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学导航”,导引自主学习

2014-02-19 09:49郑宜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自学交流课文

郑宜军

“自学导航”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案,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方法指引、目标导航、兴趣激发的作用。目前,用“自学导航”来辅助教学,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已经运用得越来越普遍。

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某一具体对象而言,学习目标具有多维性,探究方向具有多向性,研究内容具有多选择性,教师如果完全放手,则可能导致学生迷失方向,把握不住所谓的教学目标。“自学导航”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引导。具体来说,教师设计和运用“自学导航”的目标就是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引,学习内容的引领,学习目标的提示。

“自学导航”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可行的方法引领,又要有明确的内容及做法要求,要格外重视以下几个元素。

1.要有目标

首先要告诉学生,本次学习要达成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方向、有目标,从而可以达到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2.要富有乐趣

如果你设计的“自学导航”内容不新颖,学生不想读,不愿看,或者让学生感觉比做一张试卷的负担还要沉重,“自学导航”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理想的自学导航,应该让学生爱不释手,忍不住想看。所以,设计“自学导航”时,必须在趣味性上下工夫。

如可以添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有趣性味的图片,以及一些能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漫画、卡通画等。可以呈现一些有趣文本内容,载入一些小故事、小资料、小谜语等贴近儿童的语言及儿童生活兴趣的内容。在问题的设计上,还可以采用有趣的形式,如辩论式、讨论式、内容链接式、资料导引式等,让学生乐于接受。

3.要促自主

要求明确,是着眼于方法的指引;内容有趣,是着眼于兴趣的激发,“自学导航”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的“自学导航”设计为例(省略图片与装饰),介绍“自学导航”设计的思路。

一、学生字

读:对照拼音,读生字,画出它在文中的组词,再读一读。

写:一笔一画,生字描红。

查:通过查工具书,我知道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意思。

二、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标点提示的语气语调),读不顺的地方再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三、品一品

1.“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以上这则“自学导航”的设计,从内容方面看,它具体明确地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即自主学习时,学生该去做些什么,贯穿了读、写、查、疑、议的具体要求。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还明确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去做,如“对照拼音读,画出词语读”“一笔一画,生字描红”“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再一读”“写下你的疑问”等,使其知道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也是具体的,即会读生字词,弄清词语的意思,读顺课文,思考问题答案。学生在这样经常性的训练中,便会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那么如何将“自学导航”运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呢?

一般是上课前一天,教师将设计印制好的“自学导航”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根据导航展开交流、探讨;课后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下面试以“自学导航”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介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运用。

(一)交流自学体验

1.海底世界有趣吗?请你用几句话说一说(读了必然有体验,首先汇报交流各自的学习体验)。

2.出示生字词(红色标出生字),你学会了哪些,给大家读出来(学了会有成果,汇报自学成果,既是检验,又是学习巩固)。

3. 露一手: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海底的知识?(个性化的展示,既是对学习内容的丰富,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也是对信心的激发。)

4.你在读课文时产生了哪些疑问?生生间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的互助解决,也为核心问题的筛选提供了条件)。

(二)小组合作探究

1.筛选问题:刚才听了大家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前查看学生完成的“自学导航”,已经有了思考应对准备,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筛选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筛选问题,老师可以灵活处理,既可以承接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概括学生的问题。这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加以引导。)

2.合作探究: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学生充分讨论,组长对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观察、了解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探究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的,根据各组汇报的内容,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破重解难,把说、读、写结合起来。

(1)根据学生回答,PPT出示第二小节:“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你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呢?(有的……有的……有的……)

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2)哪个小组能把有趣读出来?(通过多读体验)

(3)还从哪里能读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PPT出示第三小节。

小组互相补充,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变成大组合作)

你能把这种“奇异”读出来吗?

你们读,他们读,我来读、小组齐读。(通过多读,感受领悟)

(4)观看海底专题视频,加深体验。

(三)小结、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示:字词、海底特点等)

2.课堂上画一画本课所学——思维导图。

3.推荐读物《海底两万里》。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完成相关任务,老师一定要对其有个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老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有自信地完成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1.抓亮点:抓住学生在运用“自学导航”时所生成的亮点。如学生学习体会的独特性,学生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学生搜集了比别人丰富的资料……

2.看“思”“想”。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问题的思考、探究的多角度性、完整性、深度性、精辟性。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必是经过深入思考的结果,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

3.评合作。这主要看交流之后,学生对学习体验有无丰富和完善。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画出的却是学生学习的成果,它是对自主学习、交流探讨之后所获知识的总结和梳理。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师生及生生合作的成果,对这一成果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老师必须给予足够关注,及时给出恰当的评价。

“自学导航”明确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预先介入学习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在前置学习时,不仅积累了学习的初步经验,而且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搜索等途径获取更多资源,形成对新知的心理储备,把学和教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内容设计的趣味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定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交流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