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是个好政策

2014-02-26 03:18栏目主持陈祥森
中国储运 2014年6期
关键词:观澜税负增值税

栏目主持/陈祥森

经济增速放缓,内需不振,外需订单减少,诸多难题困扰着企业,令其举步维艰。如何能使企业走出困境?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纵横捭阖,发表看法。

专栏小编:欢迎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最近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引起了人们关注,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法(P P P)计算,中国将在今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然而,国家统计局对此结论并不认可,对此我想大家也不认可吧。就今年的经济状况而言,4月份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 MI)为50.4%,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反映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增长态势趋于巩固。不过,也有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依旧疲软,面临下行压力较大。至于经济何时能够迎来反弹,还需要看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国家一些政策的反应。对于这些看法,三位专家有何考量?

把酒临风:首先,我要说世行的那份报告简直是无稽之谈,我们权且当个笑话吧,切莫当真。中国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赶超美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再有就是对当前经济的看法。4月份汇丰P MI终值48.1,尽管都比3月回升,但幅度却明显低于历史同期,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荣枯线。从分项指数方面看,新出口订单跌幅明显,从上个月的51.3下降至48.9;就业分项指数也在大幅下滑,并且连续六个月在荣枯线下方;生产和新订单分项指数均较前月有所回升,但仍然在50下方;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均有所下滑,企业仍然处在继续去库存状态;价格指数也还在萎缩区间,但是投入和产出价格指数均自上月的低位开始反弹,预示P P I通缩压力将有所减轻。有分析显示,内需萎缩的步伐已经开始放慢,但仍然呈现疲弱状态;新出口订单和就业分项指数的下调,说明制造业以及整个经济动力仍然在减弱。

金玉其中:我认可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巩固的看法。从中物联公布的数据上可以看出,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51.2%,为去年9月份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钢铁以及水泥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订单回升明显加快,说明一些基础建设带来的投资需求开始释放。购进价格指数经历连续三月下降之后出现反弹,上升3.9个百分点,达到48.3%。产成品库存指数扭转连续三月上升,下降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正在显现,市场需求转好,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巩固。另外,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良好。大、中、小型企业新接订单均有明显增加。大、中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上,小企业新订单指数虽然仍在50%以下,但比上月明显上升。

专栏小编:对于经济形势的感受,据你们所知,企业人士有什么看法?

夜雨观澜:企业界对于经济偏紧、下行的担忧很大,并且也感觉到经济驱动乏力,经营越来越难。而官方的表态较为乐观,比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4月份中国物流业业务总量指数为57.7%,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物流业各主要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回升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上;分行业看,运输型和仓储型物流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总的来看,4月份物流活动较为旺盛,物流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把酒临风:相对去年四季度,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从7.7%回落至7.4%,美国经济增速从前一季度的2.6%骤降至0.1%,为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减速趋势明显,大幅度低于市场预期的1.2%。相比美国,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心可能更多。二季度对于中美经济都不轻松。一种好的情况是美国经济回升带动中国经济企稳,如若不然,要实现中国经济企稳,可能需要更大力度甚至是非常规的政策来对冲。

金玉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下降,但4月份开始回升。自3月份以来,一些衡量工业经济运行的指标,比如发电量、重点企业粗钢产量等均有明显回升,4月份回升趋势仍在延续,令市场期待有所上升。而且中央政府在4月份已经推出三波微刺激措施,包括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中西部铁路建设、定向降准支持农业发展、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等等。我觉得,中国政府推出的改革举措,能够确保经济增长动力。

专栏小编: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也对中国出口带来一定影响,制造业出口出现了一些波动。日前曝出曾在2009年计划收购悍马的腾中重工已停工破产,老板跑路,说明有些企业状况很糟糕。中国制造业有个黄金十年,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在此期间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整体走低,机械行业陷入低谷,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就可看出这一点。制造业与物流业紧密相连,企业状况不好也会影响到物流企业,那么让企业渡过难关,你们认为最有力的措施是什么呢?

金玉其中:从现在的情况看,企业无非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从融资成本讲,企业突出反映的问题是融资成本高、资金紧张。企业是为银行打工的,企业的利润很薄,好不容易赚了点利润都给了银行,若是一旦连这点利润也没了,那就只能破产了。因此,金融领域的改革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才能提升企业的活力。

夜雨观澜:制造业问题很严重,因为目前行业低迷,不良资产产生的负面效应才会被暴露出来。有业内人士讲,由于不断有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导致我国的制造业资金和技术空心化,跟国外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国内有实力的工程师都选择出国工作,技术优势难再。另有很多投资者由于难以忍受国内多项政策及潜规则之压,对国内机械行业失望,才选择投资国外,这又导致了资金优势丧失。此外,各种税收使他们难以承受,再加之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很多机械制造小企业深陷负债高企的漩涡。接下来,行业将面临洗牌,有一批企业被淘汰,企业也要裁员。

把酒临风:我觉得提升企业活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才是最实在的措施。我国税制不合理,税负的90%甚至更多都压在企业身上,而居民个人缴纳比重很小。税负重担都压在企业身上,企业受得了吗?宏观税负水平在任何国家都是在企业和居民之间做分摊的,对现有税制结构做调整,逐步降低企业税的比重,增加居民个人缴税比重,应当是税制改革的目标。

夜雨观澜: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12.9万亿元,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税负水平已经不低了,高税负压垮了企业,掣肘了当前国内经济转型。有分析称,中国当前税负种类繁多,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企业税负方面,据权威机构统计,国内中小企业至少需缴6种税费或“隐性”负担,税包含增值税、营业税等,而费包含水资源费等。在实际中,还存在许多地方税种及收费乱象,中小企业不得不承担数十种额外税负,有的企业累计税负占近半利润。

专栏小编:看来高税负对企业运营和生存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近年《福布斯》资料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对此,你们怎样看?

式中:hz为不同开挖深度斜拱加载引起的围护桩水平位移增量最大值深度,m;Z为斜拱加载时基坑开挖深度,m。

夜雨观澜: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的幸福指数排行为全球112名,该排名也远远落后于中国香港。然而,在过去三十余年中,中国经济基本保持年均9%的增长率,而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10%。遗憾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国民幸福感出现了背道而驰,确实值得反思。

专栏小编:反思其间的原因,你们认为主要的问题在哪一点上?

夜雨观澜:根据近年的《福布斯》资料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的确,高税负已经成为挫伤内地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财政税收占比GDP已经超过了23%。若按照国际的标准,中国的税负水平已经超过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正向高收入国家的税负水平靠拢。增值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烟草税、房产税甚至是未来或将出台的遗产税等,都深刻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甚至有网友表示,假设一个月薪上万的白领,他每月除了缴纳14%的个税、12%的公积金、8%的养老保险以及4%的医疗失业险外,剩余的消费资金还得缴纳17%的增值税以及28%的各种杂税,则每月需要抽出66%的薪水缴税。

把酒临风:中国的税负繁杂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面对繁杂的税负,中小企业的负担更为沉重,不少中小企业失去了发展的信心。更有甚者,因为不堪高税负而被迫停工。与此同时,企业的利润高低或多或少影响着职工的福利,职工福利增幅过低甚至不增反降必然影响其消费欲望。此外,中国的税收大多用于经济等建设,作为财政返还给民众的比例其实不高,这更加剧了民众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自然有限。因此,虽然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但如今很多人却感到“不幸福”,高税负已经成为挫伤中国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专栏小编:营改增已推行两年多了,这也是政府税改的方向,因此覆盖面在逐渐加大。那么,营改增给企业带来哪些利与弊呢?

金玉其中:这些年来税制改革已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比如,物流业的营改增就是个例子嘛。营改增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减轻税负呢?营业税表面上与销售税相似,都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额征税。但是,营业税与销售税的本质区别在于纳税义务人不同,销售税是对消费者个人征税,企业只是替政府代缴这种税,所以,税额不计入企业费用;而营业税是对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企业征税,税额直接体现在公司经营损益表上,成为公司费用的一部分。所以说,销售税不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而营业税则会。由于增值税就是销售税的变种,属于消费税的范畴,增值税同样不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情况,因为与销售税一样,增值税的实际负税人是终端消费者。

夜雨观澜:从全国范围讲,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并未减轻。2011年国内增值税为24267亿元,营业税为13679亿元,两者合计37946亿元。2012年国内增值税为26416亿元,营业税为15748亿元,两者合计42164亿元。2013年国内增值税为28803亿元,营业税为17217亿元,两者合计46020亿元。如果说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减轻了,国内增值税与营业税总额应逐渐减少才是,而实际上却逐年增加,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11.12%,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9.15%,即使把2012年和2013年的GDP增幅分别是7.8%和7.7%因素也考虑进去,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也并未减轻。

金玉其中:我认为营改增产生了减税效应。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272.5万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其中交通运输业54.8万户,现代服务业217.7万户,全年营改增减税1402亿元,包括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600亿元,非试点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802亿元。据测算,2012年和2013年,仅营改增一项改革就分别拉动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72%和2.76%,拉动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5%和5.03%。

专栏小编: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哪种税制,只要减税就是个好政策。目前,运输业的营改增税率是11%,感觉压力很大,对此你们是怎样看的?

金玉其中:营改增给运输企业设计了11%的税率,主要是考虑这些行业购买设备有比较大的进项抵扣,但在试点初期,因为企业不会马上购买设备,同时由于燃油等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抵扣等因素,会出现暂时的税负上升。

把酒临风: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的税负变化,不但在于增值税的税率,还在于征税范围,因为增值税是对商品流转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征税,一个企业上下游的增值税情况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增值税交纳情况。可见,为了让增值税在减税政策中发挥作用,需要精心设计增值税的税率。同时,要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最好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征收增值税,不然营改增必然会给某些企业带来较大的纳税额的波动。

专栏小编:税制改革是个极其复杂的改革,事关重大,应谨慎而为之。不过,就目前经济形势而言,沉重而繁杂的税负令不少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企业面对生存、发展与转型等难题,高税负已成为主要负担。

夜雨观澜:国家无论从还富于民还是刺激经济的角度上讲,应该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否则,在高税负、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倒下。

把酒临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财政支出过大。中国财政这些年来一直是赤字运行,2012年财政赤字8000亿元,2013年财政赤字12000亿元,每年都入不敷出。在不减少政府开支的前提下讨论减税犹如隔靴搔痒,无实质意义,即便减少了这种税,也会增加那种税。

金玉其中: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这反映的既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部署安排,更是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具体实施突破口的一种选择。财税改革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都具有牵引、辐射和倒逼的作用。目前大家对财税改革的期待很高,从对营改增的期待就可见一斑,尤其是运输业税负不降反增,大家意见很大,触动了利益会引发“痛感”,这个很正常嘛,接下来怎样设置得更科学,更有利于行业发展,应该是国家有关部门要着力办好的事情。

专栏小编:经济复苏缓慢、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减税几乎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多年呼吁和政府持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之后,减税的呼声依然高涨,企业仍感觉税负过重,这是为什么呢?

夜雨观澜:我认为应当考虑总量减税。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了,目前已经达到十几万亿元。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正在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要转变整个思维模式,不能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只增不减。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企业经营困难,就要考虑减税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我们所说的减税,并不是各地正在推行的营改增中的结构性减税,也不是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减负,而是考虑在整体上减低中国的宏观税负。

金玉其中:能否减税要看政府有无减税的空间,是地方财政减税,还是中央财政减税?现在各级和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吃紧,地方政府负债又很重,有些地方财政部门连今年的征税目标都完不成,地方不会有空间减税。

把酒临风: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当时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总盘子中共有4万6千亿多财政存款,其中有3.2万多亿的央行国库库底资金,1万4千亿的财政专户资金,加起来相当于于4万6千亿的财政存款,可见政府不缺钱,有很大的减税空间。

专栏小编:企业面临着税负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而有些问题是刚性的,不好改变,能够做的又最有效的,首选应该是减税。当然,具体减税要哪些税种和降低哪些税率,应该是财税部门的官员和专家来考虑的问题,今天我们只是来谈谈各自看法,希望中国的企业摆脱困境,发展壮大起来。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观澜税负增值税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湿地观澜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增值税下调化肥企业利润是增是减?
衡量一个国家税负轻重不能光看数字
“营改增”后契税等四项计税依据明确
Excel 巧算个税及土地增值税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