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与梧州

2014-03-13 03:40吴亿林
西江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省长梧州

吴亿林

马君武与梧州

吴亿林

马君武(右)与孙中山合照

梧州青山埋玉骨校长墓碑留情诗

马君武先生是民国名人,说起他与梧州的因缘,人们多会想到他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的事。其实,许多人不知道,在人生情感方面,梧州是马君武先生寄情的首选之地——他将最心爱的如夫人彭文蟾葬在了梧州的山水中。

彭文蟾女士是广州西关人,天生丽质自不必说,而且性情善良,真个是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妙人儿,与马君武可谓才子配佳人,天生一对。更难得的是她与马先生均爱听曲唱戏,情投意合。由于她来自广州,尤其善唱粤曲,不仅声音清妙、如仙如飘,还能奏得一手好扬琴,更能边奏边唱,颇有一流水准,马君武时常听得如痴如醉,两人因此感情很深。当然,马君武的发妻是周氏,是奉母命娶的,算起来彭文蟾女士只是侧室,人们多称之为“如夫人”,但马先生甚是喜欢,总是带彭文蟾出入官场,形影不离。

那么彭如夫人最后如何会葬在千里之外的梧州呢?这要从马君武先生出任广西省长说起。

1921年8月,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于是,马君武偕如夫人彭文蟾赴南宁上任。由于当时局势未稳,旧桂系残余常常伺机反扑,而原来驻桂的粤军又撤回广东,南宁兵力空虚,在此办公非常危险,为避开军阀陆荣廷的威胁,马君武便考虑将省长公署迁至梧州,以图靠近广州革命大本营,求得安全。

1922年5月的一天,马君武省长偕如夫人彭文蟾动身,带领卫队营、职员等500多人,以巡查为名,组成一个船队,将省长公署从南宁迁往梧州。船队沿江而下,至贵县时,由于当时水枯河浅,夜航危险,只好在贵县罗泊湾附近的河面停泊过夜。

当夜,马省长与彭文蟾相拥而眠,想不到午夜突然枪声大作,黑暗和混乱中,惊醒的彭文蟾虽是位弱女子,却奋不顾身,用身体紧紧掩护着马君武。不幸一颗流弹飞来,击中她的头部,她“呀”地一声挣扎了一下,仍紧紧地用身子贴着马君武。马君武只感到爱妾的身体正在瘫软下来,一股热乎乎的液体流到他身上,他惊呆了,使劲摇着如夫人并悲声高叫“文蟾”,那呼声凄绝,痛不欲生。最后,马省长毫发无损,彭文蟾自己却身中数弹而亡,汩汩鲜血印在马君武的脸上手上和衣衫上。

马君武省长就这样在爱妾的掩护下逃过了一劫。事后才知道,原来是遭到“定桂军”李宗仁属下俞作柏、陆超部的袭击,当马君武满身血迹,赤着双脚,被带到贵县参议会时,有人端来热水准备为他抹去血迹,他悲愤地斥道:“不能动,这是文蟾的血迹,我要永远留着它!”人们惊愕之际,马君武又大呼“拿笔墨纸张来”,并当即挥毫在纸上写下一副悼念文蟾的挽联:

归我三年,

如形影相依,

那堪一死成长别;

思君永夕,

念精魂何处,

未必来生得相逢。

写罢,马君武投笔于地,对侍立在身边的几位随从吩咐道:“你们不必管我,请替我料理文蟾的丧事去罢!”他们在贵县东南的登龙桥旁找了块地埋了文蟾。马君武仍然身穿血衣为文蟾送葬。

送葬回来,李宗仁策马疾驰前来赔罪,马君武万分悲痛,将李宗仁痛斥一番。

失去彭文蟾,马君武可谓万念俱灰,不久他便辞了省长之任,从此退出政坛,此举足可见彭如夫人在马君武心中的地位。

彭文蟾客死他乡,由于当时情况混乱时间仓促,遗体只在贵县草草掩埋。此事一直成了马君武的一块心病。十年之后,广西的战乱结束,局势稳定,马君武回到广西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他的心还惦记着为彭如夫人择墓的事。他不忍心再将心爱的人继续埋在贵县这个伤心之地,决定将彭墓迁到梧州。

马君武特地找了地理先生,在梧州市郊十二步梯附近靠冷水冲一侧,选了一个穴位,将彭墓移葬到此。迁葬时,马君武百感交集,不能自已,遂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刻在墓碑上,诗曰:

四面枪声蓦地来,

一朝玉骨委尘埃。

十年一洒坟前泪,

万事无如死别哀。

海不能填唯有恨,

人难再得始为佳。

雄心渐与年俱老,

买得青山伴汝埋。

据传,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此墓碑还有人见过,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笔者曾专门询问见过此墓碑的网友佩璧子,佩璧子指出其墓碑位置是在今桂东公路局附近。

马君武先生为何要将彭如夫人的遗骨迁到梧州?这虽是百年之谜,但分析起来也不难理解:其一,梧州不仅山清水秀,商物繁华,而且饮食习俗也类似广州,邑人也喜好粤曲,这与彭如夫人的生活爱好很是吻合。当年马君武先生随粤军讨伐旧桂系,也曾偕同彭如夫人在梧州逗留,两人遂喜欢上了梧州。其二,马君武先生当时正任广西大学校长,将彭墓迁来梧州,不仅方便祭拜,而且还可朝夕相处,聊解相思。此墓与大学码头上的别墅马公馆的阳台遥遥相望,便是一证。其三,马君武先生是桂林人,桂林沿漓江至梧州,首先就到达大码头,当年那一带桂林人居聚甚多,所以叫做“桂林路”。马君武早就想到,将来即使不再当广西大学校长,他从桂林老家来梧祭拜彭墓,就首先经过十二步梯,船泊大码头后,祭拜也非常方便。其四,彭如夫人是广州人,广州与桂林两地家眷走亲,必定经梧,且两家祭拜,梧州处在中点,也是方便了。

猜透以上几点,马君武先生将彭墓迁梧,就在情理之中了。

马省长慧眼识生门行政署举足迁梧州

马君武先生与梧州的结缘,还在于他任广西省长时,就将战略眼光放到了梧州,将省长公署迁至此。

1921年8月,孙中山讨伐旧桂系陆荣廷,取得节节胜利,粤军占领南宁后,孙中山考虑到“桂人治桂”方针,便任命广西桂林人马君武出任广西省长,兼摄军务。

马君武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的广西,旧桂系军阀虽已垮台,但新桂系军阀羽翼未丰,各种旗号武装纷纷割地自雄,致使省府的政令不出省城。真可谓时值乱世,盗贼四起,军阀割据,被赶出南宁的陆荣廷旧桂系心有不甘,非常猖獗,时常伺机反扑杀回南宁,而驻桂粤军又被陈炯明抽调回粤。坐镇南宁的马省长深感南宁是个“劫门”,连生命都有危险,哪里能安静地坐得下来办公?于是省长的椅子还未坐热,他就迫切地想把省长公署迁到梧州。

马省长是明智的。因为梧州是整个广西离广东最近的地方,既远离旧桂系军阀的骚扰,又倚靠广州革命大本营,且梧州那个年代还是广西经济商业中心,据此可进可退。马省长慧眼识梧州,知其是“生门”,乃决定迁署梧州,此举颇具战略眼光。

很快,孙中山就批准他的迁署建议。民国十一年(1922年)农历四月初六,马省长不敢张扬,只以出巡为名,带上500多公署职员和眷属,带上公库存款,悄悄上船,在卫队营的护卫下,沿邕江悄然东下,将省府搬往梧州来。即使半途子夜在贵县遭袭,马省长遭遇到了其一生中最惨烈的事变,失去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三件宝――最心爱的如夫人彭文蟾,留德同学兼挚友石楚,以及多年来用心血凝成的几千册书稿,也难撼其迁署之意。

1922年5月16日,马君武在梧州设立省长行署办公,不久改为省长公署。

跋山涉水选蝶山呕心沥血办大学

马君武先生与梧州的缘分,最脍炙人口的要数他在梧州着手创办广西第一所大学——广西大学了。

马君武先生天生是一个教育家。他满腹经纶,曾赴日本读书,为广西第一个留学生,后留学德国,成为我国留德学生中第一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大学者,精通英、日、德、法数国文字。他退出政坛后,曾先后担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诸多大学校长之职,但在广西大学任职时间最长,建树最多,也最能显示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创办广西大学,马君武先生首开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先河。关于马君武先生办广西大学的记述有很多,笔者不想再多重复。这里主要想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亲自踏勘 选址梧州蝴蝶山

当时,广西当局只是初定要建广西大学,但在哪个城市选址还未有头绪。许多人都以为他必选家乡桂林,但经过对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多地的亲自勘探,马君武先生力主把选址定在地处浔桂两江交汇、交通方便的梧州,并争取到筹委会同意。他在力排众议时极力申述梧州有着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他说:“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朔江而直达。”

初定选址在梧州后,马君武先生又不辞劳苦,亲自多次登上梧州城区对面河的蝴蝶山一带,涉溪爬岭,穿过草丛灌木,选定大学及大学图书馆的地址。

蝴蝶山风景优美,既与市区近在咫尺,方便师生的生活供给,又与梧州城池有一河之隔远离噪音,是读书的绝佳地方。即便后来梧州城池发展,蝴蝶山山麓被建筑物包围,蝶山上仍一直是学子静心学习的好地方,先后为梧州高中、梧州一中、梧州师范的所在地。

三进三出 受任广西大学校长

许多人都知道马君武先生是广西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但不知他曾起起落落,三次出任该校的校长。

1928年9月,马君武被聘为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开学典礼上,他洪亮的声音在梧州蝴蝶山上空回荡:“要努力把西大办成国内有名望的大学,以对得起广西全省的父老。”马君武校长还自兼工学院院长,亲自授课。广西大学首批招收农学院、理工学院及矿冶专科学生280人,为广西培养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

后来由于战乱,校务停顿,大学停办。1931年,粤桂战争结束后,广西大学重新开学,马君武应邀再任校长之职。

1936年,马君武被桂系军阀排挤而离职广西大学。当年广西当局改组广西大学,并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他极不情愿地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经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不计前嫌,第三次出任校长直至1940年8月积劳成疾病故。

创业搭上亲儿 亲拟激励校歌

马君武先生有个长子叫马保之,193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当年这类实业高级人才国家紧缺,马保之本来前途无量,却被马君武极力“规劝”到梧州在广西大学任教,为广西的教育事业出力。马君武对儿子严格要求,认为广西人为广西服务,是应尽的义务,所以马保之的工资比同来的外省籍老师低25%。马保之教授在梧州工作了5年多,直到1938年6月才随西大农学院离开梧州往柳州,后来应邀到美国多所大学任教。晚年落叶归根返回桂林的他,仍怀念70年前度过青春岁月的梧州。他说,当年他在梧州蝴蝶山的广西大学工作教学,也曾参与过校园绿化,很是怀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马君武校长不仅创办了广西大学,还亲自为大学填写校歌的歌词,这也是鲜为人知的。时值抗战时期, 马君武校长填写校歌,激励学子:

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求得知识,练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

此歌曾在西大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中传唱。

揽藏书 揽仪器 揽人才

马君武在梧州办广西大学时可谓呕心沥血,为充实大学图书馆,便派人四处采购图书。康有为去世后,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想到了他家珍藏的藏书,便立即派人前往,向康家人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有为的2万余册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作为一个教育者,马君武深知先进的实验仪器之重要,但又苦于国内当时没货源。1928年,他亲赴德国,为广西大学采购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当时的西大,理工农科的仪器不仅先进,而且十分齐全,在全国的大学中遥遥领先,羡煞同行。1934年去欧洲考察时,马校长也花费巨资购回一批德国生产的化学仪器。

买书买仪器都要用到钱,马校长当年办大学也最头痛“缺钱”。为了筹钱,马校长可谓绞尽脑汁,1 9 3 5年1 2月,马君武亲自离梧赴京,接洽庚子赔款,以补助广西大学的经费之用。

马校长还善用人才、广纳贤才。他为了聘请时任国际植物学会副主席的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陈焕镛任植物研究所所长,曾经“五顾茅庐”,并特地为陈焕镛建了一所别墅。

马君武在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声望极高,且不惜重金招聘人才,所以国内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大多乐于应聘来西大任教。当年,竺可桢、陈望道、千里驹、李四光、费孝通、薛暮桥、王力、李达等名流,都被马校长聘为广西大学的教授或兼职教授,使当时的广西大学达到发展顶峰,以其良好的学术空气和名师云集的师资队伍,在全国大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一时与北京大学的蔡元培齐名,有“北蔡南马”之誉,周恩来更因此称马君武为“一代宗师”。

乐为教育立碑文兼职工厂创效益

在梧州,马君武先生还留下了写给宋文政教授的碑文。宋教授1935年在广西大学校庆表演实验时,因突然发生爆炸而殉职。后宋教授灵柩安葬在梧州市郊“老鼠夹”附近,即原梧州制药集团(现恒祥豪苑)后背。当时马君武亲笔为宋教授写了碑文,表彰其治学精神和牺牲精神。同时,广西大学还在科学馆前建立丈余高的纪念碑,碑文亦由马君武亲自题写,可惜碑体碑文在“文革”中已被毁。

为了纪念广西第一座大学在梧州创办,当年,梧州当局曾将河滨公园称作大学公园,又将大学公园旁的道路命名为大学路。马君武先生当年也欣然在牌坊题上“大学公园”四字,笔势飘逸遒劲,为梧州留下了宝贵的墨迹,现存白鹤观门前牌坊。

马君武在梧州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还身体力行进行实业救国,1932年兼任了两广硫酸厂厂长,厂址在梧州三角嘴。该厂原为德国巴梯公司帮助建设的,但技术过不了关,生产不出硫酸。马君武接手后找出结症,终于产出了硫酸,满足了两广的需要,为发展梧州工业作出了贡献。两广硫酸厂是广西最早的新式工厂,不经意间,马君武就在梧州成为广西现代工业发源地的历史上,书写了重彩的一笔。

梧州,是马君武先生对至爱寄托感情、让生死爱情划上句号的地方,这有他迁彭墓来梧为证;梧州,也是马君武多年宦海后开始淡出政界的地方,这有他遭袭到梧后,即致电总统府辞去省长一职,从此不再问政为证;梧州,还是造就马君武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一代宗师”的地方,这有他创办一流的广西大学为证……总之,马君武与梧州有缘,梧州人民非常敬仰这位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政治活动家,这位《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翻译者,这位曾为梧州带来辉煌的历史名人。

责任编辑 吴 华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省长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省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为毕业生制作今昔对比照
广西大学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践研究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地域特色与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