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中的极品——大红袍

2014-02-12 17:48杨荣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矿料红泥大红袍

杨荣民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那么朱泥中的精品,当属大红袍,它是一款深受市场追捧的泥料。其名称由来,或与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有关。大红袍茶树,早春茶芽萌发时,茶芽呈红色,远望通树艳红似火,好似红袍披树,故取名“大红袍”。当代书法家张燕生先生曾为武夷山大红袍吟赋题写:“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这应该是对大红袍“禅茶一味”的品质特征的精炼概括。

广东潮州等地,流行喝“功夫茶”。紫砂壶问世后,从宜兴赴任的朝廷官员,将紫砂红泥壶带到了南方,大红袍和紫砂红泥邂逅相遇,茶色壶色浑然一体,可谓“天作之合”。随后,潮州人喝功夫茶,推崇与之相匹配的宜兴红泥壶。久而久之,大红袍成为朱泥壶的代名词。

为了揭开“大红袍”泥神秘的面纱,证实确有其存在,并揭示其根本的特征,2000年左右,有人根据自己积累的紫砂泥知识和对“大红袍”的认识,跑遍宜兴周边的矿区和宕口,终于找到了被业内行家们认可的大红袍矿料。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无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不具一定的慧眼,即便是在眼前或手中,可能也与之无缘。大红袍朱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少、二难、三奇。一少,是说矿料极其稀少。从泥料的归属上来看,大红袍首先属于红泥类,其次属于朱泥类,是朱泥中的极品。原矿大红袍。零星散落在朱泥矿层中,没有单独矿层,通常在一个矿层面的几方土中也挑选不到几两,为质地纯正的嫩泥风化成朱泥后,经外力作用,陷落于朱泥矿层中,再经久风化而形成的朱泥“岩核”,所以部分矿料表面尚粘有青白色嫩泥,外形似泥核,故有“泥中核”之称。矿料极其稀少而珍贵,均是以斤论价。之前丁蜀镇附近及周边地区开采的部分嫩泥矿中尚能零星挑选到大红袍的矿料,由于矿料源稀少,没有机械加工所需的量,故一般采用较为原始的小型石磨碾粉,手工拌和成泥,经陈腐后才能使用。二难,是说其难制作和难烧成。大红袍朱泥外观呈土黄色,粉砂质黏土,泥质结构。大红袍朱泥二氧化硅的含量与大多数紫砂泥相比,相对较低。黏土物比例大,黏性极好,塑限为24.6%,可塑性指数为21.7,为高可塑性矿料。由于其黏性好,制作时泥料易粘工具,所以难于成型,若非朱泥好手,极难制作。大红袍三氧化二铁的含量相对较高,送检样品检验结果为23.22%。氧化铁含量高,烧成温度相对又低,加上其他氧化物的助熔增色作用,使得大红袍较一般朱泥作品,色泽更为鲜艳,器表更为光洁明亮。大红袍朱泥虽说色泽较为鲜艳,但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鲜红,烧成后通常呈暗红色,经久泡养后,会越发鲜艳明亮。三奇,是说泡养效果奇特,大红袍虽属于朱泥,然而其砂性却是所有朱泥中独有的。作品烧成后,质感强烈,透气性极好。朱泥作品一般烧结度相对较高,透气性能差,然而令人神奇的是,大红袍作品,使用初期,壶面会有水珠不断渗出,经过一段时间泡养后,形成包浆后,则无水渗出,足见其透气性能好。如果不是经过特别的处理,紫砂壶很难有此效果。目前,从泡茶效果来看,尚无超越大红袍泥料的作品。

猜你喜欢
矿料红泥大红袍
问刘十九
高速气流破拱清堵技术在某铁矿选矿厂的应用
解析市政工程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
布料溜槽结构对料流轨迹及高炉顺行影响研究
关于烧结红泥消化生石灰系统的改造
大红袍
大红袍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浅谈制壶文化
韩城大红袍花椒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