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

2014-02-28 20:47文华珍周宗旭
文史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广陵黄鹤楼孟浩然

文华珍+++周宗旭

笔者在课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有学生问:“诗题是送故人去‘广陵,为什么诗中却变成了下‘扬州呢?难道‘广陵和‘扬州不是同一个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疑问,笔者在课堂上并不能明确回答。下课之后,查阅各种资料,不仅发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没有对此问题进行说明,而且发现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模棱两可:或认为“广陵”即今天的“扬州”,下“扬州”即下今天的“扬州”;或认为诗中“广陵”与“扬州”地方不同,下“扬州”即下今天的“南京”。诗中“广陵”与“扬州”关系问题确实还是个问题,是很有研究必要的。那么,诗歌中的“广陵”与“扬州”关系究竟怎样呢?之“广陵”与下“扬州”是指去同一个地方吗?

我们以为,诗歌中的“广陵”即当时的“扬州”,之“广陵”与下“扬州”是指去同一个地方。我们知道古地名所指是非常复杂的,不仅每个朝代行政区划多不一致,而且同一朝代不同时期就多更改。不过,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工具书与文献材料探求某一具体时代具体地域的。就此诗而论,《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载,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广陵郡,治所广陵县(今扬州市西北)。徐廉芳《扬州风土记略》又谓:唐“广陵郡被扬州之名,肇于隋文帝开皇九年。”按:此事当在开皇九年由吴州改扬州后。隋文帝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扬州”条则指出:“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复改为扬州,仍治江都县(今扬州市),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广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扬州。”“扬州”与“广陵”地名改称的情况已然明了。一般认为,李白此诗创作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因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办事,便约孟浩然在江夏(治今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楼相会(时两人同在江夏)。相聚之后,便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歌。当时地名已早由广陵改为“扬州”。可知“广陵”当为过去之称呼,“扬州”即为当时之称谓。

从唐代其他诗歌中亦可得知“广陵”即当时的“扬州”。为便于说明,我们举例仅举同一首诗歌或同一题目中“广陵”即“扬州”同时出现的例子。先看同一首诗歌“广陵”即“扬州”同时出现的例子。如唐代诗人韦应物《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中有“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中有“全蜀拜扬州,征东辍武侯。”又,章孝标《及第后寄广陵故人》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刘商《送薛六暂游扬州》中有“广陵行路风尘合,城郭新秋砧杵多。”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有“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再看诗歌题目中同时出现“扬州”和“广陵”的例子。如唐朝诗人宋之问《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这些例子,同一首诗甚至同一题目中就对同一地名采取不同的称呼,比比皆是,并不奇怪。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广陵”即当时的“扬州”,但其辖区范围与今天“扬州”地域大有差异(只是能够确定的是李白此诗“之广陵”与“下扬州”是指去同一个地域方向),故而不能将唐代“广陵”视为今日“扬州”。

那么,既然“广陵”就是当时的“扬州”,为何题目用“广陵”,而诗歌之中却要用“扬州”呢?难道真如《金陵日报》所载文章说的:“如果诗题中的‘广陵,和诗句中的‘扬州是同一地点,那无论从逻辑思维角度,还是从修辞学角度考虑,都显得很不和谐,这种同一首诗对同一地名采取不同称呼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那样吗?答案显然不是。

我们以为作者对同一地名在题目与诗歌中采取不同的称呼,主要就是考虑了修辞的原因。我们知道,古人作诗写文,是非常重视避免重复的,在遇到同一地名或人名时往往变换着花样使用。诸如对文、对举均是避免使用同一词语的表现。试想:要是把题目换成扬州,成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扬州》的话,就与诗中“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扬州”重复了。若是如此,这首诗影响力就要大打折扣。另外,古人都是尚古的,在题目中运用过去的名字,不仅表现自己学识渊博,而且也反映自身情趣。例如,唐代的《及第后寄广陵故人》《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等诗歌,题目中均是用“广陵”,而诗歌中则均用“扬州”。又如,四川达州以前属达县地区,后改为达州市。改名已经多年,但多数人今天仍称达州市为达县。这些例子反映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崇古的倾向。故笔者以为此诗在逻辑思维与修辞学方面,都是很和谐的。至于同一首诗对同一地名采取不同称呼的做法,更是没有令人费解之处。上面所举的同一诗歌中运用不同称呼的例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此外,诗歌中用“扬州”而不用“广陵”的原因还有对韵脚字的考虑。古人作诗选韵是很有规律的。王力先生指出,开口较大的韵适宜表示宏大的气势,开口较小的韵适宜表示离别柔情之意。而此诗押ou韵,属于开口值较小的韵,适合表示对友人之留恋的绵绵情意。从用韵角度看,诗歌中用“扬州”而不用“广陵”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综上,我们以为诗中的“广陵”即当时的“扬州”,题目中用“广陵”而诗歌中用“扬州”主要就是出于避免重复与押韵字等修辞方面的考虑。

作者单位 文华珍:四川省达县大树中心小学

周宗旭: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猜你喜欢
广陵黄鹤楼孟浩然
春晓
扬州广陵:让古城焕发青春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