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
——基于全球141个国家面板VAR的动态检验

2014-02-23 13:22崔蒙雪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增长率面板供应

崔蒙雪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
——基于全球141个国家面板VAR的动态检验

崔蒙雪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以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为基础,运用货币和准货币增长、通货膨胀、GDP增长率指标,生成141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VAR模型,来考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保持币值稳定作为首要的经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面板VAR

近期货币供给再创新高,人们开始担忧央行可能会再次收紧货币。货币供给增长率作为我国中央银行最主要的中介目标,是调控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货币供给量增加过多,有可能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而过度地收紧货币供给,又可能带来又一次“钱荒”。因此,衡量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文献回顾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数量决定商品价格及货币价值,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Fisher(1911)[1]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建立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他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用于商品交易,在货币流通速度V是常数,而产出Y为技术条件决定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P与货币数量M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剑桥学派的Pigou(1917)[2]根据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发表了《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方程式:P=K×R/M。该理论认为,人们贮藏货币的多少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货币占财富的比重越大,货币购买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张成思(2012)[3]通过将中国内生性货币供应机制融入货币主义理论模型的方式研究了中国1978—2011年经济增长、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构建了动态模型系统,以信息准则和序列相关性双重约束设立计量模型,对通货膨胀率、真实经济增长率与货币增长率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管是短期还是中长期,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伴随着通货膨胀,但对真实

经济增长却没有驱动效应。因此,管理通货膨胀的关键是调整货币供应机制,但是要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有效调控,就必须改变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执行模式,而货币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折中与融合为宏观决策提供了方法。

魏蓉蓉和崔超(2011)[4]利用我国2006—2010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方向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和通胀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产生负向影响,增加货币供给量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我国存在托宾效应,且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非中性的特点。

二、研究设计

以价格革命为例,历史上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可现在的货币供应量,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都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但是,物价却没有相应地上涨。如图1,从世界银行提取的中国1978年到2013年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数据作折线图,可以看出在2003年以前,两项数据走势呈正相关,然而在2003年至2013年之间,随着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增加,通货膨胀率反而下降;随着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减少,通货膨胀率反而增加。

图1 中国GDP增长率、通货膨胀及货币准货币增长

“中国之谜”是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5]提出的一个论题,即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与高金融增长的现象。事实上,这种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反常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基于上述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呈现出的与货币数量理论相背离的反常关系,分析M2的结构,可以得出对通货膨胀水平(CPI)产生影响的货币,是真正发挥商品和服务交易媒介的那部分货币,而用于投资目的的货币,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并不直接。因此,在分析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有必要将货币细分为指向实物商品及服务的交易性货币和指向金融资产的投资性货币。但是以现有的货币供应量M1、M2数据,很难判断哪部分用于资本市场交易,哪部分用于实体经济交易。因此,从现有的统计数据中直接分离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货币并无可能。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存在大量货币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无论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方程式还是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方程式,确定货币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之间的同比关系都是在其他变量假定不变的前提下,而实际上,尤其是在短期内,货币量和总产出是同时增加的,所以物价也可能不会上涨。为了进一步研究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面板

VAR的研究方法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数据从世界银行网站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搜集整理而来。该数据库涉及1960—2013年全球258个国家的数据。本文选取了2000—2012年如下三个主要指标的数据:

货币和准货币①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金融统计》(IFS)中的第34和第35行相对应。(M2)包括银行外的通货、除中央政府外的活期存款,以及除中央政府外的居民定期储蓄和外汇存款的总和。货币供应变化是根据年底总值相对于上一年的M2的水平差异来衡量的。

该指标反映出普通消费者在指定时间间隔(如年度)内购买固定或变动的一篮子货币和服务的成本的年百分比变化,通常采用拉斯佩尔公式进行计算。

市场价格GDP年增长率基于不变价本币计算。总额计算基于2005年不变价美元。GDP是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居民生产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加上任何产品税并减去不包括在产品价值中的补贴。计算时未扣除资产折旧或自然资源损耗和退化。

为了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首先将存在缺失值的国家删掉,进而将数据转换为平衡面板,此时平衡面板数据涉及141个国家,年限仍为2000—2012年。

四、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表1列出了选择不同滞后阶数对应的信息准则指标,最优选择为AIC、BIC或HQIC值最小的阶数,即滞后2阶。

表1 滞后阶数的选择

(二)面板矩估计

其中,Vit为误差项矩阵;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二阶滞后面板矩估计

由方程(1),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由方程(2)的估计结果来看,货币增长的一阶滞后项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影响,GDP增长率的一阶滞后则对通胀率影响较小且不显著。由方程(3)的结果来看,货币增长受其通胀率一阶滞后项的影响很小且不显著,GDP增长率的一阶滞后项则对货币增长有较显著的正影响。

(三)方差分解

如表3所示,在对GDP增长率误差项的分解中,前5期,通胀率对其贡献几乎没有增长,到第5期

也仅增长到0.7%,货币增长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相对大些。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时间的增加,货币增长和通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太大变化。

表3 PVAR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

(四)冲击反应图

为了具体分析各因素冲击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做冲击反应图,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GDP增长率对通胀率的冲击反应开始为负,在1期达到最小值,然后开始上升,最后逐渐趋于平稳。这说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反而会抑制通胀率的增长,但随着时间的增加,GDP增长率对通胀率的影响逐渐减小,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GDP增长率对货币供给增加的冲击反应始终为正,在第1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最后逐渐趋于平稳。这说明短期内货币增长能提高经济增长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减弱,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通胀率对GDP增长的冲击反应开始为负,正负交替。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长期趋于稳定。人均贷款对互联网用户数的冲击反应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胀率对货币增加的冲击反应始终为正,同样是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

货币供给增加对人均GDP的冲击反应始终为正,且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第6期趋于稳定。货币供给对通胀率的冲击反应开始为正,并处于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第6期趋于稳定。这说明货币供给的提高对通货膨胀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影响开始减弱,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五)Granger因果检验

检验发现,通货膨胀增长率不是货币供给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同时,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之间互为因果的显著性不高,恰好通过检验。其余变量均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联合效应全部显著通过检验。

图2 滞后2阶PVAR脉冲响应图

五、结论

货币供给作为货币当局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历来都是两个不能同时兼得的经济目标,如何权衡取舍一直是货币当局必须考虑的问题。

[1]Irving Fisher.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M].New York:1911.

[2]Arthur Cecil Pigou.The value of mone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17:38-65.

[3]张成思.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回归货币主义?[J].世界经济.2012,(8):3-21.

[4]魏蓉蓉,崔超.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1,(9):23-27.

[5]Ronald I.Mckinnon.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Control in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

[责任编辑:王帅]

Inflation,Money Supply and Economic Growth——A Panel VAR Dynamic Test Based on 141 Countries

CUI Meng-xue
(Finance Depart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China)

Based on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of World Bank,indicators involves in money and quasi money growth,inflation and annual GDP growth,generating balanced panel data of 141 countries.Panel VAR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 among economic growth,inflation and money supply.It is indicated that inflation influences economic growth insignificantly,therefore,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should put the stability of the currency on top of agenda,and then find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ney supply;economic growth;inflation;panel VAR

F822.5

A

2014-06-05

1671-6671(2014)03-0012-06

崔蒙雪(198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增长率面板供应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