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中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差异性分析

2014-02-23 06:38李梧森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打麻将被调查者人群

李梧森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贵州省大中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差异性分析

李梧森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研究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对未来城市规划以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贵州省4个大中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抽取了400个样本,详细分析了被调查者文化生活现状,发现其内容是丰富的,同时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不同的农民工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贵州省;农民工文化生活;差异

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学者的热点,一些学者强调服务体系和地方文化特色创新[1][2]。一些学者认为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受市场经济作用、多元文化冲击而失衡,要引进新机制、新活力,须做到教育先行[3][4]。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社区的文建设意义重大,受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文化流失将造成社区生活的离散性,弱化人们对文化认同感。有必要保留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维护其延续性和传递性[5][6]。笔者一直关注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贵阳市云岩区、遵义市红花岗区、六盘水市钟山区和安顺市西秀区进行了农民工文化生活问卷调查,系统研究了贵州省大中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文章详细分析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农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性别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文化生活类型的性别差异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被调查者文化生活存在较大差异。从各种文化活动对应的数据看,男性更热衷于体力和智力的文化生活类型,其对政治的关注也强于女性。男性在看电视、关心政治问题的读书读报、打麻将和打扑克等益智类活动和体育活动中分别比女性高出了14、16、22和13个百分点。女性在逛街购物和找朋友聊天等活动中,分别比男性高出了17和11个百分点。

注:图1两种不同标记的曲线,分别代表了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业余做的最多的活动,横轴阿拉伯数字1-6分别表示是:看电视、读书读报、打麻将或扑克、体育活动、找朋友聊天和逛街购物。图2两种不同标记的曲线,分别代表了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业余最想做的活动,横轴阿拉伯数字1-6分别表示是:看电视、读书读报、打麻将或扑克、体育活动、外出旅游和逛街购物。

2、文化需求的性别差异

如图2所示,不同性别被调查者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需求特征。男性对体力、智力活动的需求要强于女性;女性对休闲娱乐方面的活动要强于男性。男性对看电视、读书读报、体育活动及打麻将和打扑克的需求比女性分别高出20、23、28和25个百分点。女性在对外出旅游的需求上比男性高出31个百分点,在对逛街购物活动的需求上也比男性高出19个百分点。

图3 不同性别被调查者每月文化方面开支比较

图4 不同年龄段被调查者文化生活比较

3、文化消费的性别差异

如图3所示,男性在文化消费上要高于女性。在50~100元、100~200元和200~500元消费的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分别高出4个、34个和50个百分点,500元以上消费的人群全部是男性,而女性则多集中在月文化消费50元以下的人群中。

二、年龄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文化生活类型的年龄差异

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被调查者的文化生活类型也存在差异。对于打麻将这种智力类的活动以及逛街购物的活动,61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与最少,他们更热衷于参与看电视、体育锻炼、读书报和找人聊天这类活动。

2、文化需求的年龄差异

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被调查者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存在差异。年龄越轻,对于益智、健身、逛街购物的需求越大,年龄越大,更倾向于对读书读报、找人聊天这种休闲性的活动。另外,各年龄段对外出旅游活动都有强烈的需求。

图5 不同年龄段被调查者文化需求比较

图6 不同年龄段被调查者每月文化方面开支比较

(三)文化消费的年龄差异

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被调查者在文化消费上也存在差异。其中: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0元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49%,31~45岁的占66%,46~60岁的占50%,61岁以上的占55%。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10元以下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46%,31~45岁的占42%,46~60岁的占63%,61岁以上的占60%,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10至50元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52%,31~45岁的占69%,46~60岁的占57%,61岁以上的占56%,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50至100元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45%,31~45岁的占67%,46~60岁的占53%,61岁以上的占42%,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100至200元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52%,31~45岁的占34%,46~60岁的占37%,61岁以上的占48%,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200至500元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44%,31~45岁的占70%,46~60岁的占40%,61岁以上的占57%,对于每月文化活动支出为500元以上的人群中,16~30岁的占10%,31~45岁的占67%,46~60岁的占23%,61岁以上的占0%。

三、受教育程度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文化生活类型

图7显示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文化生活类型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越低,通常选择看电视、体育活动、找人聊天等这类不需要付出较多智力活动的文化生活类型。被调查者的学历越高,多选择打麻将、逛街购物、读书读报等文化生活类型,这些类型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活动作为基础,通常学历越高的人经济收入也越高,对文化活动的选择也较低学历者要求较高。

图7 不同文化程度被调查者文化生活比较

图8 不同文化程度被调查者文化需求比较

2、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文化需求

图8显示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在文化需求上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文化需求与被调查者的文化生活类型具有相似性,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越低,对看电视、体育活动、找人聊天等不需要付出较多智力活动的文化生活类型需求较大。被调查者的学历越高,多选择打麻将、逛街购物、读书读报等文化生活类型,这些类型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活动作为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知识和经济收入条件的人才能有较多的需求。特别是旅游活动,更需要有有较高的收入作为条件。

3、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文化消费

图9显示,在文化生活消费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对于每月没有任何文化消费的人群而言,没上过学的占5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6%。对于每月文化消费在10元以下的人群而言,没上过学的占4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3%,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6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1%。对于每月文化消费在10至50元的人群而言,没上过学的占5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对于每月文化消费在100至200元的人群而言,没上过学的占5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8%,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1%。对于每月文化消费在200至500元的人群而言,没上过学的占4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对于每月文化消费在500元以上的人群而言,没上过学的占1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

图9 不同年龄段被调查者每月文化方面开支比较

总的看来,文化程度和文化消费并没有太大关系。不能说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文化消费也高,两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文化程度越低的人也可能经常参与对文化消费很高的活动,而文化程度高的人,也可能较 少参与或只参与资金消耗少的活动。可见,文化活动类型、个人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消费,与学历无关。

四、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在文化生活类型、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以及文化生活的一般规律上存在差异。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更热衷于益智类的娱乐活动,更喜欢通过对电视、报纸和书籍等渠道获取信息,而且对打麻将、扑克、体育活动的之类的文体活动需求较多;而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更热衷于休闲性的娱乐活动,如找朋友聊天、打麻将、逛街购物等;男性的文化消费支出比女性多。“打麻将”是贵州省大中城市农民工各年龄阶层最普遍的文化活动方式。45岁以下的人对娱乐性文化活动的需求要高于45岁以上人,45—60岁年龄段的被调查者投入到文化生活方面的开支相对较多。小学学历的被调查者在 “打麻将”、“看电视”“找朋友聊天”和 “逛街购物”活动上比例较高,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的被调查者在“读书读报”比例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在 “打麻将”、“打扑克”上比例最高。但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与文化消费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文化消费也高,两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文化程度越低的人也可能经常参与对文化消费很高的活动,而文化程度高的人,也可能较少参与或只参与资金消耗少的活动。可见,文化活动类型、个人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消费,与学历无关。

[1]熊娜,朱新方·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98-100.

[2]范昆·关于辽宁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9.

[3]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J].前沿,2008(3):120-123.

[4]张瑞琴·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J].学术论坛,2008(4):159-160.

[5]何兰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开发研究,2008(2):109-112.

[6]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Life of Migrant Farmers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Li Wuse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6)

To study the cultural life of migrant workers was meaningful for the future city planning and cultural market management.this paper investigated cultural life of migrant workers in 4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selected 400 samples,and analyzed their present cultural life.The paper find that content is abundant,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grant workers on different gender,age and education degree.

Guizhou province;cultural life;difference

李昌礼)

C912.81

A

1673-9507(2014)02-0106-03

2014-02-15

贵州省2011年哲社规划项目:贵州省大中城市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状况研究 (项目编号:11GZZC31)。

李梧森 (1981~)男,满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经济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打麻将被调查者人群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妈妈打麻将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打麻将
“打麻将糊了”?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用麻将精神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