

幢:(一)chuáng(1)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杆,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2)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二)zhuàng<方>量词,用于房子:一~楼。

(一)用于古语或佛教,一般不用;(二)虽用于方言,但用于日常事物,使用频率远高于前者。可舍弃(一)的“chuáng”音,把它的意义合并到(二)“zhuàng”下,使“幢”成为单音多义字。

E类:有的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可在某个义项上合并。如:

折:有zhē、zhé、shé三个音,“shé”为口语音,它的两个义项同“zhé”的两个义项,可并入“zhé”,但它还有一个义项是“姓”,可独立出来,只表姓。

粘:有“zhān”和“nián”两个音,后者的义项(1)同“黏”,可并入“黏”。但“nián”音还有一个义项是“姓”,故这个音还不能精简掉,但可减少其一个义项,让它专表姓。

除上文所述不宜和宜精简的多音字外,“词表(一)”中精简与否均可的多音字如:担、供、晃、扒、泡。

三、多音字精简的原则和意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多音字出现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区别意义,不至于再创造更多的汉字来表义。而事实上有的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由于古今、方普的差异,或是文读白读的不同所形成的。由于这些多音字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等,客观上造成了有的多音字的某个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起辨义作用了,或者有另一个异体字可以代替它,这样它的存在便成了多余,造成了同一个意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重复表示的现状,形成了共时层面上汉字的冗余叠置现象。这对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来说,是不经济的,增加学习负担,应该列为精简的对象。因此,若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推广方面来说的话,我们提出:多音字精简应以不能辨义和冗余叠置为原则。凡是这样的多音字便是有必要精简且可以精简的对象。

当然,本文所论可精简的多音字的存在,对训诂和方言研究及古籍阅读来说还是有用的。但由于在共时层面多音字的大量存在,造成了汉语汉字难学的现状,而按照本文所述原则适当精简一些,可减少汉字汉语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汉语的国际传播;还可减少计算机文字输入和语音输入的选择项和失误,提高输入的速度和准确率,从而加速语文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所论多音字仅限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表(一)”中所列入的多音字,所提上述不成熟的意见也未必尽当,但我们的目的主要是期望有关部门和专家重视多音字的问题,进一步研讨精简多音字的读音方案,以使现代汉字更加经济实用。

[注释]

① 本文所讨论的多音字的读音和释义均以《新华字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为准。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新华辞书社编写.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修订.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 李香平.汉字教学中的文字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6:106.

[4]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13.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On the Simplification of Multitone Chinese Characters: A Case Study of Putonghua Vocabulary (I)

ZHANG Xue-ping1,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2. Institute of Language Science and Language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

The large number of multitone Chinese characters in Putonghua is a difficulty in Chinese study and application. The pronunciation of some multitone characters needs to and can be further simplified and standardiz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planantion of Xinhua Dictionary, nominal multitone characters inPutonghua Vocabulary (I)are analysed from their application frequency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s to see whether or not they should be simplified. Principles of character simplication are at last proposed: the pronunciation is not distinguishable in meaning and the pronunciation is redundant for duplication.

multitone Chinese characters; simplification;Putonghua Vocabulary (I)

H102

A

1009-9115(2014)04-0005-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4.002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ZDI125-12)

2014-01-11

张雪平(1971-),女,河南舞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音义词表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编制受控词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认识多音字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