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

2014-02-19 09:47区洁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功利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

区洁丽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理性审思

1.情感教育知识化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观影响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把教育活动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纯技术活。在这种理性思维模式的主导下,教师在设计和安排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时,更多地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应试能力去考虑,而对小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则重视不足。

2.情感教育功利化

目前,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教育功利化反映在情感层面就是情感认知的功利化。换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则有的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但其情感教育目的并非单纯,而是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如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主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以促进认知;或者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通过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和情感氛围,来进行情感教育。显而易见,教师把情感教育单纯地当成了一种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式,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原有的本真追求。

3.情感教育形式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也煞费苦心地收集了大量的情感素材,使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了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但在这种表面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中,既看不到教师带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也欣赏不到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因而,盲目地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而不管时机、不分场合、不切实际地营造的教学情境,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只为了形式而形式的教学,情感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教学的情感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二、重塑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对策

1.挖掘教材情感元素培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包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等。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含着道德美;《金色的秋天》《我爱三峡》《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可贵的沉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课文蕴藏着社会美。因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情感内容,更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

2.善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感氛围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集直观性、趣味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有利于新知识的呈现与获取。由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须善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量,激活学生的情感。所谓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包括视频图像、 音响、图形、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学伊始,教师先播放一段由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经典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欣赏视频上优美的草原风光图:蔚蓝的天空,茫茫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羊群,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场面充满着诗情画意。

3.运用多样化阅读方式升华情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卢梭指出:“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方式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实现情感目标奠定基础。总之,小学生应通过朗读、默读、诵读等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逐层深入地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朗读是要先让学生读通全文,激起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习得语感,锻炼语言能力,规范语言技巧,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致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传授语文知识时,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这是语文教学无法更改的定律。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利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