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探讨

2014-02-20 16:13钱春霞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乡村项目生态旅游

钱春霞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当今旅游正在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并表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人们较为青睐的选择。为此,本文就县域经济视角下如何开发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 生态旅游 项目 开发

基于笔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考察,就此延伸的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如此理解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即通过展现乡村风俗、生活、文化以及风光,达到吸引游客目的的旅游形式,农民是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中的主体,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所吸引的对象,当地农民利用城乡之间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饮食及休闲等多样的旅游活动。

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可行性

(一)开发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帮助人们逐渐树立继承和保护当地文化的意识,使农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依靠自身力量,积极倡导建设生态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改善乡村旅游环境。

1.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中重要的是立足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生态学、美学中的科学理论,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到任何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在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保证游客的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当地村民生活质量水平,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交通状况会更加良好,房屋布局会更加美观、合理,乡村治理污染的标准会更加严格,另外将会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农村环境及卫生条件将会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能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其更加优化,同时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当地农民收入也会随着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而上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推动乡村优秀文化健康发展,保护民俗风情文化。由于乡村生态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原有的文化习俗,尊重当地的生态规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这能使当地居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地文化的价值,从而在客观上增强自豪感。在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的过程中,各种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都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民间艺术、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二)县域经济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

1.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首先是环境生态学家从环境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给予较差的评价:城市充满光辐射和热辐射,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害建筑材料较多,城市污染严重,噪音、水源等自然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城市不是适宜人们生存的环境。如医学家、生物学家以及人口学家也同时认为,通常,人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寿命与生活所在地的物种数量有直接联系,二者呈正比例关系。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认识到这一观点,所以他们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希望走出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到乡村找回自然的宁静,正是由于城市居民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农村生态观光旅游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为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动力。人类社会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所以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其他一切活动都与大自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化大生产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密度过大,不仅引发一系列的交通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还为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食品不安全以及生活垃圾过多等。诸多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使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渴望回归自然。

3.旅游者出游动机的转变,为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市场前景。由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由此引发旅游者日益看重旅游产品质量,越来越不喜欢传统的观光旅游形式。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旅游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对安排好固定行程的旅游形式失去兴趣,更多的人希望探求原生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或者到大自然中去探险,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感受自然的魅力,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开阔视野、净化心灵。生态旅游正是由于具有多样化的旅游目的,才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而生态观光旅游也日渐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

县域经济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路径

(一)强化政府主导功能,为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做好保障

1.科学制定规划方案,保证合理开发。要想成功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整体规划,而这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评估,之后制定包括土地利用、景观建设、自然资源利用在内的多种规划,提前预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开发活动,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这种不利影响。

2.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成立旅游开发专项基金,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以便保证旅游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经费能够及时到位;另一方面,开发过程不但要努力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吸引政府拨款,同时以旅游项目的收益权作抵押,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也可以成立开放式旅游基金或者采取股权置换的方式,积极进行市场融资。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部分相对成熟的景区通过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的手段,以更直接的方式进行融资。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经营者、农户等多种经济实体联合开发旅游业。

(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健康运营endprint

1.繁荣区域民俗文化。首先,注重展现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展现当地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可以通过成立民间艺术团,以演出的形式来展现当地文化;也可以举办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使游客更深刻地感受当地民俗。其次,支持当地旅游企业。政府鼓励、扶持当地的旅游企业,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务。再次,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融资体制,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的投资力量,保证生态观光旅游的开发资金。最后还要重视研发相关旅游产品。

2.完善市场营销体系。这就需要借助于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市场的客户需求进行详尽的分析,准确把握旅游市场的最大需求,同时将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集中在一起,重点做好旅游市场开发工作,使整个营销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建立起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除此之外,构建出市场运作体系之后要不断完善,要注重保持销售队伍的稳定性,成立营销机构,由专业人员承担起所有的市场营销工作,以便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营销过程中要注重结合直接营销模式和间接营销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以立体形式出现的营销体系,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大型旅行社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注重拓展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积极发挥中间商在营销过程中的作用,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赢取更多的游客资源。

(三)导入可持续发展观念,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景区开发规模不能超出资源环境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每日接待游客的最高数量也应该有所限制,保证在资源环境允许范围之内。还要注意旅游资源是否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属于可再生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就要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控制开发的规模;如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格外重视保护这些资源,并通过制定严格的限制措施来保护资源。发展乡村观光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方面要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环境效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观光生态旅游的开发,实现经济、文化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要适当加大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力度,将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挖掘出来,可以延长游客在当地的停留时间,突出文化在发展生态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逐渐使乡村旅游经济步入生态化的轨道,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使之不能突破旅游资源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既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要保证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建设主题化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品牌地位,呈现当地特有的文化特征。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域旅游市场的服务水平

1.大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如宾馆、饭店等。发展乡村观光生态旅游,要及时建造达到一定设施标准的农家旅馆,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策略,督促农家旅馆的环境卫生条件在相关标准之上;逐步改善饮食条件,积极开发食品的种类,以满足不同口味的游客需求。此外,无论是旅游基础设施,还是食品,都要尽量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建立联系,注意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

2.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重视研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要走精加工之路,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可以走品牌化发展之路。通常情况下,当地的农产品经过企业的深加工之后一般都能得到游客的认可,所以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3.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需要格外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宣讲文明用语,面向全体游客,提供微笑服务,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立足满足游客需要的角度,不断解决游客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生态观光旅游发展状况,建立起类似于咨询中心或者服务站点的机构,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整个世界呈现出城市化、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结构面临较大的调整,而农村生态观光旅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为止,农村生态观光旅游已经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积极发展农村生态观光旅游,对扩展旅游空间、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目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另外,农村生态观光旅游将农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推动农村旅游行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天成,高俊卿等.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尤鑫,戴年华.鄱阳湖观鸟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江西科学,2010(6)

3.陈建城.县域旅游品牌的创新和发展—以福建省仙游县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9(6)

4.李银.生态旅游视域下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1(35)

5.叶文,薛熙明.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6)

6.石云霞.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27)

7.周俊满.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8.谭惠英等.新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1(10)

9.黄鹂.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2004(6)

10.王卫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4(10)

11.鲁小波,李悦铮.21世纪初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6)

12.唐建军.大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2006(8)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项目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