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场识别系统种种

2014-03-04 19:15王少然
轻兵器 2014年4期
关键词:瞄准镜战场士兵

王少然

联合作战地面目标识别计划

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算得上是一支结构完整的部队,但它以美军联合作战中的分支形式参与行动的次数越来越多。随着美国将作战重点转向太平洋地区,这一趋势很可能将保持下去。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正在合作开展的联合作战地面目标识别计划(JCTI-G:Joint Cooperative Target Identification-Ground)中的几款战场识别系统,该计划旨在减少徒步士兵及空对地打击中遭受友军误伤事件的发生。

JCTI-G计划并未采用新系统,而是通过分配战场身份信息和友军定位装置以及依靠对现有项目装备进行能力提升来达成目标。目前已撤销的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曾在2010年就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过分析,结论是:到2016年,采用此方案可比开发全新系统能更为完善地解决问题。

无线电战场识别系统

相对于地面和海上,空中作战及防御所处环境更为简单,可以通过无线电和雷达采用口令应答方式进行敌我识别。这种口令应答式敌我识别系统目前也逐渐在地面平台得到应用,以避免来自地面或空中的友军误伤。

以雷声公司开发的战场目标识别设备(BTID:Battlefield Target Identification Device)为例,这种车载Ka波段毫米波无线电协同问答系统与武器瞄准系统集成在一起,便于操作者快速决定是否射击。该设备遵循北约4579标准化协议,保证了北约及合作部队在联合行动中使用顺畅。

雷声公司的这种BTID设备在2008年夏天的“Bold Quest Plus”军事演习中投入使用。在这场演习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与美国空军、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加拿大军队以及英国军队共同展开行动,演习动用了大批车辆以及15架固定翼飞机。演习结束后,加拿大军队一名技术负责人就BTID技术如何通过问答协议来提高“地对地”和“空对地”战场识别能力进行了阐述,“BTID技术可使一辆车将另一辆安装有BTID设备的车识别为友邻,或者将未安装BTID设备的车标识为未知。基本上,这是一种士兵与友邻交流的快速方法”。

BTID设备集成在车载机枪上,这套系统可以使射手通过按压手动开关向其火力范围内的其他BTID设备发出询问信号,并能在1秒钟内获得反馈响应。

“如果火力范围内真的有友方人员,射手就会得到提醒。他会在BTID设备上看到一条蓝色的字幕提醒;如果未发现友方人员,则不显示字幕,同时耳机会反复提醒‘火力区清除、火力区清除、火力区清除。”

然而,在目标未以友方信号响应时,射手也并不一定必须开火,因为此时只能将目标身份定为未知。在这种条件下,交战规则和士兵判断力仍然适用。

另一款Exelis公司的无线电战场识别系统(RBCI:Radio Based Combat Identification)也曾在2008年的“Bold Quest”演习中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系统丰富了Exelis公司的SINCGARS战术无线电系列,该系列还包括ASIP、空降突击平台等。公司表示,通过软件解决方案,RBCI系统可使配备SINCGARS设备的各类地面或空中平台通过无线电广播发出信号询问,将所有询问者确定为友方,并获得位置信息。由一组GPS坐标构成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和反馈,帮助战场士兵对作战情况了若指掌。战场识别信号的反馈时间不到2秒钟。

SINCGARS战术无线电设备还可以作为RBCI系统的中继设备,从而扩展了RBCI系统的覆盖范围。目前,只有地面平台可以支持RBCI系统的所有功能,空降无线电平台只支持无线电广播询问,徒步电台只支持反馈响应。

美国海军陆战队购置了大批SINCGARS无线电设备,这些设备与美国陆军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互相兼容。

泰勒斯公司(Thales)也曾在“Bold Quest”演习和法国“凤凰”演习中演示过其战场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可为近距离空中支援提供地面友军信息的“反向敌我识别”子系统。该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发射1090MHz询问信号(而不是通常的1030MHz),配备特定装置的地面人员进行响应。另外,该系统还能利用战术电台BTID网络为地面上的所有作战平台进行定位,并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利用地面上的敌我识别系统传送给支援飞机。这样,即使区域内只有一部敌我识别设备,也能为飞机提供精准的蓝军信息。

徒步士兵及无人机

敌我识别系统

为避免徒步士兵受到友军误伤,雷声公司开发了最新型的毫米波协同目标识别系统,它小巧、轻量,还可以用于小型无人机系统。据公司介绍,这种新型目标识别系统的微型天线尺寸质量约28g,采用达到7级技术成熟度的车用协同毫米波技术。此项技术来自于美国陆军通信与电子研发工程中心情报和信息作战处的一项轻型战车演示项目。endprint

据雷声公司网络中心系统作战分系统的负责人表示,这种新式微型天线是解决单兵及无人机系统对天线尺寸、质量所提需求的理想方案,它可称得上是一次技术突破,作战士兵们将会很快从中获益。

2011年9月8~22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阿特伯里营举办的“Bold Quest 2011”演习中,立方防务应用公司开发的专门针对徒步步兵的激光战场识别系统测试使用。

立方公司的徒步士兵战斗识别定位导航系统(DCID-TALON:Dismounted Combat ID with Target Location & Navigation)集成在步枪瞄准镜上,其装有多个传感器,步枪瞄准镜内还安装有不可见光双路光学通信组件。据公司介绍,该系统能够实时识别友军,并将其坐标信息显示在瞄准镜上,覆盖距离从几米远处一直到武器的有效射程外。

瞄准镜通过发现徒步士兵身上所佩戴的光学标识进行工作。士兵发现未知目标后,将瞄准镜的交叉瞄准线对准目标,然后按下开关进行识别询问。友方士兵的光学标识会将射手发出的编码激光信息连同自己的身份编码信息一同反馈给射手的瞄准镜。这时,瞄准镜里就会闪烁显示“友军”字符。如果目标没有配备光学标识,瞄准镜则会显示一个“?”字符。无论哪种情况,目标的距离、方位角、网格定位信息都会显示在瞄准镜中。

在“Bold Quest 2011”演习中使用时,检验了该系统在日照、雨、烟、雾等环境下以及穿透丛林、窗户和长距离条件下的性能,并经受住了士兵行进、车载、空枪射击、实弹射击等各项作战的考验。

公司称,该系统给参与测试的士兵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士兵想要保留这些瞄准镜,这就是他们对这款产品最好的褒扬了。”

在未来,这套系统还将集成激光战斗模拟系统(MILES)的功能,使其在训练及作战中都可以使用。

德国士兵在“Bold Quest 2011”演习中使用的是雷声公司的徒步士兵识别设备(DSID),它采用激光询问、无线电回应的工作方式。当士兵扳动集成在武器上的询问器的开关,它就会发出一系列编码激光脉冲,其他DSID设备上的无线电收发机接收到信号后会做出判断。如果判断信号为合法,则DSID的收发机会以编码无线电信号进行回应,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友军”字符。DSID设备遵循4630标准化协议。

上述提到的立方公司的DCID-TALON系统和雷声公司的DSID系统都能够传送战场态势感知图像。在实际演示中,立方公司的DCID-TALON系统将数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上,再转发给飞机的机载警戒与控制系统(AWACS),该系统还能将目标信息实时显示在谷歌地图上。雷声公司的DSID系统也有与此类似的功能,它能将目标信息上传至战场识别服务器,供执行空袭任务的飞行员使用。

战场识别系统无疑会在战场上发挥积极作用。相信随着战场识别技术的发展,这类系统更加方便实用,敌我辨别更加智能化。

endprint

猜你喜欢
瞄准镜战场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假如没有瞄准镜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