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初探

2014-02-14 16:02李笑白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水土保持机制

李笑白

(开封大学 旅游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经济效益往往没有完全被主要治理区获取,从而导致该项工作驱动力匮乏。如果在水土保持治理区建成具有人文景观、田野景观的旅游休闲场所,将极大延伸水土保持效益。目前,许多典型的水土流失治理区已经成为推广水土保持措施的平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些高度治理流域,由于山水景观显著有别于周边水土流失区,逐渐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目的地,为爱好田野风光,喜爱农业科技的游客出游提供了良好的选择,有力推动了试验示范点向生态家园式的特色化景观发展,形成了了新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带来的生态负荷,也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旅游目的地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立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重要性

机制指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在一定的外在环境和支撑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和方式[1]。建立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将多方义务与利益在实践中得到分担和实现,以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和互惠,实现生态旅游发展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双赢”。机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包括:(1)政府以法规、生态补偿机制为约束,引导企业、景点所有者的行为,从而实现生态效益。(2)旅游企业以发展旅游和传播水土保持知识、进行水土保持示范等获得经济效益。(3)水土保持景点所有者以保护生态资源而获得政府、企业经营者的生态补偿,从而使企业行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保障。

1.1 形成独特景观系统,强化生态保护观念

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推动了水土保持方法应用与推广,其建设样板也作为生态保护的样本成为独特的水土保持景观系统。例如,陕西省吴旗县广泛推广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政策,使广袤的黄土地绿意盎然,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草灌生态景观。延安市西河沟建设的淤地坝坝系雄伟壮观,农业生态景观呈现出美丽的田园风光景色,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和谐共融。甘肃省天水市等地的坡地梯田壮丽秀美,使种植结构得以改善,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互促互补、相谐相融的人类创举,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2013年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三门峡水库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黄河旅游的重要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北京市密云水库已成为京东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垂钓、避暑、休养。水土保持工程景点不仅能提供旅游产品,也让更多的游客关注、了解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

1.2 改善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将水土保持治理区发展为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扩展产业链,能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也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例如,广西省龙脊梯田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一睹风采,成为一种独特旅游资源,广西省将龙脊梯田旅游项目的开展作为向外界展示形象的一张名片。游客既可以品尝当地特色菜肴,又可更好地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陕西省的关山牧场,开发出射击场、蒙古包、游乐园、民俗村等游乐项目,游客尽享草原的魅力。兰州市常年在白塔山等山地种植果树,扩大绿化面积,坚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如今白塔山公园林木茂盛,春华秋实,是兰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并将保持水土与市民休闲、养身结合在一起。所以,以保护生态为出发点的水土治理工作,同时发展了旅游,统筹交通、餐饮、住宿等,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工作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合理协调各方利益,才能调动政府机构、旅游企业、当地群众等开展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

2 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构成

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是由驱动机制,约束机制,合作机制,反馈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5个方面构成(图1)。本研究在结合外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机制构成进行分析,以探明协调发展机制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促进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良性互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图1 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构成

2.1 驱动机制分析

建立驱动机制是实现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良性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建立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驱动机制,需要强调市场调查研究,理顺市场与生态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需求、资源、市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生态、市场和社会平衡。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保护利用,避免粗放式旅游开发,为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争取更多的支持。规范对资源、企业和市场的管理,有效利用资源以产生最大效益,规范企业行为避免偏面追逐利益,明确市场定位以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例如,北京地区挂甲峪村常年坚持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并加强对林木的保护,涵养水源,修建水库,使当地自然景观大为改观。该村培育了千亩生态果园,是北京郊区著名的绿色休闲场所。在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助于生态旅游景区形象的宣传推广,有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动了群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景区”为了打造“沙漠无人区”,实现沙漠生态的自然修复,投资2000 多万元对景区周围4.0×104hm2沙海中的36户牧民进行了整体搬迁,新建了牧民新村。牧民新村不仅为当地牧民提供了优质的人居、种植、舍饲等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同时也成为七星湖景游区一个新景点[1]。

驱动机制的良好发挥,需要调动政府、企业、当地农户的积极性,明确各自责任。如增加与政府公共产品的交集,争取政府投资;制定良好的效益分配机制,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增强农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使之与旅游收入挂钩等。将旅游经营者,农户在保护生态,宣传水土保持知识等方面的贡献由政府提供补偿。政府对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退耕还林补助等经费进行支持。使农户主动参与到保护生态的活动中,实现农户和旅游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

2.2 约束机制分析

旅游项目的开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会造成土壤板结,树木损坏、根茎暴露,水质污染,动植物种群成分改变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2-4]。此外,由于对旅游流和游客行为缺少有效控制,会加剧旅游景区的人为水土流失,影响土壤水的分布,改变植物种群成分,导致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加剧,重塑地表轮廓,不同程度地改变景观面貌,进而影响到景观价值[5]。因此,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完善约束机制,避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效控制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项目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明确生态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做到“可控”。例如,2010年川西区域旅游产值近35亿元,吸引国内游客近400万人次、国外游客近10万人次。按照其生态承载力来测算,每天九寨沟最多可接待4000 人,黄龙最多可接待2000 人。而根据九寨沟景区公布的数据,2014年3月以来,景区持续日接待人数在5000 人以上,最高日接待量达21611 人[6]。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加强宣传并强化培训,提高旅游企业和游客的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意识,完善奖惩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并提高操作性,扩大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反馈速度,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避免对生态景区环境的破坏。

2.3 合作机制分析

建立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难免会涉及到复杂的利益主体,各主体之间既存在利益分歧又具有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政府在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中充当宏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政府部门应基于对生态景区环境的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协调机制的建立所面临机遇和挑战,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武陵山区根据既定的空间结构规划,鼓励人口向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6个中心城市及少数次级中心城市集聚;构建区域内的交通与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增强各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与信息的运载能力,缩短各区域的通达时间;构建区域内的“经济圈”如“张家界经济圈”、“铜吉怀经济圈”、“黔恩龙经济圈”等形成联系更为紧密的总体空间结构[7]。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在科学的空间规划基础上,合理分配区内资源,加强区内联系,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部门间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实际问题能否得以有效解决,这就要求上级部门牵头并予以组织协调,在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利益分配问题。旅游企业是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开发实施者,也是旅游活动开展的直接受益者。旅游企业管理者应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当地居民就业及生活环境改善作出贡献,这样才能取得群众对旅游活动开展的支持,使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旅游经营者和农户应配合政府做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措施等的宣传工作,实现生态旅游景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4 反馈补偿机制分析

反馈补偿机制要求通过科学评价和有效监管,及时发现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降低负面影响,使生态和社会环境日趋和谐。政府监管机构应及时量化、警示生态旅游点的环境质量,建立旅游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动态指标体系。同时,根据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承载能力不同,划分不同等级的生态监控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标准,将生态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发现问题应及时“上传下达”并采取积极措施。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应把日常生态改善与环境破坏后的恢复相结合,使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植树造林、清洁能源使用、旅游行为规范贯穿于旅游开发和活动开展的全过程。采取景点轮休制度,使生态景区环境在承受了一定时期的压力之后能够得以缓冲。建立水土保持与生态旅游发展示范点,引入水土保持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根据经营管理和外在环境状况逐步推进经济、社会效益的产生,为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后续发展积累经验。此外,应强化对经营者的管理,提高经营者责任意识,规范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补偿途径和措施,通过经济补偿、环境补偿、文化补偿和就业补偿等方式维护所有者的权益。

2.5 利益共享机制分析

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实现税收增加,企业经营收入提高,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改善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利益共享机制促成了各种利益的产生,又使区域之间、成员之间利益共享,可为长期效益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1)实现区域间利益共享,核心增长区域既可起到明显的增长带动作用,又可吸收大部分资源,从而影响周边区域的利益。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分配制度,在促使核心增长区域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作用得以有效发挥。(2)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能否建立,取决于能否平衡各方利益,取得广泛支持。为旅游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旅游收入用于改善当地民生,广开渠道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并提高就业技能。只有使企业和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切实的利益,才能调动各方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

3 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

3.1 综合协调,为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提供动力

驱动机制的建立应从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和尊重市场规律3个方面入手。(1)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与旅游业发展都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有必要认识到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能够产生的良好效益,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经济投入,开拓融资渠道、建设基础设施,为生态旅游开展创造良好条件。(2)协调发展需要旅游景区居民的认同和参与。只有群众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能促进当地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生活水平提高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够使协调发展具备必要的群众基础。此外,建立驱动机制需要尊重市场规律。旅游业的开展要达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在水土保持示范点建设中应有全局性,避免重复建设。因此,有必要了解市场需求,打破市场壁垒,实现需求、资源、产品、环境、效益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转化。生态旅游点空间布局要合理,在区域综合规划上有所体现,使区域旅游开发效益最大化。

3.2 重视研究,科学统筹水土保持与生态旅游的开展

水土保持与生态旅游的相互促进在一些地区的实践中虽有体现,但当前的研究范围局限于单独的景区,缺乏跨区域的生态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使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仍然有不少现实和理论问题有待探讨解决[8]。例如,水土保持与旅游活动相结合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有哪些因素制约着水土保持与旅游活动的协调发展,基于水土保持的旅游活动市场前景分析以及如何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何降低旅游活动对水土保持的负面影响等方面,都需要对水土保持和旅游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以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对生态旅游的相关问题研究应注重实证研究,以科学为依据,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区深入研究并循序渐进推广成功经验。(1)注重经验总结与品位的提高,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与旅游业协调发展获得成功的案例予以深化研究并推广经验,建立水土保持旅游地;(2)强化对市场的研究和与实际的结合,挑选具有较高吸引力的水土保持旅游景地,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在科学规划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注重以上两项工作的开展,促进水土保持和旅游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旅游活动破坏景区生态,使水土保持服务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和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

3.3 强化合作,建立水土保持支撑体系

应加强水土保持部门和旅游部门之间的合作,联合促进水土保持旅游事业发展。在水土保持部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提供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加强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监控,依靠旅游部门对产品的设计与包装,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组织宣传和促销,保证旅游产品开发与销售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水土保持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合作,有助于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保证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使水土保持与旅游之间有机结合。强化对水土保持旅游开展的宣传与科学知识的普及,使旅游目的地居民认识到旅游活动与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保证水土保持旅游活动开展中当地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水土保持旅游活动的开展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撑。

3.4 加强控制,遏制旅游活动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

采用有效的方法评估旅游区水土流失受旅游活动影响程度,在科学进行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旅游活动对水土保持的负面影响:(1)旅游景区内应加强对游客的管理,通过宣传教育,使游客充分认识不文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游客配备必要的卫生服务设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把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2)生态环境在特定时段异常脆弱,在这些特定时段应禁止或限制旅游活动,以减少旅游对土壤和植被造成的影响,避免生态问题的产生。采用集中使用的方法,将对生态环境破坏较明显的活动集中于个别环境易于保护和恢复的区域,并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督和引导,以减少旅游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采取有效的游客分散策略,如增加旅游项目,使游客有更多的旅游选择;采取有效的市场策略和管理方法引导游客出游;合理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注意对容易发生游客拥堵的区域加强疏散和管理;加强对生态脆弱区域的监控。

此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景区环境容量,并根据不同区域确定分区域环境容量,有效控制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尤其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严格控制人造景观和设施的建设,设施应与环境相溶合。核心自然保护区域内应杜绝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参与环境保护,增大绿化面积,有效开展水土保护和保护生态环境。

3.5 开拓思路,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增强市场意识,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开拓思路,既要看到采取各项措施保水护泥,治理水土流失有利于改善环境,增加农业收入,也要看到水土保持措施本身及工程的建设可以带来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首先,水土保持工程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成为生态旅游景观,如蓄水工程、淤地坝坝系工程、坡面梯田、人工水保林工程等[9]。若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既能对核心景观起到烘托的作用,又对游客有着极高的吸引力。有条件的地区尽可能把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纳入当地水土保持工作布局中,把协调旅游活动的开展作为水土保持工作设置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结合旅游活动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其次,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把具备旅游开发潜力的已有水土保持建设项目予以完善,进行科学的产品设计和包装,以提高建设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水土保持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开拓思路吸引游客,更需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水土保持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4 结论

(1)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样板治理工程,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也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延伸了水土保持效益,有助于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吸引资金并争取社会支持。

(2)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需要在构建驱动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明确各方利益与责任的划分。并从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和尊重市场规律入手,强化合作,为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取得广泛支持,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1]杨莉莉,杨宏起.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8,10(2):7-10.

[2]崔琰.库布齐沙漠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与旅游开发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10.

[3]Maning R R.Impacts of recreation on riparian soils and vegetation[J].Water Resources Bulletin,1979,15(4):30-43.

[4]German Federal Agenc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Biodiversity and Tourism[M].Berlin:Spring-Verlag,1997.

[5]Willian E H,David N C.Wild Land Recreation:Ecology and Management[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8.

[6]冯学钢,包浩生.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75-78.

[7]于代松,张良,徐小东.川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约束与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10-13.

[8]徐丹丹.武陵山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244-246.

[9]李鹏,濮励杰,章锦河.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97-1105.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水土保持机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