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夏布产业发展研究

2014-03-03 02:32,郭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夏布苎麻荣昌

凌 旭 ,郭 伟

(1.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0 引 言

夏布产业发展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何佳[1]对隆昌夏布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制定行业标准、开发新产品、建立夏布产业园、开拓国内市场以及保护和培养夏布传承人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吴永夏[2]从原产地保护角度对荣昌夏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邓咏梅[3]分析了荣昌夏布产业的现状,从顺应我国产业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规范行业竞争、推行现代化管理、扩大优质苎麻生产基地、规范夏布行业标准、提高夏布的科技含量等方面研究了荣昌夏布产业持续性发展的途径.陈晓青等[4]从夏布的美学特征、技术特征、应用前景及其加工技术等方面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及美观感受,对夏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于红梅[5]以江西夏布旅游商品开发为视角,探索了一种夏布再创造方法.潘其辉等[6]指出万载要利用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有利时机实现万载夏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胡蓉蓉[7]基于浏阳夏布的实际,从夏布文化价值、发展前景、继承人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张啸[8]从品牌发展的角度对荣昌夏布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张耐根等[9]在分析了分宜县苎麻夏布产业化的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现有文献一方面都研究的比较早,现实借鉴意义不大,而且大部分都是从某一角度研究其发展,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探究其长远发展.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给重庆荣昌夏布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从全局角度对新形势下重庆荣昌夏布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荣昌夏布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了促进荣昌夏布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夏布,又名麻布,是一种用苎麻通过手工纺织加工而成的平纹布.苎麻纤维细长,质地轻,色泽亮,透气性好,传热快,吸水多而散湿快,是天然纤维之王,有“中国草”之美称.中国夏布的主要产区有3个:江西万载、湖南浏阳、荣隆二昌.其中,以江西万载为中心的夏布产区,夏布种植基地主要有万载、宜春、萍乡、分宜、上高等县,历史上尤以万载产区最为著名,故统称万载夏布.以浏阳为中心的夏布产区,主要包括湖南浏阳、湘乡、攸县、茶陵、醴陵等县.浏阳的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好.以荣隆二昌为中心的夏布产区,主要包括今四川省的隆昌和重庆市的荣昌两县及其周边地区.

1998年,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重庆市荣昌县“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的称号.2008年3月,荣昌夏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更好地了解荣昌夏布产业的现状,项目组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重点企业、微型企业和手工编织从业者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其中,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查问卷包含10个主观问题,发放并回收了问卷18份;对重点企业的调查问卷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9个客观题,第二部分是对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的统计,发放并回收了问卷9份;对微型企业的调查问卷包含13个客观题,发放并回收了问卷43份;对手工编织从业者的调查问卷包含22个客观题,发放并回收了问卷150份.

1.1 销售情况

自2006年以来,荣昌夏布出口创汇突破1 000万美元大关,2009~2011连续3年出口创汇在5 000万美元左右.其中2010年荣昌夏布外销近70万匹,出口总额达到6 982万美元,销售总额近5亿人民币,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0%以上,成为荣昌出口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为规避单一出口产品的市场风险,扩大产业的整体收益,夏布产品的国内市场逐年拓展,内需已成为拉动夏布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生产模式

荣昌具有1 000年的夏布编织历史.起初,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农闲时生产,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夏布生产规模日渐扩大,生产分工逐渐明确.以外贸交易为主导,农户分工生产为特色的公司产生并壮大.夏布生产模式从松散的农户家庭生产转变为具有分工协作的“公司加农户”生产方式.夏布生产形成产业化规模和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中,为稳定生产规模、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从业者素质,农户生产集约化的小微企业开始建立.

1.3 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在夏布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中,2010年起县外经委、工商局等成立了以苎麻种植和夏布手工编织为主的夏布苎麻微型企业87户.其中,87%小微企业的员工规模为5人以内,13%小微企业的员工为5~20人;63%微企类型为织布型企业,44%微企类型为苎麻种植型企业,16%微企为绩纱型企业;6%的微企员工平均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70%的微企员工平均月收入为1 000~1 500元,仅有14%的微企员工月收入为1 500~2 000元.员工收入普遍偏低,这也是员工不愿意从事夏布相关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95%微企面临的困难是劳动力成本上升,81%微企面临的问题是资金压力大,63%微企面临的问题是市场风险,40%微企与农户合作关系不稳定,42%微企人才缺乏,26%微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1.4 夏布苎麻农户概况

荣昌县手工揖麻织布者众多,主要集中在龙集镇和盘龙镇.据调查,从事夏布相关工作的农户年龄16%为30~39岁,44%为40~49岁,22%为50~59岁,18%为60岁及以上.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年龄结构偏大,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农户从事夏布的工作年限基本上都在10年以上,且每天编织夏布的平均时间在5~12h.其下一代主要靠家庭传承和自学来学习夏布编织手艺.

农户从事夏布工作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每月的收入基本上不超过1 500元.值得注意的是,22%的被调查者除了从事夏布相关工作取得收入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由于工作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现有农户仅有50%满意所从事的工作.同时选择夏布行业从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行业发展后继乏人.

2 面临的挑战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民尤其是中青年因收入、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职业前景、子女教育等因素离开农村到城镇定居,务工经商.手工夏布生产由于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简陋、文化古老,现仅有农村中少数的中老年人为增加家庭收入才绩麻织布,年轻人更不愿意学习编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农户+公司”的生产模式虽有其现实基础,但在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控制、产业的良性竞争、税收贡献增长等方面具有重大局限.

夏布古朴沉静,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审美具有一定差距.其产品主要外销韩日,市场较稳定但份额有限.且以麻纱和坯布等半成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国内消费市场的开发尚处于初始状态.低廉的利润难以反哺产业链的前端,使产业难以维系.在整个产业链中更无主导权,使产业无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面临困境.

2.2 新兴业态的构建

夏布产业以外销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同时产业规模小,对县域经济和社会贡献小.夏布产业以农户为生产主体,工作技能、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均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夏布生产以手工为主,生产设备多为农具式和手工式,苎麻的种植和脱胶、绩线、织布也都采用传统的工艺技术,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因此,荣昌夏布苎麻产业要实现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展和优化产业布局势在必行.而以目前的产业基础来构建苎麻纺织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2.3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荣昌夏布产业以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农户为生产单位,均面临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新技术和新工艺能力较弱、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就是最具实力的夏布重点企业也不具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社会资源的能力.针对产业的公共需求,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源集成平台,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资源,是夏布苎麻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复投入低、资源效率高、信息共享率高等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是解决夏布产业发展和升级瓶颈的有效手段.基于荣昌夏布苎麻产业和当地政府的现实基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是夏布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3 对策与建议

3.1 统一思想,转变职能

要推进夏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县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应转变职能,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形成强大合力与政策制度保障.

(1) 成立“夏布苎麻产业工作推进委员会” 由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落实委员会的各项职能,全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配合各项政策的实施,全力推进夏布苎麻产业的发展.

(2) 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划拨专项金费,大力支持产业发展 政府应设立夏布苎麻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对基地建设、研发中心、人才培养、产学研联盟等划拨专项金费,对发展较好的企业、研发中心和培训机构等给予必要的奖励.

(3) 加大财税政策的倾斜力度 县财政要做好资金预算,完善资金申请审批及使用监督程序,制定相关的税费优惠及返还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夏布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力度,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手续,开辟信贷“绿色通道”.

3.2 夏布传承人、编制人员的培育与培训

(1) 夏布传承人的培育 在荣昌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传承人,只有充分依靠手工技艺传承人,才能对夏布文化做到有效地保护.因此,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荣昌夏布传承人的培育,应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保护:

第一,由县文广新局牵头,组织有关力量,编纂夏布编制、脱胶、印染工艺的传承技艺,使这种技艺不失传,并能得到完整的书面保护.

第二,制定相关人才培育政策,发挥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地培养年轻一代夏布编制传承人.

第三,加大宣传非物质遗产保护现实意义力度,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存续的历史环境,强化夏布技艺在该人群精神上的认同作用,这是维系传承载体和环境遗存的必要性和动力源泉.

(2) 夏布编制人员的培训 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县教育部门组织力量,成立荣昌县夏布职业培训学校,加强对夏布编制人员的培训.夏布培训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2种.短期培训主要针对从事夏布编织的基本农户和微小企业,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颁发从业资格证.此外,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办夏布手工编织大赛并设立奖项,提高人们编织夏布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政府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提高从事夏布手工编织者的工资待遇,只有待遇得到了保证,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播手工编织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3.3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1)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荣昌夏布中小企业提供夏布产品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麻纺产品认证等服务,加强麻纺织品服用性能改善研究,提供产品分析、测试方法和标准等服务.解决夏布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夏布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夏布市场竞争力.

(2) 充分发挥“夏布协会”的积极作用 协会应由一名副县长负责,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使协会成为企业与政府、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搭建资源及技术有效利用途径.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交流、组织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功能.

3.4 加强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

(1) 鼓励夏布企业走集群发展道路,推进专业园区建设 对重点产业园区在总体规划、土地规划、项目审批、资金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工业园区建设达到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标准.支持夏布苎麻专业园区的产品检测、研发、物流、职工培训、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夏布产业集聚区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引导企业和项目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 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 要切实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对其发展新项目的用地需求,将其统一纳入全县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中,有关部门可通过部分返还规划园区内土地出让金、新增用地有偿使用费等用于园区发展.另外在现有的园区专项发展资金中,划拨一定资金用于扶持夏布苎麻产业园区的建设.

(3) 加大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 在原有的基础上,由县级政府组织规划起点高、配套设施齐全、服务支撑体系完善、承载能力强的新的夏布苎麻工业园区.引导现有夏布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夏布苎麻产业集群的载体.

3.5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1) 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制定扶持和保护品牌的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首先出于保护非遗的考虑,打造“荣昌夏布”这一非遗品牌,这是荣昌夏布产业发展的一大引擎.其次重点企业根据自己的特色,建立以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为基础的商标品牌体系,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级各项扶持外经贸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2) 提高品牌意识,培育品牌运作能力 政府应大力宣传企业树立品牌的意识,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效益为中心,争创名牌为目标的意识,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高质快速灵活的生产营销运行机制发展,培育及加强企业的品牌运作能力.

3.6 加大苎麻种植扶持政策

(1) 大力支持苎麻的育种、选种 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引进苎麻优良品种、提高苎麻的产量水平,进行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麻线、麻纱的质量.对苎麻种植示范户给予重点扶持,并给予现金奖励.对良种引进给予专项补贴,积极鼓励进行科技创新与研发.

(2) 建立企业、基地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夏布企业应有配套的苎麻种植基地,便于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应逐渐建立起优质优价的价差机制和有效的分级与包装体系,利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麻线、麻纱进行进一步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生产高质量的夏布产品奠定基础.

3.7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 提高对招商引资的认识 在思想上重视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培养一批有良好政治素质和经济头脑,有责任感,肯吃苦,能办事的招商人才.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优引人,把感情作为联系的纽带,如实地宣传介绍夏布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给外商以真心.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以及县、镇、园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根据综合成本最小化原则,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其配套厂商加盟,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聚集产业群,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2) 借助外力发展荣昌夏布产业 通过密切关注夏布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信息,积极主动地向发达地区宣传荣昌夏布,增进其对荣昌夏布苎麻行业发展前景及现状的了解,并及时调整改进自身投资环境和政策上的不足,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4 结束语

夏布在荣昌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极为突出.但目前,由于产品缺乏标准、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荣昌夏布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应从统一思想,转变职能、培育与培训夏布传承人和编制人员、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大苎麻种植扶持政策,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推动荣昌夏布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佳.隆昌夏布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9(8):93-94.

[2] 吴永夏.重庆荣昌夏布的原产地保护与技术自主创新[J].纺织科技进展,2006(6):85-86.

[3] 邓咏梅.荣昌夏布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22(6):140-143.

[4] 陈晓青,黄军.我国夏布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上海纺织科技,2008,36(11):1-2.

[5] 于红梅.江西旅游商品开发视角下的夏布再创造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6):57-59.

[6] 潘其辉,龚秋林,周文新.万载夏布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5):333-335.

[7] 胡蓉蓉.浏阳夏布的文化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7):39-40.

[8] 张啸.从品牌发展的角度看荣昌夏布的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2(2):151-152.

[9] 张耐根,黄由生,黄金荣.分宜县苎麻夏布产业化形成及其发展[J].江西农业经济,1998(3):33-34.

猜你喜欢
夏布苎麻荣昌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伍艳辉夏布山水画作品欣赏
夏布遇上扎染
中国(重庆)眼镜产业园推介会在荣昌顺利举行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4期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的其它文章
启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