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兰考大地的三代公仆

2014-03-01 02:10李功耀
人民公仆 2014年7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书记

■ 本刊记者 李功耀

榜样的力量兰考大地的三代公仆

■ 本刊记者 李功耀

今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再次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

4月8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奔赴兰考。在裕禄大道北段,一尊高大的焦裕禄铜像耸立街头。这是踏入兰考县城仰望的第一尊雕像。绛红色基座上的焦裕禄面庞清瘦,目光深邃,披着外套,双手叉腰,裤脚卷至膝盖,像刚从荒滩沙丘上走来……

随着全国各地到兰考参观学习的人流,记者来到焦裕禄纪念园。这里人头攒动,一片肃穆,有的在墓前献花;有的在雕像前留影;有的诵读碑文;有的排着整齐的队列,在陵园举手宣誓。成群结队的群众整齐有序地走进纪念馆,重温已经很熟悉了的焦裕禄生平事迹。园内松柏苍翠,柳丝低垂,挺拔的泡桐开着紫色的花,若云若霞。讲解员介绍,每年从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来的参观者达40万人次,近两年突破了百万。清明节时,这里更是人山人海。大家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追寻焦裕禄的足迹,吸取焦裕禄精神的丰厚营养,为各自的事业发展集聚正能量。

“90后”公务员李宇翔说:“在我们年轻人眼中,焦裕禄堪称传奇人物。焦裕禄精神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他是我的偶像!”

研究生毕业的张军威说:“三年前,我考进县委机关当公务员。当时很兴奋,觉得拿了‘铁饭碗’,工作体面、稳定,很有优越感。上班第一天,领导安排我重走焦裕禄走过的路,采访几位和焦裕禄一起战斗过的老党员,了解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作为公务员队伍的新兵,我原来喜欢仰望星空,现在则要脚踏实地,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

宣传部新闻科长侯永胜告诉记者:“到兰考采访,其实不用找领导,也不用找焦书记的子女。到焦书记战斗过的地方走走,问一问那里的群众;到纪念馆看看,感受一下氛围,你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抒不完的情感。”

他说:“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给兰考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他将共产党人的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接着,侯科长抄给我几个名单和电话,指点我采访路线。比如东坝头乡的老党员雷中江、乡党委书记许家书,还有封仪乡的女大学生村官杨艳敏……笔者按他的指引,开始了走村串户的采访。

雷中江:焦书记是咱兰考的魂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地处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当年是全县最大的风口。

如今的张庄,早不见沙丘的影子。放眼望去,村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泡桐开着紫色的花,一簇簇,一蓬蓬的。绿油油的麦田,铺展到黄河岸边,使人无法想象当年“三害”肆虐的情景。车在一片槐树林前停下,一尊高大伟岸的焦裕禄半身塑像耸立在眼前。原来到了“焦林”。“焦林”前面就是东坝头乡敬老院,几位老人在花坛边悠闲地聊天,听说我是远道而来的记者,要谈焦裕禄,像小学生抢着发言似的,凑到我跟前。

“没有老焦,就没有咱兰考的今天!”

“老焦没有死,还看着我们呢。你看那雕像,像活的!”

“他心里总装着群众,就是没有他自己。他的子女个个都是好样的,没有任何特殊。”

“他是为咱兰考累死的。现在的干部要都像他那样,咱国家会更好!”

1951年出生的李应池,在敬老院算是“年轻人”。他说:“焦裕禄走时,我才14岁,但听了他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都很怀念他。现在像他那样的干部不多啊!”

78岁的孟照聪老人说:“我们这些人,年龄大的,都在焦书记带领下参加过翻淤压沙的战斗。我听过焦书记两次报告。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他真是个好书记。你们记者要多呼吁,学习焦裕禄要真学,不能走过场、做样子。要是假学,或者只学一阵子,那么兰考就白来了。”

孟照聪说:“焦裕禄在1963年就提出了干部十不准,这和现在中央提出的‘八不准’很对应啊。他看得很远。过去一段时间,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和权力的诱惑,贪污腐化,在焦裕禄面前,应该感到羞耻。焦裕禄精神不仅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同样管用,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谁丢掉这个法宝,谁就有可能蜕化变质。”

“焦裕禄注重调查研究,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他说过‘办法还得在群众中找’,总是自己深入基层抓第一手材料。他在兰考只工作了一年多,就找出了‘三害’的病根和治理办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很多干部到一个地方,干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起色,有的还搞了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说到底是浮躁啊,是思想作风有问题。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像焦裕禄那样,咱老百姓该是多大的福分!”

聊着,记着;记着,聊着,竟忘了本已约好的雷中江老人,早已站在我面前。

老人是敬老院副院长,东坝头乡的“名人”。多年来,他以宣传焦裕禄精神为己任,在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干部学院做过多次演讲。今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兰考视察调研时和群众座谈,他的发言,赢得了总书记的首肯。“这是托焦书记的福,托党的福啊!”

提起焦裕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这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人说,谈咱焦书记的故事得到“焦林”。记者便搀着老人,来到“焦林”南边的焦裕禄雕像下。说着说着,老人的嗓音有些哽咽,不时用黑粗的手抹眼角。焦裕禄的故事讲过多少遍了,但每次讲起,他都这么动情:“焦书记太伟大了。每次想起他忍着病痛工作的样子,想起被他顶穿了的那个藤椅,忍不住就要落泪。他那吃苦耐劳的劲头,他的实干精神和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实在在的。这么一个好书记,咋就走那么早呢!”

擦干眼泪,雷中江说:“五十年来,兰考人一刻也没有忘记焦书记。焦裕禄精神是咱兰考的魂。”

谈到第一次见焦书记的情景,雷中江说:“那是1963年3月末的一天。我拿着一卷土布,准备扒火车到安徽换粮食。下午四点左右,一个中年人走过来,问我去干啥。我说去安徽弄吃的。他劝我不要走,留下来想办法战胜困难。他握着我的手,又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们没有领导好兰考,让你们受苦了。’见我执意要走,他无可奈何地说:‘去吧,路上注意安全!’他语气凝重,声音有点沙哑。我没有看他的脸,后来才知道他是县委书记。我很懊悔,竟没有听他的话。现在想来,像在昨天一样。”

“后来您见过焦书记吗?”

“见过好几次呐。有时是听他作报告,有时是在他的带领下翻淤泥,平沙丘,栽刺槐。”

“到了5月,我到大队当会计了。”雷中江接着说:焦书记带领除“三害”工作队,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的办法,创造出“贴膏药”(翻淤压沙)和“扎针”(种草植树固沙)的治沙经验。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当年是一个“风胡同”。黄河本来是东西流向的,在东坝头这儿,就南北走向了。风直往里头灌,吹得昏天黑地。人们编了顺口溜说:每当风沙起,平地是沙墟,正当日晌午,家家灯不熄。是真的啊!但焦书记硬是带领我们治住了风沙。这一办法是从群众中学来的,受了社员翻淤固坟的启示。焦书记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记下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也记下自己的思考。“这种工作方法,我们现在的干部,真该学呐!”

雷中江指着远处的一片麦地说,那里原先都是沙丘,一个接一个,有的高达八九米。现在那里成了种植小麦、蔬菜和果树的良田。经焦书记号召栽下的刺槐,已长成参天大树,人们称作“焦槐”和“焦林”。如今的张庄,早已摆脱了自然灾害的肆虐,户户通了自来水,去年有210户实现了脱贫,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咱敬老院,也成为旅游观光区和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

老人家告诉记者,总书记在东坝头乡和干部群众座谈时,他第一个发言:“我是焦裕禄精神的见证者!解放前,我是个要饭娃,今天能跟总书记面对面说话,我这七十多年没有白活!”他说:“焦书记1922年出生,比我大16岁。要按1963年算,我25岁,他41岁。那年月,全国正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历来多灾多难的兰考更是雪上加霜,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群众生活很困难。当时流传一局顺口溜:‘好过的正月,难过的二月,面黄肌瘦的三月,见神见鬼的四月。’大家饿得人脱相了。1963年春节时,有人写了一幅对联:‘稀糊涂菜糊涂稀菜糊涂,红萝卜白萝卜红白萝卜。横批:忍饥挨饿。’在这种情况下,焦书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团结县委领导班子,带领36万兰考群众,总结出了治沙排涝的方法,育草封沙,翻淤压沙,造林固沙。为了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却因操劳过度献出了年仅42岁的生命。”

“我们这代人跟焦书记感情最深。他虽然走了五十年,但在兰考人民心中,他还活着。”

座谈会上,雷中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老百姓顺了气,有了劲,看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看到焦裕禄精神又回来了。他向总书记提了三条建议:一是希望教育实践活动一抓到底,不要一阵风;二是希望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到群众中去;三是希望中央多想办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雷中江发言时,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点头。

雷中江脸上弥漫着幸福的神情:“总书记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座谈结束后,他和我们一一握手。由于我块头大,又在第一排,挡住了后面。总书记跨前一步,侧过身,跟我身后的同志握手,大家都很感动。”

笔者希望以焦裕禄雕像为背景,与雷中江老人合影。握着老人的手,记者感到厚实而温暖。这双手,五十一年前和焦裕禄握过,不久前和习总书记握过。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力量的传递,一种精神的感染。

拍完照片,老人家又开始回忆:焦书记去世两年后,他的灵柩从郑州运到兰考,群众从四面八方涌来,寄托哀思。从火车站到纪念园几千米的距离,竟走了三个多小时,大家用传统的方式祭奠他,给他烧纸。老百姓发自内心地爱戴他,不想让他走。他真正给群众办了实事好事,大家忘不了他。在旧社会,老百姓管县长叫“县太爷”。而焦裕禄到老百姓家说:“我是您儿子,来看望您老人家了!”这是多么大的差别。在辈分上,他把自己看得很低,但在老百姓心中,他非常高大。

一段时间以来,为什么有些群众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雷中江感慨,就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办事不公了,个别甚至腐败堕落了。所以,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雷中江自豪地说:“我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去过几次,主要讲焦裕禄的故事。老百姓为啥爱戴焦裕禄,怀念焦裕禄,为啥对现在有些干部不满意,要认真反思。上次河南省158个县委书记到干部学院培训,我跟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和焦裕禄是一个级别的官儿。你们能不能像焦裕禄那样,和群众心连心?在老百姓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在老百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他们解决问题。’当时他们都鼓了掌。我说,兰考的风沙不是焦裕禄来时才有的,解放前就有。那些‘县太爷’不关心这个问题,对‘三害’熟视无睹。因为焦裕禄是共产党的干部,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过去兰考设有‘劝阻办公室’,劝群众不要到外地逃荒。焦裕禄来后,改成除‘三害’办公室。牌子一换,县委的工作作风和方法就变了。这么多年来,每到清明节和焦书记祭日,都会有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兰考学习、接受教育。问题是要真学,长期学,不能在纪念馆里激动一阵,在焦书记墓前感慨一番,回去后又是老样子。”

许家书:做好东坝头乡领头人

4月8日下午四点,记者来到东坝头乡政府,乡党委书记许家书早已在办公室等候。在沙发上落座,这位敦实而质朴的“70后”书记便谈起了焦裕禄及3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东坝头视察和座谈的情景。

“东坝头乡的张庄村,曾是兰考最大的风口。1963年,焦书记带领除‘三害’工作队来到这里,组织群众翻淤压沙、栽种刺槐,取得了初步胜利。如今数十年过去了,新张庄早已摆脱了自然灾害的侵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习总书记选择到这里视察意味深长。他走进村民家看望,和干部群众座谈。我们乡敬老院的雷中江作为老党员代表发了言。我代表乡政府向总书记作了汇报,告诉总书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乡里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变化,最后还提了两条建议。”

谈起焦裕禄,许家书说:“焦书记去世时,还没有我呢。但在上小学时,我就常听大人讲焦裕禄的故事;读初中时,课本上对焦裕禄事迹的介绍,使我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1990年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的长篇通讯,我又感觉上了生动的一课。其实,焦裕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他治理兰考的时间很短,但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天动地。我在兰考也干了21年,感觉焦裕禄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我们到底该为老百姓留下什么?这是焦裕禄在我心头划的一个大问号,是我们每天面对又必须解答的课题。”

说着,许家书拿出笔记本,一边翻着,一边说:“这是那天我向总书记汇报的内容。”记者看到,许家书没用打印稿,而是用手写的几张纸,运笔有些急促,显然有些激动。其实作为在基层工作了21年的“老兰考”,关于东坝头的情况,他早已了然于胸。

许家书说,全乡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5个行政村,有1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共有86名党员,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毛泽东主席曾两次来这里视察,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他告诉总书记,以前乡镇“三多”问题突出,一是会议多,往往这个会议还没顾上落实,那个会议又来了;二是应酬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七八拨,一年下来,招待费高达四五十万元;三是检查评比多,上面一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小部门都要到基层检查,苦不堪言。这“三多”,牵扯了基层干部太多的精力。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情形大为改观,干部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想事干事了。去年以来,东坝头乡流转土地两万多亩,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2万头奶牛养殖项目。仅这两项,就能给乡里群众人均增收近千元。

许家书说,当前乡镇干部中存在着“四浮”现象,即心理上浮躁、作风上浮漂、工作上浮夸、思想上浮名。“我们要深挖细查,把问题找准。要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真正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位敢于揭短亮丑的乡党委书记向总书记提了两条建议: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多创新,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提意见由群众评价,查问题由群众评议,抓整改由群众评判。第二,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与给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真正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不能成为“两张皮”。

最后,许家书表示:“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兰考的干部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狠抓改进作风不放松,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各主管部门都希望并要求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主要原因在于便于本部门开展工作。部门制定的规划、规章和措施能够在下级政府得到贯彻落实,专项转移支付能提供资金保障。如果仅仅出台政策,而没有资金配套,下级政府就以“没钱”为由拒绝落实相关政策。同时,掌握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权,且分配缺乏制度约束和安排,充满弹性,可以催生下级部门“跑部钱进”,体现本部门的“工作权威”,甚至为“暗箱操作”、滋生设租寻租等违法违规行为留下机会。各部门从本位主义出发,普遍要求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保留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为清理整合规范专项支付管理带来较大的障碍。

按照总书记的概括,焦裕禄精神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兰考人民受惠于焦裕禄精神,也培植和传承着焦裕禄精神。对兰考的干部来讲,这给我们一种很大的压力。在兰考工作,要求境界更高,作风更实,政治品质更过硬。我们在言行上、工作上,必须经得起群众评议。

许家书强调,习总书记来兰考调研以后,省里和社会各界给我们很多关注,但我们没有要求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照顾。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不能向上级伸手。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关注度,抓住机遇,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把东坝头发展得更好。焦裕禄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光打着焦书记这面大旗空喊口号,要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否则就对不起咱焦书记。

许家书带记者参观了设在敬老院的焦林纪念馆,随后带我们到一望无际的新农业示范园。在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几个农民在劳作,棚内郁郁葱葱,带刺的黄瓜一条条挂着,紫色的茄子花羞答答地开着,像是跟我们打招呼。此时已近黄昏,夕阳在黄河上投下金灿灿的波光。我们来到“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极目远眺,豪情满怀。当年,焦书记在这里战斗过;半个多月前,习总书记在这里指导调研过……

杨艳敏:像泡桐一样扎根沃土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我来讲,就是扎根基层,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大学生村官杨艳敏快人快语。“我们年轻人不大喜欢听说教,要看实际行动。焦裕禄虽然逝世50年了,但他的精神永不过时,在很多优秀党员干部身上,还有体现。”

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仪封乡西老君营村,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杨艳敏。这位泼辣干练的女村官,1980年出生,从开封教育学院毕业后,在中学教书六年。2008年5月,怀着在广阔天地大干一场的梦想,自主选择,当了一名村官。

西老君营村原先治安较乱,告状的多,上访的多,困难户多,粮食产量低、群众收入低,村领导班子七年换了九任,干群关系紧张,是出了名的后进村。乡领导提到这个村,不是叹息就是皱眉头。“一个女娃,咋能管得了呢!”在群众疑惑的眼光中,杨艳敏开始了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田间地头的询问、家长里短的唠嗑、邻里纠纷的劝解,使她摸清了问题的症结:班子不团结,工作不透明,账目不清晰,对群众的承诺不兑现。针对这些问题,她努力协调干部间的关系,用焦裕禄作镜子,照自己,也照每个班子成员。她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称职的干部,只要摈弃私心,作风过硬,就能挺直腰杆管事、做事。她的青春靓丽,给村里带来了一股朝气。在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她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扬村民代表和老党员的作用,公平、公正、公开,畅行民主管理。经过半年的努力,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心和力都聚到了一起,大家共商村事,共谋未来,改变了以前慵懒涣散的局面。随着她的皮肤由白变黑,人们对她的信任和感情由浅入深。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她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如今,在兰考的一百多名村官中,杨艳敏已小有名气。大报小报的记者都找过她,为此她感觉不大自在。“焦裕禄精神是在最基层的实践中凝聚起来的。我这么年轻,没有做啥事,宣传我不合适。我很难做到像焦裕禄那样,但要尽可能离他近些,再近些!”记者联系采访时,她正在村里处理纠纷。从她从容淡定的神态、有礼有节的调解看出,她已然是一个成熟的村官。等与记者见面,她一脸愧疚,连声道歉:“怠慢了!没法子,群众利益无小事,您得理解!”

记者感概:“一个女同志,在中学教书育人,收入稳定,受人尊敬,多好的职业呀!干嘛跑到农村,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

杨艳敏说:“可别小瞧村官,虽然不需要天天翻书本,但知识含量并不低,尤其需要耐心和毅力。年轻人到农村,接地气,就像泡桐一样,能够成长成才。”其实,当教师的人生理想和当村官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为人民服务。不同的是,教书是为老百姓的孩子服务,当村官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现在的农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出去打工了,留下一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人都需要有人为他们服务,农村的生产需要有人来抓,各种邻里纠纷需要有人调解。这就要求有一批年轻干部和他们打成一片。焦裕禄精神是在兰考诞生的,兰考的青年就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扎根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群众就是我们的根,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个人发展的舞台。刘庄村的史来贺、华西村的吴仁宝,不都是村支书么?人家干了多大的事!”这位“80后”村官以史来贺、吴仁宝为标杆了,看来她志向不低!

杨艳敏希望接着干这个不起眼的村官。她舍不得与她朝夕相处的乡亲,舍不得与她一起战斗、给她很大支持的同事。她说,就像种庄稼,要体验收获的喜悦;又像栽泡桐,要欣赏粗壮的枝干和绽开的桐花。“不干出点成果,咋向乡亲们交待呀!”

“这样,你就像泡桐一样栽在这儿了!”记者说。

“那好啊,枝繁叶茂,年年开花,装点大地。说明我对社会,对群众有点贡献!”杨艳敏一脸灿烂。

杨艳敏感慨,在农村,虽然工作琐碎,难度大,但能锻炼人,提炼人。其实,农村并没有什么大事,但把家长里短的小事做好了,就有做大事的底气。她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和使命感在做村官,她要激发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村民的创业热情。

西老君营村土地贫瘠,土质沙化,是兰考最大的苦水区,长久以来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为彻底改变这种面貌,她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争取项目资金,说服兰考县供电公司破例为村里实施供电项目。她日夜坚守在工地,和男同志一起拉电杆、扯电线。手磨破了,眼睛熬红了,她没叫过一声苦。项目实施结束后,看着自己原本白皙的面庞被晒得黑瘦,她自嘲地说:“真像个村姑了。”可看着新架起的2500米高压线、新增的4台变压器、新打的20眼机井、新开挖的1800米引黄渠道,她开心地笑了。就这样,4000多亩贫瘠的土地终于被改造成高产丰腴的良田。

村里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损坏殆尽。杨艳敏多次到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和交通局争取资金,为村里修了10公里的柏油路。她还准备筹集资金,修一条较高品质的环村公路,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了解到村里种植结构单一,以玉米、小麦、花生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较低。杨艳敏大力倡导种植结构调整。2010年,她推动土地流转500多亩,引进投资4000万元的“康敖生物有限公司”,拉动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看到食用菌发展前景广阔后,她找到村中能人张继红,鼓励其投资兴建了蘑菇棚。在她的促动下,张继红前期投资的6个实验棚很快就收回成本。杨艳敏又鼓励张继红以合作经营的形式吸收农民入股,发展大棚86座,成立了“兰考县继红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入股农户人均收入达1万元,并帮助合作社申报了河南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2013年,杨艳敏在省里开会时,结识了新郑市泰山村的支部书记。会后,她促动西老君营村和泰山村确立结对帮扶关系,获得了15万元的捐赠。在4月3日捐赠仪式过后,她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让大家讨论这笔钱用在哪、怎么用,还专门成立了督导组,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生产上,用在服务群众上。

为倡导新风尚,提升生活品位,杨艳敏多方筹措,在村里修建了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兴建了农家书屋,购买各类书籍1000多册,举办多场文化娱乐活动和致富讲座。

杨艳敏心中有一大梦想,就是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富裕的新村。她说:“要办群众想办的事。当遇到困难时,多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多向群众请教。”

杨艳敏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村官,也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但她在村里忙碌的时候,她对丈夫少尽了几分责任,对孩子少付了几分母爱。2009年,手足口病肆虐豫东大地,她带领干部群众张贴标语,分发消毒液,自费购买体温计发放到有孩子的家庭,并每天坚持督导检查。当年,全村无一人感染手足口病。然而,就在防疫紧要关头,她自己的孩子生病住院了。在“新农合、新农保”筹资工作中,她逐户向农民讲解相关政策,使农民参保率达100%。现如今,在西老君营村,随便找一位村民打听,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艳敏这闺女,是干实事的!”与她搭班子的四位村干部更是赞不绝口,对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充满钦佩。从他们带着浓重兰考口音的关键词读出:“她身上有一种焦裕禄式的品格和精神。”

在习总书记与兰考干部群众座谈时,杨艳敏作为大学生村官代表抢着发言。她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并向总书记建议,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多关注和培养年轻人,多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毕竟焦裕禄精神要靠年轻人传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年轻人推进。

参加座谈会之后,杨艳敏回到村里,依照县委部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听取意见,寻求发展新思路。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杨艳敏说,将继续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村民,汲取营养,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动力之源,我们年轻人要为焦裕禄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要像泡桐那样,把根扎进沃土,直至开花结果。”

兰考之行就要结束了。记者有收获,也有遗憾。最大的收获是灵魂受到了洗礼,最大的缺憾是时间仓促,无法采访更多的人。当年穆青、冯健、周原来兰考,采写的长篇通讯传遍大江南北,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人;李雪健、王洛勇来兰考,塑造了震撼影院和荧屏的光辉形象;还有许多音乐家、画家、诗人,还有许多党员干部……他们在兰考获得的力量,转化成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引领方向、造福于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离开兰考前,记者收到了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的“答题”。因为没时间接受采访,他只能用书面形式,表达对媒体的尊重与歉意。

王新军说:“焦裕禄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标杆,我们要见贤思齐。”

“当年焦裕禄的心愿是治理‘三害’,他是治穷。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致富。”王新军表示,如何让这个一没资源二没工业基础的农业大县实现经济发展、百姓富裕,是摆在兰考人面前最急迫的任务。”

“尽管50年来,焦裕禄同志的遗愿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从横向比、同先进地区比,兰考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都还不高。”

“当前兰考面临的还是加快经济发展问题。我们的想法是一年一个明显变化,三年一个巨大变化,五年一个根本性变化。一定要使焦裕禄同志的遗愿全面实现。”

关于“如何以更高的标准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王新军说:“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一件一件认认真真地整改落实。”

关于“如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王新军强调:“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做到感情深。要心里装着老百姓,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做到本领强,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做到劲头足,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促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做到作风正,要像焦裕禄那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抓好作风建设,在群众心目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给记者答题容易,给80万兰考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则需要他们带领班子,领导群众,像焦裕禄那样不懈努力!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珍贵持久。”

“当年焦裕禄‘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调查研究,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奋力拼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担起转型发展的重任、应对千帆竞发的挑战,兰考人更要高举焦裕禄精神这面旗帜,绘制更新更美、务实发展的时代画卷。”

王新民最后表示:“焦陵前,焦桐下,我们郑重承诺:只能干好,不能落后,永不懈怠!”

这是继焦裕禄之后兰考第14任县委书记的承诺。让我们把这一承诺传给读者,传给广大群众,传给更多的人民公仆!

结束采访,踏上归途。笔者让司机打开音响,播放深沉而悠扬的男中音《焦裕禄之歌》:

星移斗转多少个冬夏春秋

万古不变的是那黄河滔滔东流

黄河岸边依然是他在披衣而行

行走着他的向往,他的追求……

啊,焦裕禄,啊,焦裕禄

你仍进茅草屋

你仍吃农家粥

弯下腰你背起百姓疾苦

挺起胸你播种着大地神州

你携着春风

你带着春雨

你年年来咱黄河岸边

你没有走,百姓心中留……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书记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集书记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兰考交卷
传承焦裕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