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胶原蛋白缝线在普外科应用效果分析

2014-03-08 16:23邢惠芝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排异缝线胶原蛋白

邢惠芝,丁 钋

0 引言

结扎止血和组织缝合是外科手术不可或缺的操作,各种缝线作为结扎与缝合的主要材料一直沿用至今。长期以来惯用的丝线虽然会引起缝线反应、排异及疤痕等不良反应,但因其价格便宜、易于获取,目前许多医院仍然还在使用。而相对应的各种可吸收缝线因伤口愈合后逐渐被分解吸收、无异物残留、组织反应极小、无需拆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1-4]。如聚乙醇酸(polyglycocic acid,PGA)缝线,其张力强度高而周径却较细,15 d后即开始被吸收,张力降低至原张力的65%,60~90 d后即完全被吸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代谢排出体外[5-7]。虽然可吸收缝线应用效果良好,但是现在主要应用的是国外进口产品,其价格较高,多数是编织状线体结构,表面经过化学涂层的处理,吸收时间较长,并且仍然可产生一些组织反应。为了观察国产可吸收缝线的应用效果,我们采用国产胶原蛋白缝线应用于普外科手术切口,现就其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普外科手术患者230例,年龄25~86岁,平均46.6岁。其中男性194例,女性36例。230例患者中胃及结直肠癌手术36例,脾切除术18例,甲状腺手术3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22例,腹部刀砍伤清创缝合术6例,阑尾切除术113例。除6例需要清创处理的二类切口外,其余手术切口中一类切口85例、二类切口125例、三类切口14例。

1.2 缝线

缝线为上海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鑫盛泰康公司联合生产的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选择快吸收型和保护吸收型2种类型。

1.3 使用方法

根据缝合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针线,如采用圆针带1-0线缝合腹膜,小圆针带2-0线缝合胃肠壁全层、颈部和腹壁肌肉及腱膜组织,小圆针带4-0线缝合胃肠壁的浆肌层,中圆针带3-0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反角针带4-0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亦可用角针带1-0线间断缝合韧性强的皮肤组织。在线类型的选择上,圆针选择快吸收型缝线,角针选择快吸收型和保护吸收型2种缝线。缝线在使用前均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再开始缝合操作。采用单纯对合缝合法、内翻缝合法和外翻缝合法。

1.4 缝合效果评价及分级标准

根据外科总论概述[8],将伤口愈合标准分为3级:(1)甲级愈合:伤口对合整齐,无出血及液体溢出,无肿胀,无炎性及排异反应。愈合时间7~9 d。(2)乙级愈合:伤口愈合线对合欠佳,有炎性反应,如伤口有红肿、血肿、积液、渗液、硬结等,但未化脓,无排异现象。(3)丙级愈合:伤口化脓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或伤口裂开。体内缝线出现炎性反应或排异反应。

2 结果

平均观察和随访时间15 d,230例患者伤口均全部愈合,其中甲级愈合210例、乙级愈合20例。无发生丙级愈合病例。20例伤口乙级愈合病例中除6例腹部外伤因伤口清创处理导致伤口发生渗血,渗液、轻度红肿或对合欠佳外,14例三类切口亦发生了轻度红肿,虽然程度较轻并在观察期内消失,但也被判定为乙级愈合。说明胶原蛋白缝线在污染伤口中也是可以应用的,并且优于过去的肠线和丝线。所有患者无切口裂开和切口疝发生。

3 讨论

缝合材料是影响伤口愈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丝线缝合,虽然缝合牢固不易发生伤口裂开等现象,但切口愈合外观较差,缝线异物反应病例多,易发生感染、异物刺激、排异及伤口对合不平整等情况。丝线缝合最大的弊端为手术后拆线问题。在拆线过程,患者有疼痛感和恐惧感,同时也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会以及遗留下“蜈蚣爪”样手术瘢痕。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又需要进行一次麻醉操作,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麻醉风险。而采用胶原蛋白缝线则避免了拆线问题[9]。胶原蛋白缝线是以从动物结缔组织中提取的一种以纯天然生物蛋白质为原料,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实性单股缝线,它表面光滑,具有不易沾染细菌、吸收完全、无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好、不留针孔、无横向缝合压迹、张力强度大、伤口愈合整齐、形成癒疤小的特点[10]。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我们临床应用的230例患者中,有21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虽然有20例患者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生渗血、渗液和红肿现象,导致伤口乙级愈合。但分析这种现象,可能与观察伤口不仔细、换药间隔时间较长有关,也与在缝合过程中操作不仔细、止血不彻底以及缝合留有残腔(死腔)有关。当然,伤口愈合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缝合操作技术外,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和局部伤口组织的血运情况等也与伤口愈合密切相关。

在使用胶原蛋白缝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1)应根据不同的预缝合组织选择不同的针型和线的粗细。除皮内或皮肤缝合使用角针外,其余组织基本上使用圆针。张力大且厚的组织,通常用粗一些的缝线,如2-0或1-0的缝线。而张力小且薄的组织通常用细的缝线,如4-0的缝线。必要时做加强缝合。(2)对肥胖患者切口应略增加缝合密度。做皮内缝合前,要将皮下脂肪组织对拢的紧密一些,以防止死腔形成,减小皮肤的张力。(3)缝线在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再使用,但浸泡时间不要过长。(4)缝合过程中的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应均匀适中,不可时大时小,皮内缝合出针和进针点要一致。缝线的松紧度要适度。(5)在缝合过程中,应避免用止血钳等夹持线体,以免损伤或割断缝线。尽量避免夹持缝针,拉拽线体,以免造成针线分离。(6)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切口污染,影响愈合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国产胶原蛋白缝线,其针型、线号种类齐全,柔韧性好,其单股纤体结构不易“藏污纳垢”、挂留残存组织,并能减少伤口的感染。其组织刺激性、反应性低,减轻了组织增生和瘢痕产生。并且胶原蛋白组织可以完全被吸收,无残留。应用结果证明,国产胶原蛋白缝线适合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

[1] 陆华,孙皎,罗忠富.两种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体外降解性能的试验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26(3):139-140.

[2] 武锦华,刘宾,艾玉峰,等.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31-533.

[3] 庄潮平,蔡高阳,王永全.两种生物可吸收缝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1):4045-4 048.

[4] 于波,何玲.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8):7 209-7 212.

[5] 候文明,何红兵,曾亮群,等.医用天然可吸收缝线在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5(4):386.

[6] Ceonzo K,Gaynor A,Shaffer L,etal.Polyglycolic acid-induced inflammation:role of hydrolysis and resulting complement activation[J].Tissue Engineering,2006,12(2):301-308.

[7] 肖建华,张芬.PGLA医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腹部切口64例[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5):653.

[8]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2.

[9] 刘春梅,汪丽萍,胡晓佳.胶原蛋白线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9):1 354.

[10] 何理平,李文平,吴端生.肌腱缝合线植入家兔体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J].实验动物科学,2008,25(3):22-25.

猜你喜欢
排异缝线胶原蛋白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洞见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胶原蛋白/棉混纺纱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