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架蔷薇一院香

2014-02-19 09:44刘玉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爸爸课文文本

刘玉明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在朴实的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丰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依托文本,让课堂小练笔成为靓丽风景

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文本,努力寻找其中有“情”可发、有“形”可依的语言训练点,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小练笔”成为一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教学三年级《赶海》一文时,文中有这样四句话: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这四个句子中都有这样的词:嘿,哎,咦,哦。这些词表示感叹或者应答,就叫“叹词”。叹词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作者就是借助这些叹词把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意表达了出来。课堂上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这四句话进行了仿写训练,学生习作摘录如下。

语文课上,王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回家当着爸爸或妈妈的面,大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嘻嘻,居然有这样的作业!大兵边走边琢磨着怎么完成这道题。哎,都男子汉大丈夫了,怎么说得出口哦!回家一看,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足球赛。大兵在边上看了一会儿,憋足了劲,走到爸爸身边说:“爸爸,我爱你。”嗯,爸爸愣了一下,瞪着眼睛问:“你没事吧?”大兵一肚子委屈,哼,早知道就不说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哦,你不早说!”爸爸哈哈大笑起来……

巧妙地运用叹词,会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文章更具表现力。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语言训练点比比皆是,如环境描写、内心独白、方位顺序的表达……学生有了文本的依托,在“有情有形”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定会逐步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二、模拟文本,让情境创设演绎别样精彩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文本情境的模拟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其内在潜能。语文教材并没有很具体地给予我们关于语言实践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第二小节时,教师不单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蒲公英妈妈对子女的爱和蒲公英娃娃欢乐地乘着轻风去旅行的感情,而且创设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蒲公英娃娃即将离开妈妈了,与妈妈有什么话要说。学生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娃娃。“妈妈,我要出发了,你要保重啊!”“孩子,你将借着风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妈妈又给了你降落伞,你要小心啊!”“妈妈,再见!”学生边对话边做动作,好像真的要随风飘走似的。从学生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理解,也看到教师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高年级可以模拟情境,如《三顾茅庐》《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模拟情境演起来。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象,然后再集众人所长,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体现。另外,像《三袋麦子》等童话故事,教师可在让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用投影仪按顺序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给动画配音。这样,学习氛围轻松了,学生兴趣浓了,知识吸纳的范围也扩大了。

学完《九寨沟》《黄山奇松》等写景的课文,可让学生以导游身份,写一则广告或设计导游方案,准备导游词,完成一次风景区导游任务。如此拓展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以锻炼、提高。

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超越文本,让思辨想象展现个性张扬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小学生特别善于“找茬儿”。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异”,或是刻意地创造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一教师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正准备总结全文,有个学生毫不犹豫地举手说:“老师,萨沙的确具有同情弱小、不服输的优良品德,可我觉得狂风暴雨中,将仅有的一件雨披盖在蔷薇花上不值得。”此言一出,顿时课堂热闹非凡,明显分成了两大阵营。老师没有怪这位同学“无理取闹”,也没有包办解决这一问题,而是抓住契机,把“究竟值不值”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展开辩论。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从教材原意出发,认为萨沙的举动使森林中又得以保存了一抹绚烂色彩,值得!且萨沙同情弱小,爱护小草树木的优良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则结合现实生活,认为:萨沙同情弱小的行为是好的,但野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如果用雨披将它盖起来,那么它和温室里的花草还有什么区别呢?就算在你的保护下,它未受到任何伤害,那么以后每次刮风下雨你都要给它披雨衣吗?况且,如果萨沙将雨衣披在了蔷薇花上,而使自己因为淋雨生病了,会令爸爸妈妈更操心,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这里,学生之所以能展示如此浓厚的个性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教师把握住了开放性问题,及时设置了辩论的情境,它就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思辨、想象,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升华,真正达到了超越教材的目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架起一枝枝美丽的蔷薇花,才能使课堂香气四溢。endprint

猜你喜欢
爸爸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和爸爸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