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各类称呼 等

2014-03-05 23:32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4年3期
关键词:太学训导经学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现在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后来泛指老师。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教授:现在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学博: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讲郎: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

教谕: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先生: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后来,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猜你喜欢
太学训导经学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经学与当代中国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嵇康·绝响
军犬黑子
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军犬黑子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