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吴

2014-03-12 07:00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桥面工地西瓜

刘 赋

老吴是我们这个大桥项目上负责桩机施工的分包队老板。

老吴快60岁的样子,个儿不高,肚儿很大,头发稀少,有条不紊地覆在宽阔的脑门上。他长年眯缝着眼,一副逢人便笑的表情,乍一看,颇有弥勒佛的派头。由于长年露天作业,脸上沟壑纵横,饱经风霜。一双手倒是保养得好,肉乎乎的,右手的食指与中指,被烟丝儿熏得腊黄。老吴一年到头,总穿着件宽大的褪了色的黑色西服,口袋里鼓鼓囊囊,装的都是烟。那烟品牌价格不一,见着了领导,就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上好的精品奉上,忙不迭地点着。遇着了管片儿的工长,就慢条斯理地从右裤兜里拽出20块钱一包的普通烟,用粗壮肥实的指头,略带夸张地抽出一支,递了过去。左裤兜里当然也是烟,低档次的,10元一包,那是老吴自个儿享用的,极平常的牌子,从不当众示人。老吴常常独自一人,在烈日当空的盛夏午后,或余霞散绮的落日黄昏,甩手挺肚,哼着小曲儿,往返于砖渣铺就的工地高低不平的路上。身边运渣拖土的载重汽车不时驶过,卷起漫天的尘土,老吴既不躲避,也不掩鼻,依然故我。新来的员工,见他这副神气活现的得瑟派头,猜不准的,还以为是市里哪位来搞明查暗访的领导哩。

老吴的老家,在安徽桐城,口音很重,和他对话,有些费劲。当然,费劲的不只是他的弯管子普通话,而是和他处事:难缠,裹筋,拧巴。也难怪,走南闯北都大半辈子了,修过的桥,比咱走过的路还多,哪里把咱们这些刚入职的小年轻放在心上?

记得工地刚进场那会儿,项目上的临建用地不够,见缝插针,刚修了一半儿的板房,还来不及给各分包队伍分配,老吴就领着他手下七、八十号人马,呼啦啦把上下两层活动板房全占了去。虎着脸,给他动员,要他腾几间出来,给其他急需的队伍,并好言告知板房陆续在建,建好了,再行分配。他一面儿敬烟,一面儿涎着脸,说手下弟兄们不肯搬,说集中住宿,便于统一管理;还比如,工地围堰因征地受阻,推进缓慢,项目上多支桩机队伍存在停工窝工现象,工人师傅们多有抱怨。老吴也急。但他和别的领班不一样,他不等不靠。待围堰砖渣向湖中水域稍稍推进,场地未及平整,仅仅可以落脚,他就和工人师傅们套上深靴,站在深秋湖水没其膝盖的砖渣路上,搬运、安装笨重的桩机设备,在水上支起一个个破帆布帐篷,抢占一个个的桩机机位。

又比如,为消防安全计,项目上要求各施工队伍不得自开小灶,必须在集体食堂统一进餐。其他的队伍都还算是勉强响应,偏偏老吴的队伍就是不配合。一会儿说集体食堂的菜又咸又辣,一会儿说米饭太硬,饭量太少,价格太贵,工人师傅吃不饱,没力气干活。宁可在外面买包子馒头回来充饥,也不在食堂就餐,硬是逼得项目集体食堂烟熄火歇,重新自开小灶,方遂心愿。

再有,那年年底,新修的武汉高铁站即将全部竣工,两天后,要举行盛大的竣工通车仪式。通车在即,工地上的建筑垃圾仍堆积如山,必须马上清理。那个项目的承建方,也是我们公司。于是,我们项目迅速组织了好几百号工人,火速开赴武汉站工地,开始清扫现场。武汉的冬天,冷得出奇。清运垃圾,既是个力气活,又是个细活,弯旮犄角,都得清扫一遍。干重活儿时候,汗流浃背。扫地时,冷风飕飕。时冷时热,冷风一灌,人就容易着凉感冒。头天,老吴的队伍,特别卖力,热情高涨。到了第二天的黄昏,工人师傅就支撑不住了。干脆挑子一撂,躲进车站避风长廊,说不干就不干了。我给老吴讲好话,请他帮着做做工人师傅们的工作,最多还坚持个把两个小时,人多力量大,呼啦啦一下子就可完工了。老吴铁青着脸,嘴唇冻得发乌,一脸无奈,说工人都不听他的了,说又冷又饿,伤风感冒的,都不愿意干了。然后,挤进汽车,回项目工地休息去了。把我给气得!唉,没办法!老吴的队伍不愿意干了,咱只得自己继续干呗。于是,装出一副身先士卒的样子,领着项目上几十号管理人员,就着冬夜昏黄的站前广场灯光,拼命地扫起地来。才扫了没半个屋子大的地儿,就觉得腰酸背疼,用手支撑着腰,勉强直起身子,朝前一望,天呐,未及清扫的地儿,一眼望不到边。好大好大的站前广场呵!

——有了上述多个事情的叠加,说句实在话,对老吴可真的没什么好印象。便寻思琢磨着找个机会,也数落数落一下他才是。

机会终于来了。第二年夏天到来的时候,工地上,热得要命。为搞好防暑降温工作,项目上准备从江夏进一批大西瓜,发给工人师傅,一人一个。我让项目上统计各施工队伍人数。又把项目办公室的王主任叫来,对她面授机宜。王主任听我说罢,不禁莞尔,说我这个办法好,那老吴可太精明了,这回,肯定是自作聪明,自己算计自己!

王主任给老吴打电话,要他报队伍人数。并话中有话,嘱咐老吴一定要把人数搞准。

老吴问:要这个数字干嘛?

王主任忍住笑,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板着脸说不知道。

夏日的太阳,快掉进沙湖水面的时候,一辆大卡车,拖着上千个肥硕翠绿的大西瓜,来到了项目的简易篮球场上。项目办公室通知各施工队伍的头儿,来操场领西瓜。劳作了一天的工人师傅们,啃着西瓜,有说有笑,湖风习习,其乐融融。

正当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几十号工人,吵着嚷着,从湖边工棚向操场方向疾步走来。走近了,看见工人师傅都在数落老吴,说别人一人一个西瓜,为什么他们就没有?要老吴来找项目要!

一向心高气傲的老吴,被工人师傅指点着,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我揣着明白装糊涂,问这是何故。

老吴说:人数统计错了,少报了人,西瓜分不够,在找我扯皮!书记,您得帮帮忙,给我补齐才是!实在不行,出钱买都是可以的!

我绷着脸,忍住笑。转身问办公室王主任。王主任说:老吴,这人数可是你上午亲自告诉我的哩!这未必还有假?

其实,老吴的心事我们早就猜了个准。他生怕项目要他报人数,是担心又要按人头收这个安全培训费,那个证照工本费什么的。他可精怪着咧!

数落了老吴一番,按实际人数给他又补齐了几十个大西瓜,皆大欢喜,乘兴而去。——打从这事儿起,我就觉得老吴像变了个人儿似的。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项目上发起了为灾区捐款活动。老吴和他的施工队伍,带头响应倡议,将第1批捐款5200元,交到了项目办公室。几天后,又将第二批爱心款2400元交到办公室。我知道,他手下的工人,都是来自安徽农村,每日里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每人捐出的50元或100元,几乎相当于他们半日一天的工资。

2010年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丰富大桥建设者的文化生活,项目上决定在刚刚浇筑完成的西引桥桥面上举行一场自娱自乐的文艺晚会。这段桥面的施工队伍正是老吴的桐城队。正在进行后续工序建设的桥面上,临边防护极其简易,新浇筑的混凝土桥面,大量钢筋头与多个预留洞口裸露,届时,上千名观众拥上桥面,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我找到老吴,征求他的意见。老吴拍着胸脯表态:一个星期的时间,包括搭建简易舞台在内,还有安全防护网,保证全部按时到位,请书记放心!

老吴说到做到。他利用工余时间,组织手下施工队伍,突击搭建舞台,悉心架设防护管网,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晚会的现场布置得像模像样。特别是那新搭建的舞台,又宽又大又结实,像C C T V里面的“心连心”舞台。老吴得知省里电视台要来现场拍摄劳动者欢度中秋的新闻节目,他又自告奋勇,自掏腰包,花了8千块钱,从市歌舞团请来一个集体跳街舞的节目。专业舞蹈演员在前台又唱又跳,老吴就和他的上十号工友,穿着湛蓝色的夹克工装,挺着大肚皮,挥舞着小红旗,一字排开,左右蹀脚,踏歌起舞,像一群快乐的大熊猫,憨态可掬,把现场观众一个个都笑得岔了气。

沙湖大桥项目早已建成,老吴的桩机队伍,往往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由于工作调动频繁,自那年中秋节后,我和老吴就再无机缘见面。这段日子以来,我时常在北国的梦中见到他。有好几次,一想到他的小气,精明,善良,还有热心快肠,我就忍不住想给他打个电话。抱愧的是,电话没有保留,连他的名字我也叫不上。只知道他叫老吴。

猜你喜欢
桥面工地西瓜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桥面铺装混凝土凿除工艺对比分析
钢桥面铺装技术现状与发展
大小西瓜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热闹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