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治疆、稳疆、建疆新方略析究

2014-03-06 10:49余梓东
关键词:座谈会新疆民族

余梓东

(中央民族大学 统战部,北京100086)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对我国治疆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精心的部署,其会议精神则成为党中央形成新的治疆、稳疆、建疆方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治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全国的民族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相比较,这次会议的精神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体现了治疆工作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治疆工作的创新性,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新疆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治疆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民族政策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

用党中央治疆方略统一大家的思想,固然重要,其意义不言自明,“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①吕不韦:《吕氏春秋·有始览·渝大》,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年版,第113 页。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认认真真地切实抓好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也非常重要,对此绝不可无视、轻视、小视、忽视。只有切实抓好全面贯彻落实的工作,才能够使党中央治疆方略从潜在的形态顺利转化成为现实形态,才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真正体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正确价值,才能够全面达到党中央治疆、稳疆、建疆的工作目标,才能够把新疆真正建设成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②《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 126564529.htm。,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一、治疆方略确定了治疆工作新的总目标

治疆方略提出的新疆工作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所谓新疆工作总目标即新疆各项工作所要达到的总境地和总要求。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自然与社会、个人与群体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新疆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迫切性、影响性、敏感性、相关性、联动性、长期性、国际性等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发展与稳定大局的复杂社会问题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其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所以,治疆已经成为中国内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治理边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作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挑战”之一,③即一些国家打压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遇到诸多难题的挑战,国外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八大“新的伟大斗争”形式之一,④即争夺资源、货币战争、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领土争端、反腐斗争、网络斗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新疆诸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03/c64094 -20656845.html。在治疆工作方面,我们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就必须从统揽治疆工作全局的高度,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②《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新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认真做好国家和地方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这是治疆过程中强本固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治疆、稳疆、建疆的重大战略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明确相关立法、行政主体的责、权、利,在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方面确保党中央治疆方略真正得到全面贯彻实施,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缺失、抵觕、过时的现象发生;才能全面打破行政管理和资源分配“条块分割”的樊篱,才能有效避免治疆方略在实施过程中发生扭曲、错位、脱节、悬空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才能有效避免治疆政策难以与部门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地方政策相衔接和相兼容的现象发生;才能有效避免相关政策与措施匹配度不高的现象发生;才能有效避免片面维护部门、产业、行业利益而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现象发生;才能有效避免由于认识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治疆工作不平衡现象发生;才能有效避免贫富差距拉大的“马太效应”、治疆缺乏巧实力的“短板效应”等非预期效应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完善国家治疆工作的体制与机制,便于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集成及其功能的全面发挥与实施环境的彻底优化,以利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举全国之力认真做好治疆的各项工作,开创中国治疆工作的新局面。

众所周知,“国家是确保安全的最强大也是最完善的组织”③[俄]沙瓦耶夫:《国家安全新论》,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 年版,第37 页。。所以,我们在治疆工作顶层设计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十五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法制意识、政策意识、智理意识、前瞻意识、情感意识、服务意识、联动意识、策略意识、针对意识、主动意识、精细意识、操作意识,这是我们治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④《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们在治疆工作顶层设计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要真正做好上述工作,迫切需要我们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知的广一些,想的细一些,做的实一些;这需要我们真正具备大决心、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大战略。因此,我们要认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民族发展规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做“利在一时,害在万世”之事。

由于新疆问题目前存在“八化”的发展趋势,即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民族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民族化;民族问题宗教化,宗教问题民族化;现实问题历史化,历史问题现实化。同时,新疆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汇聚之地、矛盾之点、交集之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地区间发展差距、民族间发展差距、社会不同阶层间的贫富差距与当地城乡发展差距紧密交织、叠压、扭曲、碰撞在一起,其社会承受力与内地相比较是较差的,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最薄弱环节,其社会治理任务异常繁重。同时,当地还存在部分干部对新疆民族宗教问题和党的民族政策认识不足,工作思路不清,管理方式滞后,工作方法单一等现象。针对于此,我们治疆能力的现代化重点就主要体现在必须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智理的彻底转变,这如同中国制造业必须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一样。所谓的精细化智理主要是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在节约治理资源,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质量、效率与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古今中外的智慧优势,以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为抓手,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为工作目标,将政治、经济的硬实力,文化、教育的软实力,智慧、谋略的巧实力有机融合,综合运用;通过富集智慧精华、知识精华、文化精华、策略精华以及整合各种政策资源的途径,采取因族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方法,实施一族一策、多族多策、一族多策、多族一策战略,妥善、及时处理新疆各种问题,真正实现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使当地各民族各得其治、各得其所、各得其安、各得其睦、各得其富、各得其乐。我们治疆的智慧不仅要能够深入明察现实,而且能够准确展望未来。我们要打击与疏导相结合,维稳与民生相结合,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相结合。邓拓先生曾经强调“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治疆、稳疆、建疆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到智者不惑,胸有大智,腹有良谋,足智多谋,多谋善断,才能够有效避免在治疆过程中的“本领不强危机”,人们常说“哪里有智慧,哪里有道路”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经非常深刻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尽管学术界对其深刻含义有不折腾、掌握火候等不同观点的系列解读,其实老子所强调的治国理念的精髓只是“精心”二字,这是古往今来卓越治国者所苦苦追求的。所以,我们的治疆理念要精心,治疆视野要精博,治疆思维要精密,治疆思路要精细,治疆政策要精确,治疆方法要精准,治疆措施要精到,治疆队伍要精干,治疆成果要精致,治疆效果要精彩。如我们在新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就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①《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扶到心上,扶到智上,扶到情上,扶到志上,要“扶贫扶到家”②《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努力做到有效扶贫,稳步脱贫,阻止返贫,最终无贫。古人云“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③吕尚:《六韬·三略》,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年版,第16 页。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以最佳的扶贫方式来追求最高的扶贫目标、最佳的扶贫效果,这样才能够有效缩小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新疆特困人口迫切需要的是更多的技能,更强的意志力,以便他们能够承受生活负担。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只重视物质扶贫,而忽视精神扶贫;只重视短期扶贫,而忽视长期扶贫;只注重单一扶贫,而忽视综合扶贫;只重视生活扶贫,而忽视生产扶贫;只重视经济扶贫,而忽视文化扶贫;只重视实物扶贫,而忽视情感扶贫的被动局面,真正使新疆特困人口通过切实有效的精准扶贫消除疑虑、弥补不足、解决困惑、实现梦想、满足愿望、坚定信心、改变现状。另外,我们还要设计科学的治疆评估体系,定期对相关部门和单位治疆、援疆效益进行评估,特别是对治疆、援疆的社会效益进行重点评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治疆和援疆工作的质量、水平、效率与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④《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

二、治疆方略确定了治疆工作新的重要基础

治疆方略提出治疆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要基础,这是由在新疆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差距这一基本区情所决定的。实际上,新疆与内地之间存在诸多不同,这些客观存在的诸多不同是不以个人好恶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毋庸讳言,新疆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非常脆弱,新疆的产业结构与内地有所差异,新疆的文化氛围、宗教信仰与内地有所区别,新疆的民族结构与内地有所迥异,新疆少数民族的就业结构与就业需求与内地有所不同。因此,在发展新疆经济、改善民生、对口支援方面,我们就不能简单粗放地把内地的发展模式生搬硬套到新疆去,这样往往造成“水土不服”等非预期效应,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反思。遇事就搞“一刀切”“一窝蜂”“一拥而上”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管理粗放的典型表现,用简单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典型表现,是无视客观现实的典型表现,是治疆体系和治疆能力没有现代化的典型表现。党中央决定在南疆全面普及高中免费教育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把这件好事做好、做实,一方面我们必须考虑南疆地区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党中央的“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①《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戒律》,中华网http://tuku.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5/24/44/7_ 1.html。的治疆方略的要求,就绝不能简单化地照搬照抄内地办高中的旧有模式与经验,而应该在南疆高中适当增加与维族就业特殊需求密切相关职业技术课程,使广大南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以致用,学以有用,学以可用,以便于我们全面、有效、切实地解决当地零就业家庭问题。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况曾经深刻指出:“爱民则强,不爱民则弱”②荀况:《荀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年版,第199 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③郑观应:《盛世危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年版,第32 页。。我们在发展新疆经济、改善民生、对口支援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因族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努力避免那种发所不要、改所不求、援所不需的“劳民伤财”现象发生。法国古典作家拉罗什富科曾经非常深刻地指出:“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我们治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治身、治心、治业、治疆的和谐统一。因此,就需要集中新疆当地各民族干部群众的智慧精华用于治疆、稳疆、建疆,古人云“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④《管子注释》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118 页。,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团结依靠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此基础上“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⑤《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曾经指出“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在发展新疆经济、改善当地民生、对口支援方面,我们在发挥智慧优势的基础上,要积极寻求最佳切入点,努力打造最密结合部,全面建设最好产业链,系统集成最强行业群,快速形成最大受益面,大力构建最牢利益共同体。因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⑥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82 页。,而“利益并不是‘放在那儿’,等着去发现,而是通过社会互动构建的。”⑦[美]玛丽·菲丽莫尔:《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2 页。我们只有通过新疆各民族成员的社会互动,努力构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新疆的发展“才能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⑧《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这就是“须识成城惟众志,称雄不独峙群山”的道理所在。⑨康熙:《入居庸关》,《康熙诗词集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76 页。

三、治疆方略确定了治疆工作的新重点

治疆方略提出治疆必须“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10《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 05/29/c_126564529.htm。,实际上包括“安民”与“和众”两个方面。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的自治区。长期以来,国内外反华势力利用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不择手段、不顾公理地在中国各民族之间进行煽动、挑拨、离间,其目的就是在中国“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11,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战略在今天的继续与发展,尽管其表现方式各有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从时间维度看,其活动一直持续,没有终止;从空间的维度看,其目标始终如一,没有转移,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危险的定义是对手和潜在对手对我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我国对付这些威胁能力之间的差异。”①[美]丹尼斯·德鲁,唐纳德·斯诺:《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吴学永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页。我们应对上述威胁的重要方式就是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人们常说,民族团结是建立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而民族平等是建立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②《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基础上的。离开了上述基本条件,民族平等就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就应该成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特别是应该成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我们在新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不能仅仅依靠政策、资金、项目、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还应该高度重视情感、智慧方面的投入,20 世纪50 年代我国治疆的成功经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培根说过:“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我们只有高度重视情感、智慧方面的投入才能够有效“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③《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包容是指人际间的宽容与容纳,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更是人类的一种睿智,它既包括观念,也包括行为。我们在新疆提倡各民族之间相互包容,就是跨越民族间的隔阂,摒弃民族间的纷争,化解民族间的积怨。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包容可以赢得信任、理解、尊重与帮助。我们要以博大胸怀、包容心态、远大目标去追求中国梦想,这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求同存异的伟大力量。

我们要有效遏制极端宗教思想蔓延,其任务异常艰巨,其难度超过反恐与维稳。我们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④《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就必须在精细化智理的基础上严格区分合法、非法、极端、渗透、犯罪等不同性质的问题,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宗教宽容,避免宗教极端主义者打着宗教不宽容、极端排斥其他宗教的旗号来进行渗透,防止其制造社会对立和不信任情绪,用宗教中正能量来压缩极端宗教思想的空间,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心结必须用心力解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重视以宗教辩经方式作为解决宗教极端主义蔓延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思想问题必然要依靠提高认识来解决。我们还要注意避免日常工作中的失误,不给宗教渗透者以进行煽动的借口,使广大的信教群众能够分清什么是真经教义,什么是异端邪说,什么行为才符合真经教义的要求。

四、治疆方略确定了治疆工作的新方针

治疆是中国长期的、宏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⑤《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的方针。依法治疆是我们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依法治国在治疆方面的重要体现。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⑥韩非:《韩非子》,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版,第22 页。特别是在依法维稳、依法反恐方面,我们要讲法制、讲政治、讲政策、讲原则、讲智慧、讲策略,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树立好风气,掌握主动权,避免非预期效应的产生,努力瓦解恐怖主义分子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及政治生态环境。为此,必须“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努力做到信息灵、情况清、思路对、方法好、措施全、反应快、效果佳,大力提高对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群防群治预警能力、重点防范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真正做到每临大事有智慧,才能够对暴恐分子有效“筑起铜墙铁壁、构建天罗地网”①《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民族团结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民心工程,进一步有效加强民族团结,必须从各民族相互尊重入手,因为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能够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够荣誉自己。这正像柯尔克孜族谚语所说的那样“互不尊重,兄弟就会变成外人”。德国著名作家和诗人席勒曾经明确指出:“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交往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尊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代各民族相互隔阂、相互猜疑、相互隔离、相互轻视、相互纠纷、相互苛求、相互指责、相互抱怨,正所谓“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②(清)章梫:《康熙政要》,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年版,第6 页。。治疆工作要在暖人心、得人心、顺人心、聚人心、导人心方面多下功夫、下足功夫、下好功夫,要坚持长期用非常感人的民族团结典型,对各民族干部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聚之以心,导之以行,让经常的感动转化为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存在决定意识,我们要紧密结合新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全面构建当地各民族间的共同利益体系,这样新疆的民族团结才真正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效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③《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新疆问题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混合体,“我们新疆从解放以来一直存在着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统一的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斗争。这种斗争从解放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④《王恩茂文集》(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第499 ~500 页。因此,治疆、稳疆、建疆是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波斯著名诗人萨迪曾经说过:“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我们要从时代的高度、世界的广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强度入手去全面把握新疆问题,牢固树立认识和解决新疆问题具有长期性的思想,要努力做到智慧与实力相结合,决心与毅力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急躁冒进、超越现实的行为出现。

五、治疆方略确定了治疆工作的新战略

治疆方略提出要实施“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⑤《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战略,非常便于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这既针对新疆问题的实际,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全方位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我国部分城市陆续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今天,我们要把少数暴恐分子与广大维族干部群众严格区别开来,有效避免把恐怖主义污名转化为某一特定民族污名的现象发生,这是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不可忽视、不可回避的原则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做更多化解矛盾、加强沟通、消除偏见、消解隔阂、提倡信任、倡导尊重、包容差异、增进团结、促进和睦的实际工作。特别是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重点倡导大家应该用相互尊重与善意去面对,有效避免用彼此怀恨与攻击来应对,这是治疆、稳疆、建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

六、治疆方略确定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思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因此,在治疆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是治疆的关键环节。1949 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和第六军抵达新疆时,美国驻新疆副领事马克南曾经断言:“共产党的军队将饿死在新疆!”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正是发挥了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克服了重重困难,我们不仅实现了新疆和平解放,而且实现了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治疆方略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①《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 -05/29/c_126564529.htm。就新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言,其要求和标准与内地有所不同。由于新疆大多数人口是少数民族,因此,新疆的汉族干部应该学习维语,这是由新疆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对象所决定的。汉族干部包括援疆的汉族干部学习维语,是密切新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有效的途径,也是非常重要的感情投入,还是消除民族隔阂的重要方法,更是提高民族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主要手段。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新疆汉族干部学习维语蔚然成风,②当时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亲自带头学习维语,每天学四句。各个机关的汉族干部每周必须抽出一定时间学习维语,王恩茂同志还要求解放军战士学习维语,因此,当时在新疆工作的绝大多数汉族干部和解放军战士都不同程度懂维语。而恰恰这个时期新疆的民族关系处于“黄金时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凡是经过新疆民族工作实践检验是正确做法,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凡是经过新疆民族工作实践检验是不正确做法,就应该及时妥善加以纠正,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继承光荣传统的基础上,争取更大光荣。

我们要紧密结合新疆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结合治疆实际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只要我们扎实做好治疆、稳疆、建疆的各项工作,我们就会看到新疆儿童天真笑容在幸福中展露,新疆青年智慧之花在创造中绽放,新疆老人祥和晚年在温馨中度过。

猜你喜欢
座谈会新疆民族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