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世界经济正义的伦理学思考

2014-02-20 23:25郑卫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期

郑卫丽

内容摘要:要实现世界经济正义,需要全球性组织和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制度德性,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促进世界经济正义方面的作用,以和谐世界的理念推动建立正义的世界新秩序。

关键词:世界经济正义 制度德性 和谐世界

人们诉求的世界经济正义是世界各国平等、互利互惠、共存双赢的理想境界,但由于种种原因,世界经济正义实现的步伐频频受阻。为了谋求建立一个合理、公平、公正、宽松的世界经济秩序,就要求世界各个国家必须共同努力,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发展,保持各自独立自由的经济、政治发展道路和文明、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逐步消除贫困问题,从而实现世界经济正义的理想。

建立平等对话机制

全球化是通过市场机制不断推进的渐进过程,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推进的过程中,明确、共同、一致的价值理念选择和伦理与行为取向有助于解决世界经济领域的不公正行为,推动实现世界经济正义。而实现世界经济正义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单独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包容、对话和协商,从而取得经济正义的价值共识,只有通过各个文明主体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融合与互助来实现。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经过文化自觉的过程,才能在这个已经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建立一套使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摒弃之前的不适宜做法或制度,以包容、理解的姿态和行动积极融入和谐世界构建的进程中。

世界各国及其人民对于世界经济正义的理解和态度各不相同。如何找到全球关于世界经济正义的共同价值标准是关键所在。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性地位,这在主权国家范围内已经得以认同。那么,这一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世界范围。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不变,那么世界经济正义在国际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就是勿庸置疑的。再者,随着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进步,各国在争取政治经济自由平等权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鉴于不同的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国际地位与诉求、发展机遇与道路选择等方面的重大差异,即使给予其政治权利和机会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竞争中,也不一定能使其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和财富收入。要求民主的政治理念和经济自由选择的价值观念的发展所带来的弊病使得世界范围内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不公正、非正义现象日益普遍,影响不断扩大。世界经济领域的正义诉求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主要方面,经济领域实际上成为社会正义实现的一个主要方面和根本领域。因此,只有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经济正义在国际社会正义中的基础性地位,形成关于世界经济正义的共识,才能够使世界各国比以往更加重视和积极争取经济正义,更加努力协作遏制和制止非正义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制度,从而更加有利于世界经济正义的实现。

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制度德性

马克思曾预言人类的正义事业要经历由个人美德到制度德性的发展过程。人作为社会生物而存在,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如果外在的社会结构不合理,甚至不道德,那么,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就不能为社会道德的正向发展发挥充分的社会作用。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者而言,能否在制度上体现道德精神,甚至比个体能否履行道德行为规则更加重要。即,与个人的行为正义相比,制度正义具有毋庸置疑的先在性、普遍有效性,它有着个体德性所不可取代的独特功能与作用。现代社会中的制度正义、制度德性即制度伦理的合理性越来越表现出比个人德性更加重要的价值。因此,马克思强调指出,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和制度理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实现的前提,强调制度正义和制度理性即制度伦理对于个人德性的重要性,从社会公共层面上明确地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和社会由个人德性向制度德性转化的重要趋势。

市场在世界性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是经济摩擦、不正义现象频发的重要根源。世界经济要健康运行,就不能听任市场甚至某一个或几个超级大国的摆布与任意控制,而必须有驾驭世界经济良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并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制度正义和制度德性。一是机会均等原则。这是维系全球经济良好运转的最基本原则,任何其他原则都要以此为基点,没有机会均等,其他原则就会丧失其公正性。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各经济活动主体享有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和经营权利,世界范围内相互依存的国家之间以及社会生产部门之间应该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反对阻碍贸易发展和机会均等的垄断。二是无害原则。主权国家之间对这一原则的道德要求是,参与国际社会的各主体在追逐各自利益时不得对任何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利益造成损害或损害的威胁。无害原则具体可描述为不损害对方利益、不损害第三方利益、不损害人类整体利益。利己不损人是其道德底线,以其较低的伦理层次为高层次的伦理准则提供广阔的道德空间和伦理支撑。三是互利原则。求利是各国往来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求参与各方都要获利,另一方面要求至少减少或避免一方损失同时使另一方免于损失或获益,即整体最小损失或最大获利原则,在此原则下,人们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经济人与道德人在此统一起来。四是资源共享的制度安排。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源利用和利益分配上进行合理分享,并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食品危机、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的危机和挑战,平等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使世界各国实现和谐相处、和平发展和持久繁荣。

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促进世界经济正义方面的作用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它作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化的、最高层次的国际组织,无形中填补了世界政府的空白,扮演着世界政府的角色,承担了世界政府的部分职能,为引导国际舆论、倡导世界正义、促进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平台,为世界各国在诸多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方便和条件,尤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社会公共安全方面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制度与技巧,并通过相应的执行和决策机制付诸了实践。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各种来自不同领域和方面的挑战,人们也日益期待通过建立适当的协调、合作、规划与决策的国际组织体系共同应对和促进共同发展。联合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国际协作组织,在这方面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有效确保世界各国都有权平等地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决策和规则制定,同时减少发展中国家所可能面临和承担的风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