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苏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014-03-01 09:19雷武生巫建华颜志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培育农民

雷武生,巫建华,颜志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苏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雷武生,巫建华,颜志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随着苏南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型职业农民正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对策之一。文章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意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思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到借鉴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涵;对策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并要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011年3月《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是江苏“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2013年,江苏城镇人口一举突破5000万人,达到509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万人;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而苏南超过70%,苏中接近60%,苏北则在55%左右。到2015年,江苏全省城市化率要达到65%以上,其中苏南地区更是高达75%以上。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苏南地区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更加严重,同时由于农业工作条件苦、待遇差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苏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之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1.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而言,包括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法律素质等,具体体现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晓政策、有组织、守法律上。

2.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新型职业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以获取利润为目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不再是一个独立产业,从农业生产、产品流通、加工到销售与其他产业紧密相联,其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工作环境较好,收入高。

3.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将破除社会对传统农民“身份”的歧视,真正从社会成员阶层转为经济产业职业,成为社会认同度较高的群体。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其职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社会地位会显著提升,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度也会显著提高。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意义

1.解决了苏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人才缺乏的问题。苏南农业在向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管理人员稀缺,出现了人才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质量不高,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年龄大、人员结构与现代农业产业脱节,不能满足苏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二是从事农业科技的人员数量少,基层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更少;三是现有人才留不住,例如像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缺乏农业技术和知识,只是把“村官”当成了自身发展的一个平台,很难扎根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业工作。

2.培养了区域农业健康发展的继承者。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加上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收入低,很多的农民都进厂打工,虽然没有离乡,但离开了“土”,农村的空心化严重,当地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就是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着的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益化。而职业农民由于对农业生产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于农业功能、耕地价值有更深刻的认知,能够自觉保护耕地,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了苏南农业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苏南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大部分地方河道纵横,尤其以东部太湖平原的河网最为密集,自古以来就是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有着闻名天下的田园风光和灿烂的农耕文化。苏南的职业农民肩负着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责任,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继承了传统农业中的优秀部分,同时又能紧跟现在农业发展的步伐,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4.满足了苏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江苏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工业发达,是江苏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培养职业农民可以促进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实现了农业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有益补充,也满足了当地对农业的生态要求,同时对于我国粮食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思路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思路是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紧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结构、壮大队伍和提升技能为重点,完善职业农民评价体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1.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要求,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城乡人才培养、交流和创业兴业的政策环境,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既要注重发挥市场在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化的手段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同时要充分尊重各地实际,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针对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出总体规划,又要为各地出台配套措施留下空间;既要对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出整体目标,又要鼓励各地积极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职业农民。

2.突出重点队伍、重点培养群体。以生产型、经营型、技术服务性和技能带动型为苏南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努力扩大生产型和经营型职业农民数量,着力提高技能带动型和技术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技能水平;将各类带头人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重中之重,发挥带头人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和带动整个职业农民队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业环境,吸引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在内的城市人才到农村施展才能,鼓励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同时通过引进人才,补充农村人才数量、改善农村人才结构、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3.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农民评价体系。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各类培训项目的整合与衔接,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开发一批符合职业农民实际需要的特色课程和培训教材,建立一批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主体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培训、地方扶持、农民创业”的思路,达到“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拓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农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农民表彰奖励制度,完善配套和激励政策。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措施

1.转变态度观念,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思想保障。在我国,“农民”总是和“地位低、素质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农村中的年轻人以在家务农为耻,以进城务工为荣,青年农民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甚至成为无能的代名词,至今没有多少人想去当农民。要使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不断涌现,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全社会要抛弃一切歧视农民的偏见和行为,让农民成为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鼓励有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成为职业农民,增强农民的主动意识,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社会认可度,进一步营造尊重农民、重视农业和关心农村的良好氛围。

2.加大政府投入,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资金保障。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教育投入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经济活动最直接的体现。与城市职业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比较差,农村职业教育要发展,肯定要增加更多的投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保障、低水平、不稳定、缺损性”是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现状的真实描述。建立起来的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提高了教育培训机构基础硬件投入比重,并且在师资、场地、经费等方面也给予了保障,提高了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3.改革体制机制,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制度保障。①建立农业职业准入制度。近年来,我国职业准入制度已初步确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到目前,已在23个行业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门也明确规定了90多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社会责任重大的工作,农民要真正迈向职业化,就必须参照其他技术性行业实施职业准入制度。②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现行土地制度是职业农民形成的一大障碍,职业农民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做基础,小农生产条件产生的是兼业农民,规模经营才能产生职业农民。只有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立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营造职业农民存在和生存的法律环境,为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职业农民培育创造可能。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在坚持农户经营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经营,职业农民才能得以产生。③健全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要让新型职业农民安心在农村落户,必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的一大举措。除此之外,农民几乎没有享受到其他待遇。为此,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新型职业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参照工业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标准,逐步建立起个人缴费、企业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职业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虽然不能完全参照企业的“五险一金”,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已经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种职业,所以提供相应的保障,让新型职业农业专心投入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稳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1]程伟,张红.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67-71.

[2]蔡秀珍,朱启臻.论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27):160-161.

[3]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农业经济,2013,(7):73-75.

[4]韩娜.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6).

[5]殷瑛.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62-66.

[6]张桃林.让更多高素质农民成长为职业农民[J].中国老区建设,2012,(5):4.

[7]皮江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J].高等农业教育,2013,(8):105-109.

D422.6

A

1674-9324(2014)45-0245-04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适应苏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2013JSJG082,项目主持人:巫建华)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培育农民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