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安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危险性分区

2014-03-08 07:37仵拨云滕宏泉何意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危险区坡体滑坡

仵拨云,滕宏泉,李 勇,何意平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西安 710054)

0引言

秦岭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岩土体破碎,地质环境较差,雨水丰富,地质灾害发育,尤其是强降雨季节、汛期,严重威胁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4]。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和管理的前提,是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在镇安县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查清地质灾害现状,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域,针对各区各类地质灾害,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对镇安县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稳定。

1 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旬河、乾佑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县,区内地势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区内整体地形地势特征,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1.1.1 低山河谷区

主要为旬河、乾佑河及其主支流两岸,地势宽缓,坡度10°~25°;面积小,人口多,工程活动频繁。

1.1.2 中山沟谷区

主要为旬河、乾佑河及其主支流中上游地区,坡度25°~40°;坡体多为残坡积层碎石土,厚度小。

1.1.3 高山区

主要分布于镇安县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中部大安岭和南部朝阳山等地带,坡度30°~50°,坡脚受河流冲刷。

1.2 地层条件

镇安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山柞旬盆地西缘。区内地层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均有不同出露,其中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的泥岩、页岩、砂岩、千枚岩和灰岩广泛出露。

第四系堆积层、坡积层和残坡积层广泛分布于沟谷斜坡凹槽,厚度0.5~30m不等,以粉质粘土、碎石土为主。

按照岩石结构强度类型可将岩土体分为块状坚硬侵入岩类、中厚层状坚硬碳酸岩类、薄层状较坚硬浅变质岩类及松散碎石土类。

1.3 地质构造

镇安县共存在四条主要褶皱带,分别为:

a.金盆-石泉向斜:东西向,核部为石炭系,两翼泥盆系,地层产状近于直立;

b.河湾-大坪背斜:东西向,核部地层为泥盆系,两翼出露地层为石炭系;

c.杨泗-庙沟复背斜:受断裂破坏,发育不完整;

d.金鸡岭向斜:东西向,核部出露三叠系地层,两翼出露二叠系、石炭系地层,褶皱形态紧闭,劈裂发育。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有黄家湾-铁厂断裂(镇安-板岩镇断裂)、栗扎坪-七里峡断裂和长评-梅子岭断裂(公馆-白河断裂)。

1.4 气象水文条件

1.4.1 气象

镇安县气候属于亚热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4℃。区内降雨量变化大,洪涝灾害常发,年内降雨分布极不均匀。据统计,6~8月份降雨量最多,9~11月份次之,6~10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8.7%。

1.4.2 水文

区内主要河流为旬河和乾佑河,全县大小河流共计5300余条,其中旬河主要支流有东川河、月河和小仁河,乾佑河为旬河的一级支流,其主要支流有县河和冷水河(图1)。

西部雨量充沛,河流密集,水量大,东部雨量偏少,河流较疏,流量也小。

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岩溶化溶蚀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

图1 镇安县水系分布图Fig.1 The rivers distribution map of Zhen’an County

2 地质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

2.1 地质灾害类型

镇安县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四类,分别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共计319处,其中滑坡286处,占总数的89.66%;泥石流12处,占总数的3.76%;崩塌17处,占总数的5.33%;地面塌陷4处,占总数的1.25%(表1)。

2.2 基本特征

2.2.1 滑坡

野外调查共发现286处滑坡,以滑坡体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堆积层滑坡和岩质滑坡,其中堆积层滑坡252处,占总数的88.11%,岩质滑坡34处,占总数的11.89%;依据滑坡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滑坡,分别为 3处、60处和 223处,分别占总数的1.05%,20.98%和77.97%。

a.空间分布

由表1发现,滑坡主要分布在镇安县中部、北部地区,其中永乐镇的滑坡发生最多,占到了总数的16.43%,该镇位于调查区中心部位,亦为镇安县城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交通和经济产业发达,河流水系发育,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乾佑河南北向依次穿越回龙镇、永乐镇和青铜关镇,包茂高速和102省道沿乾佑河流向修建,河流冲刷,工程建设为滑坡提供了地理条件,致使乾佑河两岸滑坡分布密集,居民、交通建设受到较大威胁。

旬河、县河和冷水河流域人口分布较密集,农业较发达,河流冲刷、耕地灌溉和坡体开挖等现象造成该区域滑坡发育,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威胁。

b.规模

镇安县滑坡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类,且以小型(滑坡体体积小于10×104m3)[4]滑坡为主(表2)。

c.坡度特征[5]

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滑坡坡度较缓,主要集中在20°~30°的坡地上,共发育有 146处,其次为 10°~20°和 30°~40°的坡地,坡度小于 10°和大于 50°的滑坡体较少,仅为7处(图2)。

表1 各乡镇地质灾害点统计表Table 1 The statistical test of geohazards in Zhen’an county

表2 滑坡规模分类统计表Table 2 The statistical test of the scale of landslide

图2 滑坡坡度与滑坡数量关系图Fig.2 The relational graph of slope and quantity of landslides

d.基岩岩性

共有122处滑坡未见基岩出露,其余164处滑坡均有不同程度的基岩出露。滑坡以发育在板岩上居多,其次是灰岩、片岩和千枚岩,分别为72处、45处、19处和12处。板岩又以砂质板岩、灰质板岩和泥质板岩为主,地层年代多为泥盆系;灰岩地层年代又以二叠系居多。其余滑坡基岩有灰岩夹板岩、片岩夹千枚岩等。

e.滑坡体物质组成

滑坡体的上覆盖层依据表层物体特征可分为三类:坡积物、堆积物和残积物。

坡体物质以碎石土为主,其次为含砾粘土和粉质粘土,少数坡体为膨胀土。

2.2.2 崩塌

野外调查共发现17处崩塌,依据坡地物质组成分析,所有崩塌均为崩积物崩塌。崩塌体坡度在40°~85°之间,平均坡度达到63°。

人为因素引起的崩塌为7处,其中1处因为采石场的开采行为形成崩塌,其余6处因为修路和房屋建设,对坡脚的开挖引起应力重分布而诱发形成崩塌;2处崩塌所在区域地质条件较差,1处位于金鸡岭褶皱束附近,1处位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应力复杂,成为崩塌体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其余8处为自然诱发,岩体风化严重,裂隙发育,雨水入渗易引起崩塌发生(表3)。

表3 崩塌分类统计表Table 3 The statistical test of collapse

2.2.3 泥石流

调查区域内共发现12处泥石流,集中发育在乾佑河支沟内,易发性较小。沟壁陡峭,物源区物质丰富,堆积物松散破碎,其中2处泥石流物源区为废弃矿渣,其余均为第四系堆积碎石土,在强降雨季节的雨水冲刷作用下,发生失稳;流通区通道狭窄,纵比降较小,流通区两侧坡体植被覆盖率一般;堆积区根据地形地貌可分为山前平原和河谷阶地两类,地形平坦开阔,居民已基本搬离该区域,现在多为耕地或河滩。

多处泥石流因滑坡诱发,在物源区或流通区两侧存在已发生或具有潜在危险的小型滑坡,为泥石流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来源。

水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安县年降雨量丰富,水系发育,成为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2.2.4 地面塌陷

共发现4处地面塌陷灾害,均为矿区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引起塌陷。塌陷区基岩为灰岩或板岩,采空区顶板为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的岩体,或为残坡积碎石土。

2.3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诱发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震、河流冲刷和岩溶塌陷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使用土地造成的削坡行为引起斜坡失稳。

2.3.1 时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镇安县的地质灾害多发季节为6~10月,而镇安县月平均降水量最多月份为7~9月,而6~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7%。

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斜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土颗粒间的联结力变小,内聚力减小,坡体易失稳。

其次,强降雨易引起河流水位上升,甚至引发洪水,旬河、乾佑河的水位上升,斜坡前缘土体趋于饱和,孔隙水压力增大,在河流冲刷的作用下,易造成坡体失稳[6]。

由此可知,降雨不仅直接影响坡体的稳定性,而且诱发河流水位上升,引起地质灾害发生。

2.3.2 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

a.乾佑河流域

通过各乡镇地质灾害统计发现,乾佑河流域地质灾害多发、分布密集。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和102省道均沿乾佑河修建,而镇安县县城位于永乐镇中部,是镇安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频繁,道路修建、房屋建设等工程活动,严重影响到坡体的稳定性,成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诱发因素。

b.冷水河流域

该区域主要为高峰镇和张家镇中部地区,地貌为中山峡谷区与低山河谷区,水系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差,坡体陡峭,基岩裸露,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严重,上覆松散结构的碎石土。

该区域断裂带发育,且位于金鸡岭褶皱西部,地质构造运动较活跃,成为地质灾害发育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c.达仁河流域

达仁镇地貌起伏变化丰富,达仁河及其支流遍布全区,栗扎坪-七里峡断裂穿越区内,地层主要为灰岩和板岩,上覆有风化严重的碎石土,结构松散。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民在建房时,不合理开挖边坡,且未及时支护,较大临空面,为坡体提供了不利于稳定的空间条件。

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有发生地质灾害迹象,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7]。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人口密集,基础建设重要性高,灾害点稳定性差,则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越高。

利用GIS技术,对镇安县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地质构造和降雨量图层划分网格,为每一个网格赋值并进行叠加计算,形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8-9];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根据其易发程度为依据,结合灾害威胁对象(如人口密集程度,基础建设重要性等),依据灾害点险情等级,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将镇安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A);地质灾害中危险区(B);地质灾害低危险区(C)(图 3、表 4)。

图3 危险性分区图Fig.3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risk area of geohazard

3.1 地质灾害高危险区

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分布于镇安县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分别为回龙-永乐-青铜关高危险区(A1)和木王-达仁高危险区(A2)。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密集发育,总面积534.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5.33%。区内地质灾害点共142处,其中滑坡127处,泥石流6处,崩塌7处,地面塌陷2处。地质灾害点密度达0.2656处/km2,威胁901户4667人,威胁财产10947.5万元,威胁公路共2023m,其中包括包茂高速50m;西康铁路镇安段全线穿越高危险区,其中因为地质灾害构成威胁的长度共计2500m。

3.1.1 回龙-永乐-青铜关高危险区(A1)

该区域呈南北方向沿乾佑河流域分布,西康铁路、包茂高速、102省道均沿乾佑河建设,东西方向主要为永乐镇西部县河流域。区域面积为265.1km2,占全县面积的7.6%。共分布有地质灾害点98处,灾害点密度0.3697处/km2,威胁660户3540人,威胁财产9392.5万元,威胁公路共1980m,主要威胁对象有县消防中队、农业局住宅楼、镇安二中及县中学。

区内主要为片岩、板岩、千枚岩和页岩,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出露岩石多呈现破碎状;上覆第四系坡残积松散碎石土和含碎(砾)石粉质粘土,风化较为强烈,结构多松散零乱,覆盖层厚度变化丰富,约2~10m。

该区域沿乾佑河河谷两岸分布,受到河谷切割影响较大;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和102省道纵向穿越,公路两侧的居民房屋建设和其他工程活动频繁,开挖、削坡为坡体提供了较大的临空面,成为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省道过往车辆所施加的动荷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易降低坡体稳定性。

3.1.2 木王-达仁高危险区(A2)

该区域主要包括木王镇除去西北角以外所有地区、达仁镇和柴坪镇中部地区,共计269.6km2,占全县总面积7.73%。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44处,其中滑坡43处,泥石流1处。灾害点密度0.1632处/km2,威胁241户1127人,威胁财产1555万元,威胁公路共430m。

表4 危险性分区统计表Table 4 The statistical test of risk area of geohazard

区内水系发育,坡体受到达仁河、小人河切割影响。根据出露基岩揭示,该区域地层主要由灰岩、板岩、千枚岩和泥质片岩组成,风化一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石多呈现破碎状;上覆地层可分为河谷堆积物和崩塌堆积物两类,土体多为膨胀性碎石土、粉质粘土和含碎石粘土三类,结构零乱,分选性较差;区域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多数坡体具有较大临空面;降雨丰富,地下水以孔隙水和裂隙水居多。

3.2 地质灾害中危险区

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灾害较发育,总面积1034.6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9.67%,区内地质灾害点共139处,其中滑坡123处,崩塌9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2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1343处/km2,威胁1005户4140人,威胁财产7240万元,威胁公路2370m。根据分布区域划分张家-米粮-大坪中危险区(B1)、回龙-永乐-铁厂中危险区(B2)、永乐-回龙中危险区(B3)、东川-庙沟中危险区(B4)和木王西南部中危险区(B5)5个区域。

3.2.1 张家-米粮-大坪中危险区(B1)

该区域分布于镇安县西部,涉及大坪镇南部、灵龙镇南部、米粮镇北部、茅坪回族镇北部、西口回族镇东北部和张家镇等6个乡镇,面积199km2,占全县总面积5.71%,地质灾害点共54处,其中滑坡41处,泥石流2处,崩塌9处,地面塌陷2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2714处/km2,威胁470户1882人,威胁财产4483万元,威胁公路340m,主要威胁对象有大坪镇政府,坡地6667m2。

出露基岩以石炭系灰岩、板岩为主,山坡陡峭处基岩裸露,风化一般,节理裂隙发育一般;上覆残坡积层膨胀性碎石土和含砾粘土,风化较严重,结构松散零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

3.2.2 回龙-永乐-铁厂中危险区(B2)

该区域分布于镇安县北部,涉及回龙镇、永乐镇东北部以及铁厂西北部地区等3个乡镇,面积190.9km2,占全区总面积5.47%,地质灾害点共28处,其中滑坡27处,泥石流1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1467处/km2,威胁134户596人,威胁学校1所,威胁财产950万元,威胁公路200m。

该区域为高山及中山区,水系较发育,灾害点分布较为分散。多数灾害点沿河谷分布,受到河谷切割影响,区内降雨丰富,地下水以孔隙水和裂隙水居多。

3.2.3 永乐-回龙中危险区(B3)

该区位于镇安县北部,由回龙镇西部地区与永乐镇西北部地区组成,面积107.8km2,占全县总面积3.09%,地质灾害点共7处,均为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0649处/km2,威胁22户65人,威胁财产72万元。

地层主要由灰岩和板岩组成,风化一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石多呈现破碎状;上覆地层均为碎石土,结构零乱,分选性较差;植被覆盖率一般,陡坡处多为灌木,平缓处以耕地为主;区域内人类工程活动较为频繁,多个坡体具有大的临空面。

3.2.4 东川-庙沟中危险区(B4)

该区涉及东川镇、云盖寺镇、庙沟镇、柴坪镇、青铜关镇和达仁镇等6个乡镇,面积416km2,占全县总面积11.93%,地质灾害点共47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113处/km2,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45处,泥石流2处,威胁354户1491人,威胁财产1659万元,威胁公路1780m。

所有滑坡灾害中,大型滑坡1处,中型滑坡17处,小型滑坡27处。

域内地貌单元主要由中山峡谷区和低山河谷区组成,出露基岩以灰岩居多,少数坡体为油页岩和粉砂岩,风化一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上覆坡(堆)积层膨胀性碎石土和粘性土,碎石含量较大,风化强烈,结构松散零乱,覆盖层厚度较小,植被覆盖一般,人类工程活动呈增加趋势,坡体的稳定性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3.2.5 木王西南部中危险区(B5)

该区由木王镇西南部地区依次发展至达仁镇南部地区,面积共计121km2,占全县总面积3.47%,地质灾害点共3处,均为位于木王镇西南部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0248处/km2,威胁25户106人,威胁财产76万元,威胁公路50m。

该区域属于高山区,地质条件较好,未见基岩出露,坡体均为膨胀性碎石土,3处滑坡均有滑动历史,现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强降雨季节仍需加强防范。

3.3 地质灾害低危险区

地质灾害低危险区面积共计1917.71km2,占全县总面积55%。区内地质灾害点共38处,其中滑坡36处,泥石流 1处,崩塌 1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198处/km2。威胁295户1405人,潜在财产损失1823万元,威胁公路共计280m。

根据分布区域可划分为茅坪-西口-青铜关低危险区(C1)、铁厂-大坪低危险区(C2)、永乐镇-青铜关镇低危险区(C3)和月河-杨泗-柴坪低危险区(C4)4个区域。

3.3.1 茅坪-西口-青铜关低危险区(C1)

该区域分布于镇安县东南部,基本包括茅坪镇及西口镇,以及青铜关镇西康高速以东区域,区域面积547.43km2,占全区总面积13.12%。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2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1处,泥石流1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262处/km2。主要威胁104户,675人,学校1所,村道50m,威胁财产700万元。

该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岩体风化一般,节理裂隙发育一般,人类工程活动较少,该区域为高山及中山区,水系较发育,灾害点分布较为分散,多数灾害点沿河谷分布,受到河谷切割影响,区内降雨丰富,地下水以孔隙水和裂隙水居多地质环境条件,较为良好,地质灾害发生程度较低。

3.3.2 铁厂-大坪低危险区(C2)

该区域分布于镇安县东北部,包括灵龙镇,大坪镇,高峰镇以北,铁厂镇以东的区域,区域面积278.84km2,占全区面积的8%。地质灾害均为滑坡,共计14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502处/km2,主要威胁75户285人,218间房屋及通村公路,威胁财产538万元。

区内以石炭系灰岩、板岩为主,山坡陡峭,基岩裸露,风化一般,节理裂隙发育一般;上覆残坡积层膨胀性碎石土和含砾粘土,风化较严重,结构松散零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植被覆盖较好,灾点分布稀疏,主要在河沟附近地带,居住人口较少。

3.3.3 永乐-青铜关低危险区(C3)

该区域分布于镇安县中部,包括柴坪镇东部,永乐镇西南部,青铜关镇西康高速以西区域,区域面积292.91km2,占全区面积的8.4%。灾害点分布稀疏,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4处,全部为滑坡,地质灾害点密度0.0137处/km2,主要威胁32户135人,127间房屋,威胁财产197万元。

区内以石炭系灰岩、板岩为主,上覆风化较严重的残坡积层膨胀性碎石土和含砾粘土,植被覆盖一般。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开挖、削坡为坡体提供了较大的临空面,成为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3.3.4 月河-杨泗-柴坪低危险区(C4)

该区域分布于镇安县西北,包括柴坪镇中心以西,杨泗镇,月河镇,东川镇西北部及西南,云盖寺镇镇中心以北等区域,区域面积888.53km2,占全区面积的25.84%。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滑坡,共计8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009处/km2,主要威胁84户,310人,308间房屋及230m公路,威胁财产388万元。

据出露基岩揭示,该区域地层主要由灰岩、板岩、千枚岩和泥质片岩组成,风化一般,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石多呈现破碎状,上覆地层可分为河谷堆积物和崩塌堆积物两类,土体多为膨胀性碎石土,结构零乱,分选性较差。地形起伏较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少,地质环境条件一般,多受河流及地形影响。

4结论

(1)镇安县断裂、褶皱发育,水系发育,降雨丰富,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截止2013年,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19处,滑坡286处,崩塌17处,泥石流12处,地面塌陷4处。

(2)乾佑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和102省道沿乾佑河修建,人类工程活动成为该区域灾害高发的重要因素;冷水河流域和达仁河流域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构造活跃,河水冲刷和浸蚀坡体,易诱发地质灾害。

(3)镇安县地质灾害危险区分为2个地质灾害高危险区、5个地质灾害中危险区和4个地质灾害低危险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重在预防,全县需建立健全灾害监测网络与监测方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培训与教育。

(4)对于高危险区、不稳定的坡体采取必要的、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人员生命财产损失;中、低危险区、较稳定的坡体应加强监测,强降雨季节应加密监测。

[1]韩恒悦,李昭淑,黄亦斌,等.秦岭、巴山地区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以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山地自然灾害为例[J].灾害学,1995,10(1):39-45.HAN Hengyue, LIZhaoshu, HUANG Yibin, etal.Synthetical research on mountain natural disasters of Qinling and Bashan areas-mountain natural disaster of the Cai-yuhe river basin in Zha shui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1995,10(1):39-45.

[2]惠振德.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及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1994,3(3):30-36.HUI Zhende.Mountain disaster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 area[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1994,3(3):30-36.

[3]石玲,张永双,石菊松.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主要地质灾害及其工程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2):212-219.SHI Ling,ZHANG Yongshuang,SHI Jusong.Surface geohazards at Qinling-Daba mountain and impact on Three gorges water diversion project[J].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2009,17(2):212-219.

[4]范立民,何进军,李存购.秦巴山区滑坡发育规律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1):44-48.FAN Limin, HE Jinjun, LICungou. Study on developmentpatternsoflandslide in Qinling-Bashan mountain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4,15(1):44-48.

[5]孟庆华,孙炜锋,王涛.陕西凤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3):388-396.MENG Qinhua,SUN Weifeng,WANG Tao.GIS based four zones of geohazard susceptibility degrees for Fengxian county in qinling mountains of Shaanxi provinc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2011,19(3):388-396.

[6]仵拨云.巨型滑坡分级分块特征及离心模型试验[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WU Boyun.Characteristic of classification and blocking of giant landslide and centrifuge model test[D].Chengdu: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7]魏伦武,王德伟,丁俊,等.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6):81-87.WEI Lunwu,WANG Dewei,DING Jun,et al.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Kangding county town,western Sichuan[J].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2006,26(6):81-87.

[8]张春山,韩金良,孙炜锋,等.陕西陇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地质通报,2008,27(11):1795-1801.ZHANG Chunshan,HAN Jinliang,SUN Weifeng,et al.Assessment of geohazard danger zoning in Longxian County,Shaanxi, China[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8,27(11):1795-1801.

[9]唐红梅,林孝松,陈洪凯,等.重庆万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3):1-5.TANG Hongmei,LIN Xiaosong,CHEN Hongkai,et al.Risk zoning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Wanzhou area,Chongqing city[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4,15(3):1-5.

猜你喜欢
危险区坡体滑坡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海上生产设施危险区划分探讨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基于Arcgis的永济市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研究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