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饮食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4-03-06 17:13周炳鹏综述白进良审校
医学综述 2014年15期
关键词:尿石症草酸尿液

周炳鹏(综述),白进良(审校)

(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兰州 730000)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症的总称,指在泌尿系统内所形成的大小、多少、所形成的成分以及形状各异的固态物质停留在肾乳头至尿道口这段泌尿道内的一类疾病,它可引起疼痛、血尿以及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1%~5%。欧美国家的人一生中发生尿石症的概率为5%~12%[1-2]。在我国人群中,尿石症患病率为120/10万~6020/10万[3],10年内复发率高达50%[4]。它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5]。尿石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尿道的局部损伤、引起尿路梗阻以及引发炎症三个方面,因此有效地预防尿石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而研究尿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和防治措施仍然是临床上泌尿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尿石症的形成机制

尿石症是较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它的形成受到多种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环境条件、饮食结构习惯、泌尿系统局部的疾患以及全身代谢紊乱等,在诸多的致病因素中,很多是目前难以人为控制的一些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日照、水质、性别等;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炎热的环境致使出汗增多、水质中钙质成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以及动物蛋白摄入量过高等均是尿石症的重要危险因素[6]。目前,国内对影响尿石症形成的病理学、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已基本清楚,但对影响结石形成的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作用尚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对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没有较全面且明确的推断和验证[7]。普遍认为尿石症与遗传、环境、生活、膳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8]。以上的危险因素中适当的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相对而言较容易做到。Anderson对全球11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膳食结构进行调查,认为饮食结构是任何社会中结石复发的一条基线,其他因素则在此基础上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近年来社会营养结构的改变是尿石症发病率及复发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9]。

2 饮食因素

饮食是一种主要的外部因素[10-12],适当调节饮食能有效地抑制尿石症的形成[13]。饮水量少和高蛋白饮食是尿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14]。所以尿石症患者应当大量饮水(除疾病限制外),限制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牛奶、蛋除外)以及食盐的摄入量,同时注意低糖、低脂饮食,少饮酒,晚餐宜早。

2.1饮水 正常成人每日需水量大约为2000 mL,由食物中获取的水分每日为1000~1200 mL,故每日只需饮水1000~1200 mL即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有报道指出,习惯性饮水量少与尿石症的发病有关[15]。而饮水的类型与尿石症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Taylor等[16]研究得出尿石症形成的危险性随着摄入茶、牛奶等不同种类的饮料而不同。有报道指出,奶类摄入较多可降低尿石症的发生,故建议尿石症患者每日应饮用360 mL脱脂牛奶[17-18]。而茶叶中含有大量草酸,长期饮用浓茶会使草酸的摄入和排泄增加,进而形成尿石症。国内也有学者指出[19],水质越差的地方,尿石症的发病率越高,这主要与水质的硬度有关,硬度高,则容易在肾脏中形成结晶,硬水碳酸钠过高、钙/镁比例失衡容易发生尿结石。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水质对尿石症的发生影响不大,英国的水质较硬,而荷兰的水质偏软,但两国都是尿石症的高发国家[20]。

尿石症患者多有饮水量少的习惯,在气候炎热、干燥的地区或者是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出汗多再加上饮水量少,导致过饱和的尿液更加浓缩,这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中比较重要的原因。饮水量多,可稀释尿液从而显著降低结石成分的饱和度、冲淡晶体沉淀,降低尿内结石盐的过饱和度,还可以防止尿黏蛋白聚合,从而降低结石形成的可能性[21]。多位学者研究均表明,每日饮水量>2000 mL是尿石症的保护性因素[18,22-23]。

正常人体的尿液在夜间的浓度是最大的,这也充分说明在睡前补充水分的重要性。关于饮用果汁与尿石症的关系,Curhan等[24]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果汁可减少结石的形成,但葡萄汁、苹果汁等可增加结石的形成,说明结石形成可能与所饮用的果汁种类有关,故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多饮用果汁,可适当增加新鲜水果的摄入。

2.2高蛋白饮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增多,可能是尿石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动物蛋白食物可能是尿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18]。高蛋白膳食(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能促进尿钙的排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与尿中钙、尿酸、草酸的排出量呈正相关,这也就是尿石症发生的危险性。动物性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甘醇酸酯、羟脯氨酸、甘氨酸和α-羟-13-酮已二酸,这些物质均是合成草酸的前体物质,在人体内经代谢最后生成草酸,而其中富含的嘌呤及嘌呤前体最终在体内代谢成为尿酸,而尿液中草酸、尿酸的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石产生的危险性,而摄入太多酸性物质(动物性蛋白)使尿液的pH值降低,更进一步促进了尿石症的发生[22,25-28]。

有研究表明[29-30],尿液中枸橼酸的排泄减少是含钙尿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枸橼酸可以抑制含钙尿石症的产生,它与Ca2+螯合,从而有效地降低尿液中钙的排出,同时也降低了尿液中草酸钙、磷酸钙的饱和度,并且还可以抑制草酸结晶的产生。另有报道称,尿液的酸化作用有利于肾脏近曲小管对枸橼酸的重吸收[31]。

2.3钠的摄入量 Tamosaityte等[32]对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高钠摄入组与低钠摄入组相比,其相对危险度OR为1.30(95%CI1.05~1.62)。研究发现[19],尿石症患者的口味多偏重,而对照组则相对比较清淡,考虑到高盐饮食可导致尿液中Na+增高,尿液中Na+增高又会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液中Ca2+浓度增高,提高了尿液的pH值,且增加了钙盐尿酸钠的饱和度,枸橼酸的排泄降低,而这些因素均是尿石症的危险因素。

2.4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纤维素中的肌醇六磷酸、糖醛酸等与Ca2+螯合从而减少了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抑制了结石的形成[33]。因此,有理由相信尿石症的形成与食物的组成成分有关,饮食结构的不同在尿石症的发病上起着不同的作用,是影响尿石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22],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增加大鼠尿液中的草酸和尿酸排泄,维生素C与尿液中的钙结合,从而降低游离钙的浓度,即降低了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减少尿石症的发生。维生素C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是碱性的,尿酸在碱性尿液中易于溶解,从而形成一种保护性因素。另有研究表明,维生素C的摄入过多可增加人类患高草酸尿与肾结石的风险[34]。饮食中的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进入尿液中,由此可见饮食中维生素C对尿石症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摄入维生素C是否对尿石症的发病有影响尚无一致的结论,建议避免过多维生素C的摄入。

2.5饮食习惯 机体每日都要从尿液中排出大量的废物,同时又会尽可能地将尿液浓缩,从而减少体液的流失,这是预防尿石症的矛盾所在,食物摄入增加或液体摄入太少都会使其加重。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也是较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石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但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平常多做一些散步、慢跑之类的运动,原地跳跃对结石的复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多饮水,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以增加尿量,有利于人体内各种盐类、矿物质等的排除,餐后或运动后更应大量地饮水;饮食方面,根据结石成分,合理地调整膳食结构,对尿石症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作用。

3 尿石症患者在饮食中的注意事项

不同类型的尿石症患者在饮食中的注意事项:①尿酸盐结石患者应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少喝啤酒,多吃水果和蔬菜等碱性食物,以碱化尿液。②胱氨酸结石的患者应大量饮水(>4 L/d),碱化尿液。③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大量饮用白开水,减少富含草酸的饮品以及食物的摄入。④磷酸盐结石患者应食低钙、低磷食物,少食豆类、奶类、蛋类等食物并控制尿路感染[34]。

4 小 结

有关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致病的诸多因素中,有许多问题尚未完全阐明,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降低尿石症的患病率及复发率,而且能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合理及个体化的指导。

[1] Tiselius HG.Epidemiology and medical management of stone disease[J].BJU Int,2003,91(8):758-767.

[2] Pak CY,Resnick MI,Preminger GM.Ethnic and geographic diversity of stone disease[J].Urology,1997,50(4):504-507.

[3] 卢艳华.尿石症流行病学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影响因素[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3-11.

[4] 赵德珍.饮食对泌尿系结石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57-58.

[5] Pearle MS,Calhoun EA,Curhan GC.Urologic diseases in America project:urolithiasis[J].Urol,2005,173(3):848-857.

[6]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17-718.

[7] 李晓丹,王佳,吴晓英.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饮食因素及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10,24(8):2074-2076.

[8] 赵月娟,邰昌松,黎松林,等.膳食因素与肾结石有关的有序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27-631.

[9] 叶章群,邓耀良,董诚,等.泌尿系结石[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42.

[10] 陈香美,译.肾脏病与高血压最新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35-138.

[11] 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3-289.

[12] 严海东,译.肾脏病学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36-641.

[13] Avdoshin VP,Andriukhin MI,Annenkov AV,etal.Treatment and metaphylaxis of gout complicated by nephropathy and urolithiasis[J].Uroloqiia,2012,9(5):18-20.

[14] 刘健湘.尿石症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93-1894.

[15] Hesse A,Siener R.Current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and nutrition in urinary stone disease[J].World J Urol,1997,15(3):165-171.

[16] Taylor EN,Funq TT,Curhan GC.DASH-style diet associates with reduced risk for kidney stones[J].J Am Soc Nephrol,2009,20(10):2253-2259.

[17] 许雅,陈思东,杨翌,等.尿石症发病危险因素的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275-2276.

[18] 黄国华,许云飞,张海民,等.现代临床泌尿外科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324.

[19] 郑英俊,邓全红,邹保国,等.荆门市尿石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43-44.

[20] 顾方六.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10(24):717-719.

[21] Borghi L,Meschi T,Schianchi T,etal.Urine volum:stone risk factor and preventive measure[J].Nephron,1999,81 Suppl 1:31-37.

[22] 沈珉,施侣元,李良成,等.饮食因素与尿石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2):134-137.

[23] 何静兵,谢辉,孙文斌,等.舟山海岛地区肾结石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9):81-83.

[24] Curhan GC,Willett WC,Rimm EB,etal.Prospective study of beverage use and risk of kidney stones[J].Am J Epidemiol,1996,143(3):240-247.

[25] 刘峻.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横断面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68.

[26] Shimizu H,Ichilkawa D,Tamaqaki K,etal.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nephrolithiasis and renal dysfunctio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Gastric Cancer,2012,9(5):617-622.

[27] Rotily M,Leonetti F,Iovanna C,etal.Effects of low animal protein or high-fiber diets on urine composition in calcium nephrolithiasis[J].Kidney Int,2000,57(3):1115-1123.

[28] 刘国栋,刘晓.泌尿系结石的饮食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9,14(7):277-279.

[29] Hirata T,Cabrero P,Berkholz DS,etal.In vivo Drosophilia genetic model for calcium oxalate nephrolithiasis[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2012,303(11):1555-1562.

[30] 蒋礼,徐光辉.尿石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7,28(8):1354-1356.

[31] Duan CY,Xia ZY,Zhang GN.Changes in urinary nanocrystallites in calcium oxalate stone formers before and after potassium citrate intake[J].Int J Nanomedicine,2013,8:909-918.

[32] Tamosaityte S,Hendrixson V,Zelvys A,etal.Combined studi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rine sediment and kidney stoned by means of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J].J Biomed Opt,2013,18(2):1497-1504.

[33] 周国英,徐乐,谢敏,等.尿石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49-52.

[34] 叶章群.泌尿系结石成因及防治新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4):258-261.

猜你喜欢
尿石症草酸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石症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从慢性肾脏病综合诊疗的角度看草酸
跟踪导练(三)
尿石症的危险因素与预防进展
189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排石颗粒治疗尿石症临床观察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