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三轻 构建和谐散文教学——以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为例

2014-03-12 06:13吕高强
语文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冬景品鉴

吕高强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高中语文中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方法也理应做出相应的探索与调整。教学时,我们应当尊重写景散文文体固有的“形散而神不散”之基本特点,坚决打破传统的提纲挈领式、日趋程式化的应试教学模式。因为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这样的写景散文是灵动的、精美的、极富生命韵律等美学特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作者将自己的美好情感付诸文学艺术的载体,其教学方法亦当新颖鲜活、富于美感,亦当努力以诗情画意的教学形式传达文本中浓浓的诗意之美。下面笔者就以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为例来谈谈散文课堂教学的“三重三轻”。

一、重美读,轻灌输

多年来,褒贬不一的应试教育模式磨蚀了独具个性化的写景散文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师口传心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引导学生运用美读方式品鉴文本中蕴含的浓浓的诗情画意。这种唯利是图的应试教学法消减了写景散文固有的鲜活可感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对文本感性的审美体验异化为一种唯考试是瞻的理性认知,学生自然无法将文本中蕴含的情调、气韵、情感等美学元素转化为一种愉悦的、深刻的、唯美的、丰富的审美体验,更无法将之内化到心灵深处,散文教学中那些优美语感和艺术化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鉴于此,讲授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散文时,应该将叶圣陶先生强烈提倡的诵读、美读引进课堂。因为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诵读、美读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曾国藩言),继而达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完全融合,即进入忘我而入境之艺术境界。教师引导、指导学生美读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等经典写景抒情散文之时,必须引导学生明白:美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文本中深切体味作者情感、探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基点的热情洋溢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口、眼、耳、心、神态、形体等相互协调、适度配合的对文本高声吟诵或者浅唱低吟的过程,是一种基于普通阅读而又高于普通阅读的艺术鉴赏活动。

二、重点拨,轻模式

诸如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等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往往蕴含着极具个性的艺术魅力。教学时,如果沿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解读文本,比如介绍时代背景——整体阅读课文——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主旨——品析文本艺术特点等貌似规范有序、实质刻板单一的任何文体皆可套用的教学模式,则势必斫伤《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散文浑然一统的优美意境,淹没其蕴含着的浓浓的写景抒情意蕴。

因此,教学时应该根据《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抒情散文文体的内蕴与特点,将点拨式教学引进课堂,即首先引导、指导学生找准最能体现文本特征的精妙之字词句,然后引导、指导学生以此为切入口进行细读深品,引导学生学会着眼于文本的艺术构思,落实于文本的艺术表达,促使学生的天然悟性与文本散发出的新奇灵性融会贯通。因此,前者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善于寻觅文本中将作者的情感、才情和作品中的优美意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连接点,比如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托物言志、画面叠加、画面留白等艺术构思方法,循此而导入写景散文优美、深邃之意境的品鉴之中,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真切感受。后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具有活化情境、美丽意境、高度概括的关键性字、词、句、段等解读文本内蕴的关键之处,进行反复吟咏、品鉴甚至比较阅读。

郁达夫的写景抒情散文《江南的冬景》蕴含着的优美、恬淡、独特的文学语言与另辟蹊径的审美视角、着眼于读者的视觉感官并令读者心旷神怡的五幅精美的“声色味俱全”的秋景画面等,皆因郁达夫对江南冬景如痴如醉般的热爱与陶醉而生。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声情并茂诵读《江南的冬景》之基础上,再运用散文文本中点明主旨与情感基调的关键性语句“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等加以轻轻点拨,那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鉴赏效果一定会胜过一成不变、刻板单一的程式化教学千倍万倍。

三、重熏陶,轻训练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以清新简约的意象、白描写意的文风、文白相间的语言等描绘了江南冬景中诗画般美丽的景色。比如清晨的如粉晨霜、午后的风和日暖、垂暮的烟雨微茫、夜晚的白雪纷飞等,焕发出了自然简洁、清新明丽、内敛深沉的生命韵律,真可谓字字简洁和婉,句句宁静恬淡,充满着“美“与“生”的生活情趣和鲜活的生命神韵。既然如此,引导学生美读、品鉴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作者精心描绘的唯美的江南冬景画面中,而应该引导学生的眼睛与心灵追随郁达夫抑或娓娓道来抑或切切私语抑或侃侃而谈的笔触,与作者一道尽情享受文本中描绘的这段美好时光,在文本中感知、领略、享受唯美的江南冬景带来的审美愉悦,与作者一道体味文本中诗意般的栖居带来的心灵慰藉。引导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本中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氛围,让江南的冬景中唯美的自然景观幻化成每位学生性灵的延伸,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充满感性的晨霜、暖日、草根、乌桕、烟雨、酒客、垂暮等的喧哗和神秘雪夜的暮色中,平和、宁静、舒坦、惬意、心满意足地进入天人合一的唯美境界。

故此,教学时我们千万不要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设计或者搬来一道又一道有伤文本风景的练习题,抑或与此相关的高考试题驱使学生沉迷于题海战术之中,错过对《江南的冬景》这道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风景的欣赏、品鉴,错过获取《江南的冬景》中景、情、人等诸多美学元素对其心灵和品格熏陶与陶冶之机会。

综上所述,在文学素养和文学品位日益回归主流的当代语文教学中,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超越功利的美读和审美体验、对文本关键字词句的适度点拨、春风化雨式的品鉴熏陶等方式来陶冶学生的品格,玉成学生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多向的思维等,而不应该以抽去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唯美的人文精神内核为代价,强迫学生去进行枯燥无味的、具体实在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试技巧的训练等。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冬景品鉴
《太湖冬景》
吴描玉
东北冬景
大德歌·冬景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