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也不见得那么坏

2014-02-21 17:06崔鹏
第一财经 2014年4期
关键词:投给美元汇率巴菲特

崔鹏

2014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创了新高。这种情况让国内的批评家们又开始批评宏观政策当局的外汇政策:他们为什么持有那么多美元?为什么买了那么多美国国债?他们傻么……

其实,我倒奇怪国内的批评界为什么那么悲观。从结果来看持有美元好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 差。

首先,我怀疑人们认为人民币升值过于剧烈,其中可能有个心理原因,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这个数字上已经停留了很长时间,到了“5”时代,人们会觉得这个变化很大。

其实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3升值到6.2时大家没那么大的反应,但从6.1到6情况就不同了,好像一个时代要结束似的,其实从数字上看是一样的。

为什么中国要持有那么多美元,这有点像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讲演中所举的例子。巴菲特当时让毕业生们想象一下,如果一定要把钱投给身边的同学,该把钱投给谁?是投给那些高大上,以后前程似锦的同学,还是投给那些不喜欢和人交往、性格偏狭的。

中国外汇投放决策在这10年同样面临此类问题:该把钱更多地以美元的方式储备,还是以其他币种储备。比如购买更多欧洲国家的国债,或者把钱换成日 元。

在人类还可以预期的年份里,对比其他经济体,美国应该说还是巴菲特所说的那个最出色的同学—虽然,这个同学并不是什么道德楷模,他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信弃义。但是你看看其他同学的表现—欧洲国家在忙着以破产威胁世界,而日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放纵日元急剧贬值—美国还是个好同学。

世界就是这样,你知道做一件事会对你有风险,但是你不得不去做,因为什么都不做或者做其他的事风险更大。

美联储在2014年开始缩减QE水平,从这个动作到美联储升息还有大概两年的时间。这个缓冲期就是一个新兴市场囤积美元的周期。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此作为是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那时候,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就是因为在美元升值周期贸易赤字过大,又没有太多的外汇储备,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到重创。至于那个在东南亚受到死亡威胁的乔治·索罗斯,只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

客观地说,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给中国带来好处的,当时中国加工业的竞争力正需要一个引子,就可以更好地嵌入到世界经济链条中去。正好在这个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了,中国的竞争者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陷入灭顶之灾—我去过几回泰国,在一定程度上那个美丽的国家到现在其实还在消化着1997年的危机产生的问题。

没有过多地陷入那场危机,中国除了要客观地感谢一下乔治·索罗斯,更多地要感谢自己保守的外汇战略,这使中国经济没有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样成为裸泳者。在外汇市场上,帕累托最优平衡可能根本不存 在。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更主要是因为中国最近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另外,境外资本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预期导致了外资直接投资(FDI),这个过程将在美国经济复苏到足够好及至升息后有所变化。

当然,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高,它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持有美元的成本在升高,在不久后作为一个经济整体持有美元很可能变成一个成本包袱。这需要决策当局用更精巧的管理方式调控中国民间对外投资的水平。

上海的自贸区其实就是个很不错的实验区,如果这种尝试成功,可能会带给中国居民又一次财富增长的机会。

虽然人民币一直在缓慢升值,但在中美关系的相互言论中,这个话题最近被提及的频率并不是太高。由于地缘政治问题,两个国家的关系似乎处于一种微妙的默契中—谁都不提那些让彼此为难的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投给美元汇率巴菲特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不端行为界定:一稿多投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主要有色金属市场参考价 (2011.4.11)
主要有色金属市场参考价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