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阅读理解题考查数学能力

2014-02-19 09:40李华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正方形赏析教学研究

“阅读理解题”就是给出一段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描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探索、发现、运用数学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从探索这类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自主发现规律、灵活运用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在阅读理解中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给学生提供猜想、尝试、探索、发现规律或模型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例1: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数,比如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等。下面的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写出你的猜想。

8=3+5 10=3+7 12=5+7

14=3+11 16=3+13=5+11 18=5+13=7+11

20=3+17=7+13 22=3+19=5+17 24=5+19=7+17=11+13 26=( )+( )=( )+( )

你的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 )。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种探索和钻研精神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设想被简称为“1+1”,也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请你仿照例子填空:30 =( )+( ),40=( )+( )。

赏析:从小给学生提供尝试、探索、发现规律或模型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仔细验证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像上面的例子,不仅让学生得到了一次探索发现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有机渗透了数学史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热情。

二、在阅读理解中考查学生读表识图能力

依托阅读理解题,结合生活中的读表识图,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例2:《汽车司机实用交通图册》中有这样一个“里程速查表”(如下图),312国道从南京到上海的8个城市中,任意两城市之间的公路里程都可以从该表中速查出来。

(1)上海到南京有多少路程?

(2)按照图中的规律推算出A=( ),B=( )。

(3)如果我们乘坐的汽车平均时速为80千米/小时,从昆山到丹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呢?

赏析: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来选择素材,注意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像上面借助《汽车司机实用交通图册》中的 “里程速查表”这个素材,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特点,发现规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读表识图的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三、在阅读理解中考查学生猜想验证能力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给学生提供猜想、尝试、探索、发现规律或模型的思考空间,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善于猜想、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例3:(1)如图1所示,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在它里面画了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

[2厘米]

图1

(2)如图1所示,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在它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

[8厘米]

图2

(3)自己在另一张纸上再任意举一个这样的例子。计算出圆的面积为( ),正方形的面积为( ),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

(4)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 )

(5)运用上面得到的结论,计算:在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该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只要列出算式)

赏析:充分展现数学规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规律的应用过程,引导学生去抽象、概括规律,积极探索、发现和运用规律,从中培养和考查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考查学生猜想验证的能力。

猜你喜欢
正方形赏析教学研究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步辇图赏析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