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联动 加快振兴发展

2014-02-17 08:31盛海辉曾仕谦钟兴明姚伟宏
源流 2014年2期
关键词:群众建设文化

盛海辉?曾仕谦?钟兴明?姚伟宏

嘉山梅水间的梅州市梅江区,深入实施梅州“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区三城”、打好“五大会战”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年”、“美丽城乡年”、“作风转变年”活动,全力做大经济、做美城乡、做实民生,做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27.1%。

近日,在梅州全市互看互比互学梅江区现场交流推动会上,梅江区主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为拓展生态园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供用地保障的经验和成效,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委书记潘小韬表示,梅江区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提振精神,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富有客都魅力的商旅中心、宜居家园、文化名城、和谐之区,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创新区、生态适宜型产业集聚区、世界客都展示区。

强产业,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走进位于梅州市东升工业园的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花园式的厂区环境,顺畅合理的流程布局,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令记者一行啧啧称叹。“几乎可以这样讲,在我们国内的手机当中,每10部手机就有一个是用我们的电路板。”公司行政部门负责人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一边介绍道,言谈中流露几分自豪。

据介绍,致力打造成国际一流的HDI及高多层电路板品牌是志浩电子科技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为了提升在HDI(手机)、电脑主板及高多层板的产能,2012年投入约八千万元用于技改和更新设备,并荣获“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称号,是梅州纳税百强企业之一。

如同志浩电子科技一样,梅江区的风华环保设备、嘉和微电机、超宇电动葫芦等新型特色工业经辛勤“耕耘”,也都已经开始展现美好的前景。

这都是梅江区依托梅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的成功范例。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既要‘扩容更需‘提质”。区委书记潘小韬认为,作为中心城区,梅江区既有江北古城的人文底蕴,又有江南新城的基础积累,在发展城市经济上得天独厚、前景广阔。

近年来,梅江区充分发挥城区地缘优势,把握西阳镇划归梅江区后城区扩容提质的契机,坚持以招商引资、转型升级为引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重点扶持产业的方向发展,重点推动机电、电路板、食品、制药和酒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着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科技、传统优势产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和教育培训等生态容纳型产业及以精致高效农业和食品药品为特色的生态产出型产业,打造生态经济综合体,努力做大中心城区经济总量,促进梅江区振兴发展。

梅江区还依托世界客商大会、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平台,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扎实开展“暖企行动”,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大资金大企业,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13年以来吸引了奥园养生产业园、富港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相继落户。

同时,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致力培育保健疗养、健康管理、度假休闲、婚庆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生态吸引型产业,加快建设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客家文化产业基地、嘉应歌剧院、客家人文博览园、千佛塔宗教文化区等项目,进一步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品牌。

优环境,加速提升城市品位

千佛塔上悠远的钟声、古城风情浓郁的凌风老街、繁华的城中商业街……在梅江这个历史与现代交融、古朴与时尚并存的城市,你随处可以感受到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为提升城市品位,打响城市品牌,梅江区确定了江南街道为宜居镇(街)试点、城北镇玉水村为宜居村庄试点、鸿都社区和新中社区为宜居社区试点,全力推进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引导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济适用型小区的同时,适当开发梅江碧桂园、皇家名典等档次较高、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宜居品牌住宅小区。为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梅江区精心组织城乡环境整治大会战,全面开展“清洁家园”创建活动,在全市率先并提前一年完成省、市农村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任务,81个行政村实现封闭式垃圾屋或垃圾中转站全覆盖。为构筑绿色生态家园,梅江区扎实推进“绿满梅州”大行动,全力加快郊野生态型绿道建设,切实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扎上至群益公路、东升至龙坑公路等乡村路网建设;推进黄塘河、周溪河、黄寨河整治工程,保障水利设施安全;支持客运枢纽中心、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等枢纽站场建设,打造闽粤赣边商贸集散地。实施“123”工程,优化镇村发展环境,抓好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引导农村连片建设富有客家风情的新型社区。

作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核心区、嘉应新区建设的核心区和起步区,梅江区确实称得上是宜居宜业的家园。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江南新城、优化江北古城”的要求,该区突出推进江南新城、攀桂坊古城、客天下东城、芹洋半岛品牌战略发展区、客家文化产业基地和城北休闲农业观光基地“三城一区两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抓好土地房屋征收,为重点工程提供用地保障。

“特别是江南新城这个被列为广东省2013年重点建设的项目,更是加快梅州城区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特色宜居城乡的重大战略举措。”陪同记者采访的区委同志无不自豪地说,“这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城,将成为世界客都的又一个明珠。”

夜晚的梅城,灯火璀璨,在泮坑风景区高观音山顶远眺,梅江两岸宛如一条流光溢彩的彩带,景色煞是迷人。

重传承,推进文化名城创建

一个周四的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江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排练室里,李大姐带着一群已退休的姐妹们,正伴随优美的舞曲在翩翩起舞。区政府党组成员沈敦辉看了兴奋地对记者说:“你看我们的文化活动中心多好啊,既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排练文艺节目!以后等我退休了也到这里来活动。”endprint

据介绍,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梅江区江南街道办结合创建“市文化先进街道”工作,积极投资建设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公园广场设施、组织文艺演出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激发社区文化的活力,让文化活动融入百姓生活,打开了“文化名城”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梅江区努力抓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平台开展各类文化和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2013年全区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共吸引10万多群众参与和观看,为广大群众提供的图书阅览、科普、新风礼仪讲座等免费文化服务项目20多项,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100多处,服务群众15万多人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梅江区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大力打造城乡综合文化社区。通过依托各镇、街现有公共场所,以及充分利用辖内保存现状好、人口比较集中的老祖屋、围龙屋等闲置客家古民居,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群众文艺活动场所,实现区、镇、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目前梅江区文化馆达国家三级标准,全部镇(街)综合文化站达省二级以上标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平台作用,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和“开心广场—百姓舞台”、“文化下乡”、“南粤幸福活动周”等活动,让群众享受文化盛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开展春节等节庆文化活动10多场次、广场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50多场次、送戏下乡80多场次、送书下乡10多场次、农村电影放映1000多场次。同时安排专业人员指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声乐、健身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也为社会和谐、平安名城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梅江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千年历史的千佛塔和仙境般的泮坑风景区以及凌风路、联芳楼、古村落玉水村和百岁山、客家公园、客天下等众多名胜景点,还有席狮舞、铙钹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围龙屋、客家山歌等文化瑰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3月,“人境庐和荣禄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北镇玉水古村被住建城乡部、文化部、财政部认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正是依托这厚重的人文积淀,梅江区抓住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宗教文化、养生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了山水景观和客家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以及“赏绿色美景、观绿色农业、摘绿色食品、吃绿色小菜”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惠民生,促社会和谐稳定

辖内城乡居民医保、社保、低保、优抚等保障标准和覆盖率位列全市第一;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置机制,是国家卫生城市;全省率先在镇(街)、村(社区)设立服务群众工作站(室),全市试点探索推进“廉洁镇村”建设,所有镇(街)成功创建“平安镇街”、“文化镇街”,政务环境高效廉洁、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首位,是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这诸多的“第一”和“率先”,让记者一行不免对梅江区刮目相看。

建设“首善之区、幸福梅江”,社会和谐稳定是基础。梅江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社会和谐程度,针对辖区人口多、项目建设多的实际,强力推进服务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速和全面提升。而服务群众工作站(室)的建设,就是始于梅江区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对社会管理新机制的积极探索。

城市社区以江南街道为试点,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群众工作站统揽整体工作的开展,实行“街道、社区、片区”三级网格化管理,形成层层帮助群众、促进和谐的服务群众工作网络格局,对应每一级网格,服务群众工作站整合了区直单位挂钩联系干部、街道挂社区干部和社区居委会干部、民情联络员等多方力量,组建管理和服务团队,使社会管理服务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据江南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服务群众工作室的设立,确实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也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据统计,2013年全区共发放干群联系卡17700份,各站(室)接访群众12043人次,受理群众反映情况29249件,为群众代理代办服务事项10179件。

为打造和谐之区,梅江区还深入开展“平安梅江”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流动(寄住)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方式,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了世界客商大会及各项重大活动期间社会和谐稳定。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校车、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梅江区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职工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底线民生。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平价药包”医疗服务项目,减轻农民看病负担。大力推进居家养老中心建设,让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乐、幸福晚年。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低保补贴提标扩面、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城乡医疗救助机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对象抚恤、五保供养标准和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保持全市领先。

结束采访时,记者又获悉,梅江区在集中70%以上财力统筹推进下,全区十件民生实事已经基本完成,这些项目涵盖了群众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城市环境、城市发展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民生幸福正随着一件件实事的办结传递到群众身边。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