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蝴蝶酥

2014-02-19 15:57于斐
食品与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际饭店上海滩西点

于斐

下午3 点钟光景,隔壁部室的同事来串门,请她吃片蝴蝶酥。一看包装袋,她惊呼:“哎呀,这是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哦!”“对呀,昨天周日休息,特地去排队买来的!”

国际饭店在上海人心底是一种情结,一种划时代的情结。当年匈牙利人拉斯洛·邬达克设计的国际饭店, 用钢框架取代传统的石头、砖墙,在形态上以现代主义美学取代复古主义美学,将一种热情洋溢的文化注入了上海这座城市,带来时尚的活力。

1934 年建成的国际饭店,大楼24 层,地面以上83.8 米高,地下两层。在当时的上海滩,一家独大,堪称远东第一高楼。大厅里绚丽辉煌,回廊处美妙婉转,墙面上装饰的浮雕,线条若隐若现,地面铺陈着彩格的大理石,丝丝缕缕散发出大上海的奢华气息。在旋转门的循环中,豪门贵甲, 政界要人,明星学者,无一不在其间穿梭往复,谱写一曲风流史。

国际饭店就是酒店业的金枝玉叶, 独领风骚数十载,见证着幽幽的历史岁月。经过两次的修缮复建,已然成为上海滩的地标性建筑。国际饭店承载着岁月的悠悠之情,早些年上海人宴请亲友宾客,国际饭店依然是最佳选择之一。

都说上海人小资,有个小讲究, 那么精美的点心是必不可少的。20 世纪初,蝴蝶酥是流行于欧洲的一道西点,它的发展是基于对果仁蜜饼等甜点烘焙方法的一次改变;因其外形犹如蝴蝶翩翩的翅膀,因而将其译为“蝴蝶酥”。

传统蝴蝶酥的主要成分是高筋面粉、酥油、黄油、桂花和白砂糖,它的口感更多的是脆而不是酥,吃得多了甜得发腻。曾经见过一些面包房里做的蝴蝶酥,体型小,口感一般,只是模仿了蝴蝶酥的外形,既没有那沁入鼻息的香气,也没有唇齿赞叹的优雅滋味。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首先是它的外形, 更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的轮廓漂亮有型,酥皮特制的层层回旋, 有着蝉翼的质感。偶然途径国际饭店, 最先闻到的是那清雅的奶油香,阵阵诱惑着你的鼻息,引你驻足;再看到的便是竞相购买蝴蝶酥的长龙。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有蝴蝶酥和芝士蝴蝶酥两种口味。前者口感略甜, 但是甜而不腻,烘焙后奶香和黄油香扑鼻而来;后者加入了芝士和胡椒粉, 口感更加酥软,胡椒刺激味蕾,停不住口。上海人为了区分方便,将蝴蝶酥称为“甜的”,将芝士蝴蝶酥称为“咸的”,买卖双方都心领神会。

蝴蝶酥可谓点心中的金枝玉叶, 轻掰一片颤颤巍巍,一不小心就会散落在地,所以要用手心小心接着,才不至于吃相太难看。聚三三两两友人, 盘里叠放着蝴蝶酥,味香浓,皮薄脆, 进口酥软,闲话说着,香茗品着,一块入口再来一块。那窗外的斜阳,一寸寸地挪动着莲花步,浮事旧梦百转千回,湮没在那斜阳外。

云树开秋晓,天寒山色中。纵使周边的高楼鳞次栉比,国际饭店不减风采屹立一隅。新荷碎珠倾,枝叶弄微晴。纵使西点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蝴蝶酥的嗲,就似那舞台上的杜丽娘, 历久弥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饭店上海滩西点
甜蜜的家常西点
西点行记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Potential aspect of rice husk biomass in Australia for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oduction
难以磨灭的记忆 挥之不去的情结
—— 国际饭店的轶人轶事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二十一回 雷大升建业雷允上 雷子纯转战上海滩
国际饭店,观察中国开放史的另种通道
五彩西点 缤纷夏日
五彩西点 缤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