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倍体技术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2014-03-11 05:43刘晓艳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细胞普查宫颈

刘晓艳

DNA倍体技术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刘晓艳①

目的:探讨DNA倍体技术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538例待筛查者,先进行DNA倍体分析之后进行病理活检检查,比较DNA倍体分析结果与病理活检检查的差异。结果:本组共取材1538例样本,DNA倍体分析阴性者1425例,阴性率92.7%,51岁及以上阳性率最高,其次为31~40岁者,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者55例,DNA倍体分析存在2例漏诊,其诊断率达到96.4%。结论:DNA倍体分析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筛查,诊断符合率高,取材方便,检查简单无创,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普查方法。

DNA倍体技术;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

目前DNA倍体分析技术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普及,是一种常规的普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而我国因为经济和人口的各方面影响,使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进行大规模普查尚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1]。本研究主要探讨DNA倍体技术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小范围内进行检查的价值,以更好地扩大到大面积普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发现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38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46.3±8.9)岁,年龄分布:21~30岁113例,31~40 岁242例,41~50岁893例,51岁及以上290例。

1.2 标本采集及DNA倍体分析 所有取材均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妇科医师通过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取材,使用宫颈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取材后所有DNA染色片均使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麦克奥迪系统)进行检测,其中每张玻片扫描细胞数均在5000个及以上,并由系统根据不同的细胞核特征进行分类和计数。如果出现大于等于3个细胞DNA指数(DI)大于2的异倍体细胞,或者异倍体细胞总数超过正常细胞总数的10%,单DNA指数(DI)在2以内者则视为阳性,而仅有1个细胞的DI超过2的异倍体细胞,或异倍体细胞总数超过正常细胞总数超过5%而少于10%,DI在1~2之间者则尚无法确定其阳性,需要进行临床随诊复查。

1.3 病理活检确诊 对所有患者无论DNA倍体分析结果如何均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由有经验的病理医师检诊,所有病例均采用双盲诊断。病理诊断分为:正常、宫颈炎、CINⅠ、CINⅡ和CINⅢ或原位癌及浸润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DNA倍体分析阳性率比较 51岁及以上阳性率最高,其次为31~40岁者,21~30岁与41~50岁年龄段之间基本控制在6%左右,见表1。

2.2 DNA异倍体阳性与病理活检在每100个细胞中数目分析 宫颈病变组织中每100个被测细胞中出现的1~2个细胞数、及大于2个细胞数者中,慢性宫颈炎与CINⅠ、CINⅡ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或原位癌和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年龄组DNA倍体分析阳性率比较

表2 DNA异倍体阳性与病理活检在每100个细胞中数目分析(±s) 个

表2 DNA异倍体阳性与病理活检在每100个细胞中数目分析(±s) 个

病理诊断类型 1~2 个异倍体细胞 2个异倍体细胞以上宫颈炎(n=9) 2.5±0.5 2.4±0.6 CINⅠ(n=15) 2.3±0.5 2.4±0.5 CINⅡ(n=23) 4.5±1.1 4.6±1.3 CINⅢ或原位癌(n=11) 7.3±1.5 5.1±1.2浸润癌(n=6) 8.3±2.6 6.2±1.8

2.3 DNA倍体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本组共取材1538例样本,所有标本均符合进行DNA倍体分析和病理检查要求,通过细胞DNA倍体分析结果显示阴性者1425例,阴性率为92.7%,DI大于等于2个细胞者53例(3.4%),拟诊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DI在2个细胞或以内者60例(3.9%),进行活检排除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建议定期复查。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者55例,总计1538例患者中正常者1483例,宫颈炎9例,CINⅠ者15例,CINⅡ者23例,CINⅢ或原位癌者11例,浸润癌者6例,DNA倍体分析存在2例漏诊,其诊断率达到96.4%。

3 讨论

宫颈癌普查的目的是对适龄妇女的宫颈疾病进行筛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同时提高适龄妇女对自身身体的保健意识[2]。大量研究提示,DNA含量的变化能作为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因为正常人体细胞其细胞核内染色体数均为23对,且DNA含量固定不变,一旦出现数染色体及DNA含量的变化,则提示出现细胞的异常增生[3-4]。DNA异倍体细胞群的出现,表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说明已经发生了癌变或具有了癌变的可能性,而此时病理形态学上可能还未出现特征性异常[5]。

本组发现51岁及以上者DNA异倍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31~40岁者,可能是因为51岁及以上者年龄较大,宫颈癌发生率较高,且绝经后妇女个人卫生相对较差所致,而其次为31~40岁者,估计此阶段妇女,夫妻生活较频繁,且生活压力大,发生宫颈病变可能性相对较高,此两年龄阶段妇女进行检查的几率更大。张桂贤[6]通过对胜利油田1646名在职妇女进行了子宫颈癌筛查后发现,使用DNA倍体技术相对于常规的细胞学检查,能更为有效地早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弥补了单纯细胞学检查的局限性。本组采用DNA倍体分析后发现1538例样本中,DNA倍体分析结果阴性者1425例,阴性率92.7%,DI大于等于2个细胞者53例(3.4%),拟诊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DI在2个细胞或以内者60例(3.9%),存在2例漏诊,其诊断率达到96.4%。通过本组研究笔者建议在进行DNA倍体技术进行检查的时候,对于DI大于2.5的细胞数在2个及以下者,且DI为1~2个细胞数并且其比例在正常细胞10%以内的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倍体细胞增值峰,则临床上可进行随访观察,定期复查,不必立即进行活检,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活检的比例。在患者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及进行组织活检很难取材准确的情况下,DNA异倍体的出现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性表现,因为宫颈癌的发生在癌前病变期间已经出现细胞的异常增生及活跃,而DNA异倍体的出现率越高其癌变的发生率也随之越高[7-10]。

综上所述,DNA倍体分析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筛查,诊断符合率高,取材方便,检查简单无创,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普查方法。

[1]余秀荣,刘勇,王旭,等.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4):289-292.

[2]谢树瑞.宫颈癌普查中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7(17):1794-1795.

[3]岑坚敏,钱德英,曾仁海,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33-535.

[4]宋改环,朱宇,朱凤全,等.宫颈病变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57-2659.

[5]张桂贤,孙琳,刘松.DNA定量分析可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3(11):681-683.

[6]张桂贤.DNA定量分析法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10):615-617.

[7]李智慧,张菊青.子宫颈癌与DNA倍体及S期细胞比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26-3428.

[8]张小华.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在超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优势[J].吉林医学,2013,34(14):2679-2680.

[9]张敦兰,阳艳,周利敏.DNA倍体分析在ASCUS分流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4):259-262.

[10]陈晓汝,苏秋芬.细胞学联合DNA倍体分析对宫颈癌的普查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2):69-70.

The Value of DNA Ploidy Technology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IU Xiao-y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8):020-02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NA ploidy technology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Method:1538 cases were be screened,the first pathological biopsy performed after DNA ploidy analysis,the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NA ploidy and biopsy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The samples were drawn from 1538 cases,DNA ploidy negative analysis was 1425 cases,negative rate was 92.7%,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was over 51 years old and followed by 31 to 40 years old,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or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55 cases,DNA ploidy analysis missed the presence of two cases,the diagnosis rate was 96.4%.Conclusion:DNA ploidy analysis and screening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is high,it can easily obtain and check the simple non-invasive,so it is a more reliable screening method.

DNA Ploidy Technology;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Screening

10.3969/j.issn.1674-4985.2014.08.009

2014-01-06) (本文编辑:欧丽)

①中原油田妇幼保健院 河南 濮阳 457001

刘晓艳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hongyuan Oilfield,Puyang 457001,China

猜你喜欢
体细胞普查宫颈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泌乳天数、胎次、乳成分与牛奶体细胞数关系分析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