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纳教育思想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2014-02-12 16:30汪新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术学科

汪新叶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许多的艺术院校以及非艺术院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但是由于我国设计教育起步晚、体系不完善,在具体的教学中凸显出许多弊端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培养目标过于片面化,只重视技能的规格定位,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最终会削弱艺术设计教育的责任与功能。②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得不到实用性的锻炼,以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③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很少涉及有关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模块,缺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流于空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中,各国之间相互借鉴成功经验,艺术设计作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必须和世界先进的思潮相接轨,这就要求我国在设计教育理念上不仅发挥自身优势而且审视国外的先进经验,立根自我,借鉴经验。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的本质论思想,主要强调科目中心,主张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学科间的纵横知识网络,培养全面素养性人才。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中已卓有成效,但整个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规范系统性,该理论对其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艾斯纳的本质论思想

1.艾斯纳的美术教育观

艾斯纳对美术的本质特征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归纳,“为什么要教美术”针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发表独特见解。艾斯纳为代表的学科中心论赞同朗格的“概念的主要作用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并指出美术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他反对罗恩菲德的主张“反对成人的干涉”,强调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导作用。艾斯纳以“儿童”为中心转向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强调结果与过程并重,并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2.艾斯纳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20世纪60年代巴肯、雷尼尔和艾克等人发起“教育中的美术”运动,唤起学术界对美术及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一度使美国的美术教育陷入以科目中心的极端,艾斯纳所主张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DBAE)吸收借鉴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理论,把布鲁纳的教育智能发展理论及巴肯科目为中心论和本质主义教育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学科为基础的DBAE(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美术教育思想即融美术创作、美术批判、美术史和美学四种领域知识。在DBAE理论中,美术已不只是单独的学科,它将人类学、考古学、传播学、文化学、教育评估学、语言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的内容渗透其中,强调学科的交叉与包容性。在课程内容的分类上,艾斯纳从价值取向上将艺术课程分为三种:“以工作室为取向的课程”“创造性设计的课程类型”“着重于与人性或与之相关的艺术方法”。在课程结构上,艾斯纳指出课程的安排必须有联系性、顺序性、连续性。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严谨的内在联系,是统一整体的不同单元,它们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课程特点但又共存在同一体系之下。

三、艾斯纳教育思想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1.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互动

当前市场需求的是“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许多设计装饰公司对人才的选拔,不仅重视专业技能更重视综合素养,学生后期具有培养价值的勃发力是用人单位的主要评定标准。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改变以往片面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那些与艺术设计类相近、相关的学科彼此之间的兼容性、互通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升这门学科的品质。例如,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学科,运用广告来开拓市场,争取消费者,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广告设计与制作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类型之一,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广告创意和执行能力、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能在各类综合性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两者作为不同的学科类型各具专业特点,但又有共性,所以在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可以融合广告学的内容知识,并可以开设广告学、大众传媒学等课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如中国画讲究开合、主次、对比、疏密、比例、位置等构图法则和艺术设计所追求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哲学内涵和审美特征是互感相通的,因此,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不同形式、渠道,让学生广泛接触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知识,充分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2.搞好学科建设

艾斯纳提出的问题式美术课程目标是一种针对具体美术教育实践细节提出有待解决问题的目标,强调不确定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多变性迫使高校对于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具有特色性、多元化,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实现课程良性发展。艾斯纳课程论思想对于课程结构作出有价值的研究,连续性、顺序性和联系性是课程板块之间遵循的规则。课程开设徒有虚名,并且缺乏严谨的序列性是当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主要弊端。艾斯纳课程论思想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兼顾前续与后续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把前面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当前的课程之中,并能对以后课程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最后,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生发展。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来看,课程一般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显性课程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试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而隐性课程则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分优劣。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发展而且要兼顾隐性课程建设。在具体的对策上,可以开设《中外经典文学欣赏》《民间美术赏析》《民居设计》等特色选修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建立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教学目标

地域文化是指个体或集体在一定区域内以“元初文化”为基础,在其成长历程中足以影响其知觉、思想、价值观等形成的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精神文明层次的文化形态,要达到国人文化认知的共识,就必须从民族文化入手,通过造型、色彩、空间组合、材质等设计语言的特色化去打造作品。与此同时,也通过视觉形象丰富了人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水平和综合人文素养,又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弘扬起到一种有效的“催化剂”“诱导素”的作用。以艾斯纳为代表的学科中心论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对人类思想和精神的贡献,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今现代科技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打破了地域文化的疆界,使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以至于一味地追随西方的设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却被遗忘,由此看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富有民族特色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各有差别,建立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目标,以“点”带“面”,形成区域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才能体现其民族性、立足于世界。

[1]罗晓飞.谈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2]屈云东,毛寒.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特色观[J].装饰,2005(2).

[3]叶蓬.艾斯纳美术教育课程论思想对我国设计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启示[J].装饰,2006(9).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星.云.海》
《花月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