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射孔技术的优化

2014-03-08 23:27大庆油田采油二厂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射孔孔道油层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

单井射孔技术的优化

陈伟平大庆油田采油二厂

目前高效完井方式主要有复合射孔和内盲孔射孔。根据不同射孔方式、射孔机理及适应性分析,对南6—10—P21井射孔工艺进行了论证。对渗透率较高、孔隙度大于22%的井,内盲孔射孔具有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当油层孔隙度小于22%时,复合射孔的油层渗透率好于普通射孔;南6—10—P21井实施内盲孔射孔后,平均日产液166.6t,平均日产油6.4t,平均采液强度为10.54t/d·m,优化井采液强度和采油强度分别是未优化井的1.53倍和3.07倍。

内盲孔射孔;复合射孔;适应性;优化井

1 优化射孔工艺

目前高效完井方式主要有复合射孔和内盲孔射孔。根据不同射孔方式、射孔机理及适应性分析,对南6—10—P21井射孔工艺进行了论证。

(1)由于南6—10—P21井是优级孔隙度,同时渗透率好,若采用复合射孔,其造缝作用势必得到削弱;而内盲孔射孔因孔隙度高,穿深阻力小,使射孔孔道得到更多的延伸,因此内盲孔射孔更适应于高渗透率地层开采的需要。

(2)南6—10—P21井射开厚度21.2m,有32个水淹层,高水淹层占81.25%。使用复合射孔,可在每个孔道径向形成3~5m裂缝,由于隔层距离小,会使射开层全部沟通,这样必然产生指进现象,导致油井投产时含水更高。对于本井,甚至可能形成无效抽汲。内盲孔射孔由于孔道是顺向延长,因而避免了窜层,可以减缓指进现象,避免油井产生更高含水。因此,内盲孔射孔更适应于薄隔层地层开采的需要。

(3)当油层孔隙度小于22%时,复合射孔的油层渗透率好于普通射孔;当油层孔隙度大于22%时,不宜采用复合射孔。

(4)施工方案确定。优化井为南6—10—P21,完井方式采用内盲孔射孔;对比井为南6—10—P22,完井方式采用复合射孔;采用电缆输送,其他设计参数优化井与对比井完全一样。

2 措施后效果分析

南6—10—P21井实施内盲孔射孔后,平均日产液166.6t,平均日产油6.4t,平均采液强度为10.54t/d·m,含水率96.1%。与未优化的临井对比,虽然优化井的高、中水淹层所占比例高于对比井26.7%,但优化射孔井的含水低于对比井2%,优化井采液强度和采油强度分别是未优化井的1.53倍和3.07倍。

南6—10—P21井实施内盲孔射孔费用8.71万元,如果实施复合射孔,费用则为12.7万元,同比节省近4万元。

与同类地质条件临井相比,内盲孔技术在产量、含水率和成本投入方面均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 结论

(1)对渗透率较高、孔隙度大于22%的井,内盲孔射孔具有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因此射孔施工时应首选内盲孔射孔技术;对孔隙度接近22%的井,应结合复合射孔的有效期及成本、渗透率、地层压力、地层物性、负压等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使用内盲孔射孔。

(2)由于复合射孔形成的是径向裂缝,为避免裂缝沟通油、水层引起窜层,形成指进现象,在油层和水层之间的夹层小于5m时,或者油层含水饱和度较高时,应使用内盲孔射孔。

(3)对南6—10—P21井实施内盲孔射孔方式不仅达到了该区块产能指标要求,降低了开发成本,而且为今后完井工艺设计提供了借鉴作用。

(栏目主持 樊韶华)

10.3969/j.issn.1006-6896.2014.10.079

猜你喜欢
射孔孔道油层
正六边形和四边形孔道DPF性能的仿真试验研究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基于ANSYS的液压集成块内部孔道受力分析
射孔参数对热采井套管抗热应力能力影响分析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基于FLUENT的预应力孔道压浆机理与缺陷分析
DPF孔道内流场及微粒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