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画发展及不同时期特点

2014-03-13 12:05潘建宏宁夏石嘴山市文化馆宁夏石嘴山75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物画时期中国画

潘建宏 (宁夏石嘴山市文化馆 宁夏石嘴山 753000)

试谈中国画发展及不同时期特点

潘建宏 (宁夏石嘴山市文化馆 宁夏石嘴山 753000)

综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画是我们民族美学、哲学、文化、精神的综合,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和我们的世界观、人文观。它一直能够长久发展和不朽的艺术魅力在于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中国画;发展历史;特点

一、中国画的起源

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之前是中国画萌芽时期。在我国的广西、安徽、河北、江西等地发现距今约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的岩画,那时的岩画是原始人类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产品,多基于实用性,用于记事、巫师驱邪、某种意义上的图腾,没有艺术欣赏功能,那时的绘画只能算是广义上的中国画的坯胎期。

仰韶文化时期陶器上的纹饰,和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图案。这些纹饰和图案装饰着器物的表面,附着众多的宗教神秘色彩。其主要功能还是以实用为主,而不在于欣赏。这些纹饰和图案虽然有一定的装饰和美化作用,但它们所描绘出来的图案都过于粗陋稚嫩,纯粹供欣赏的绘画还未出现。那时的绘画只能算是中国画的雏形期。夏书《五子之歌》中所谓的“那堪峻宇又雕墙”,可见那时已有壁画出现,可惜这些壁画作品大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难见真容。

二、中国画初始阶段

春秋战国至秦汉是中国画的初始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画所特有的基本形态已大体确立,上个世纪从战国时期楚墓中出土的三幅帛画,《帛书图像》《人物龙凤图》《御龙人物图》可以确凿地证实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以线造型”已形成,在用笔和设色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从许多文章典籍也可以看到有关于这个时期的绘画记载和评说,如孔子的“绘事后素”1,庄子的“解衣般礴”又如“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等等。秦汉时期,中国画主要以壁画和帛画两种形式双双向前演进。至汉代,帛画、宫廷壁画、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漆画等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三、中国画成熟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的兴起及佛教艺术的传入,及儒家稳定的伦理秩序和人之常情为基础的美学观,使得当时绘画的表现题材有了较大的拓展,中国画迅速脱离襁褓期,开始从草创走向成熟。由于当时的诸侯割据、三国鼎立及连年的战争,使得人情风俗大变,绘画从原来描述生活实际及百姓之常转向人内心本质的心绪哀怜。出现了有着较多内容的“晋尚故实”的人物画,这直接影响着魏晋人物画“重神理而轻形骸”的美学理念。在绘画技巧上注重形式,更注重细致敏感的对自然生活的情思,体现出战乱时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个体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在山水画方面出现了“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2之说。价值学方面也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画既可为教化人伦服务,又能愉悦精神的二元取向。此外,顾恺之的“形神论”和谢赫的“六法说”对后世审美原则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中国画发展的高潮阶段

中国绘画发展至隋唐,趋向全盛。当时的人物画空前繁荣,“缛丽浓艳、丰腴肥美”正是那时人们审美观的体现,那时的人物画艺术造诣,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水平。山水画和花鸟画逐渐从人物画的附庸和陪衬中独立出来,形成的人物、山水、花鸟齐头并进格局。五代两宋时期绘画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在这其间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当时的山水画中出现了“皴法”,它突破了此前中国画的线条主要用于勾勒轮廓的局限,对后世绘画创作影响深远。在宋代,迎合皇家审美趣味的院体画成了主流。苏轼提出“不以形似”和“诗画一律”的观点,使中国画的精髓“意象”和“写意”在这个时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元代文人画空前高涨,画坛领军人物赵孟頫主张“复古”和“以书入画”的观点,此观点对这以后的中国画发展影响及大。明代对“诗画一律”和“书画结合”有了进一步的发挥,使得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四者结合起来的形式日趋成熟稳定。清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入,出现了多元并举的趋势。在绘画的图式、技法方面也日趋规范化、程式化和定型化。

20世纪初,中国画艺术在战争和革命的风云变幻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50-70年代“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标准样式出现,中国画有着那一时期特有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在欣赏、教育、创作、出版、展览、批评等方面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从古至今,它一直按其自身的逻辑规律向前发展。中国画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民族的一样源远流长。用辩证的态度去看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才能够创新,创新就要深入研究中国画的历史,在理性基础上表现出新的艺术形式,产生出新的艺术思维,进一步推进中国画向前发展。

注释:

1.《论语 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宗炳传》“(宗炳)好山水,爱远游,……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1]范廷宏.中国画形式美初探[J]. 考试周刊. 2011(65) .

[2]周辉鹰.浅谈中国画的特点与艺术规律[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

[3]何明.浅谈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J]. 广西社会科学. 2002(05) .

[4]焦晓军.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灵魂[J]. 东方艺术. 2005(10).

潘建宏,男,汉,1960年4月,宁夏石嘴山市,干部,馆员,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绘画。

猜你喜欢
人物画时期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远方》中国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