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

2014-03-13 12:05刘清华刘向群李汉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企校园文化院校

刘清华 杨 捷 刘向群 李汉文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

刘清华 杨 捷 刘向群 李汉文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校企紧密合作、深度融合的跨界教育,工业文化是高职文化的灵魂和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如何实现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对接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前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不仅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为企业、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一线技术人才。

高职校园;文化;企业;对接

该文是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2011YGZ41)的阶段性成果

一、高职院校就业现状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2013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1.9%,比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出11.4个百分点,甚至在很多地方都超过了研究生。究其原因,很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衔接不够好,很多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与企业需求的人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所学知识的专业技能性就较强,职业规划比较清晰,注重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更适应与工程技术类相关的岗位。此外,高职与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办学,开设的课程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更贴近市场,加强了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这也为学生就业带来好处,因此就业形势好也就不言而喻了。加上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蓝领”,注重职业技能塑造,其专业设置是随着市场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的,特别是近几年高级技术人才出现紧缺,这对高职生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二、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出台后,高职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创办特色教育,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许多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将现实的职业岗位搬进校园,紧跟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零距离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是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采取“校企对接”“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一方面准确抓住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精准需求,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校内职业岗位培训基地的实践,还大大缩短了对现实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使得他们可以更快地就业。

职业院校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研究校企文化有效对接的融合点。这个融合点在于与要与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将这些文化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单是单独开设一门课程或形式上引入企业文化,而是要从内涵引入,让学生在学校就养成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习惯。企业文化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针对二产的产品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二是针对三产的服务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三是综合型的企业文化,将产品和服务融为一体。对于这三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学校在对接时要有所侧重,并且要注意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融合。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企一体的企业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条主线上融入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上实现文化融合。高职院校一般都倡导“文化立校,职教强国”的理念,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可帮助学校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创建之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传递行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并深刻体会到工业文化的内涵。

三、对高职学生加强企业文化熏陶

高职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职业性”是其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有效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概念能有所了解。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既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融入企业团队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品质,拓宽其个人职业发展通道。

1.将企业文化熏陶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能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往往决定着一个人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可作为连接高职学生一般性文化素质与科学知识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桥梁,也作为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和纽带。在校内强化企业文化的熏陶,将使毕业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责任,少一些幼稚多一些历练,会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岗位需求,减少毕业生初始就业跳槽频繁的现象。

2.融入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文化

学校可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规范、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一方面,可在各类课程教学中渗透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可直接开设相关文化课程,在专业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教学实践环节,尤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有力渗透,可建立与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操作的平台和机会,利用不同企业的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强烈体验,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校企合作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企业文化熏陶,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校企合作的效能,加快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行为内化为其内在的需求。 高职学校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嫁接企业文化,使校园文化从传统的社团文化、文化艺术节、素质汇报演出、科技节等校园活动中转移到具有企业文化渗透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素质拓展团体训练等具有企业化的社会的校园活动。

4.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动

校企文化互动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不但需要同学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参与,两者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认知,也需要企业的热情参与。高职教师应积极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做校园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最终让“文化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在教师和学生中得到全面的普及,才能实现校企文化的真正互动。

四、以校企文化融合为载体,培育高端技能型人才

企业老总心目中好员工的标准是:有责任感、善于团队合作和能迅速解决问题。这意味着企业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精神,而不是学校最看重的技能。职业素养教育就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当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了自信心,对就业认知发生了变化,便不再把工作当成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以事业发展的思维来学习与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企业文化,可探索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文化融合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搭建一个梯层递进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平台和“润物细无声”的校企文化磁场。

1.多层面推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学生走进职场夯实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通过“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企业实习、企校文化交流展演等实践,身临其境地体验企业环境,引导学生汲取现代企业精神、适应企业需求标准,自觉地向高端技能型人才发展。同时,还可定期举办一些论坛讲堂,如“企业家讲堂”“校友讲坛”,把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校友中的创业先锋“请进”校园,给学生现身说教,为学生讲授相关的企业文化,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推动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毕业后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夯实基础。

2.搭建梯层递进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平台,强化学生职业素质

学校可施行“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打造一批实验基地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建立“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从校内实训基地、实践训练环节的运行机制到管理模式,全面采用企业化模式建设和运行,打造真实的校内企业生产环境,多层面、全过程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内化学生职业素养,让他们在学校中就能提前感受“务实严谨、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职业精神,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匹配性对接,缩短学生企业工作“适应期”。

五、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1.依托行业,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行业特色文化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很难模仿与移植,对于长期浸润于行业特色文化中的行业性高职院校而言,最大的优势文化资源就是行业特色文化。比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文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浙商文化”,这些文化品牌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和行业烙印。依托行业特色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特色文化的对接和相融,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是行业性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2.寻求校企文化间的共性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解决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的途径就是寻求两种文化的共性。比如“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而建设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因此学校可挖掘出二者的共通点,建设基于校企合作鲁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所以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通过吸纳企业文化的优质因子来提升内涵、增强活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营造校企文化对接的环境

一是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如在校园整体设计、建筑风格、道路命名等方面使师生能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赋予校园建筑墙体以丰富的文化涵义,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墙一角都在无声地“说话”。二是建立学生创业园区。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从而使学校培养理念与企业文化观念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三是建立仿真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经营方式,设置不同岗位,打破以往单纯灌输的模式,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从而缩短职业院校课程与社会工作的距离。

4.文化调研,奠定校园文化建设基础

文化调研,即对高职院校文化内外环境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形成总体认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决不可闭门造车,更不可照搬沿袭,要结合四个维度展开,一是校内文化环境调研,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传统文化、现实文化和目标文化,要体现出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二是企业文化调研,高职院校既是高等教育机构,又是实用技术培训前置的文化场所;既属于教学管理范畴,又有生产管理内容;既有经营管理又有技术管理;既有技术开发又有技术服务,产学结合、技术推广,要体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三是行业文化调研,不同特质的高职院校都有一定的行业背景,要结合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业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四是区域文化调研,高职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建设作贡献,决定了要围绕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开展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要有拟定的详细的调研方案、调研任务和调查问卷,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5.文化剖析,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在校园文化调研的基础上,要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剖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像企业文化的固有的模式可以参照,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即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原则,高职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根植于校园文化的新陈代谢中,要在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文化的传承、变革和创新。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师生员工,动力是师生员工的需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终极目标是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三是先进性和实践性原则,高职校园文化首先要确保“高”,即先进性原则,要培育积极、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同时要确保“职”,要营造开放性、实践性、职场化的氛围。这三个原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准则,也是保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6.文化评估,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反馈

文化评估,即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进行测评与衡量,要有反馈与调适的过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汲取企业文化精髓,适应于企业与行业,最终还要考量于企业。高职校园文化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评估,企业也必须充分意识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战略意义,为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比如学校可主动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校园文化建设专家顾问团,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研讨和调研活动,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走访企业,进行文化实践活动,特别要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学校要充分把这些反馈信息利用起来,通过分析和反思,对校园内偏离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进行纠正,对有利于校企对接的措施进行肯定并强化实施,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

六、总结

近年来国家正大力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花大力气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工作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为家庭和社会“减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1]黄祖江. 营造高职校园企业文化氛围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彭跃红. 浅议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策略[J].成功.2010,(05).

[3]王章生. 对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思考——以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为例[J].大众科技,2012,(11).

[4]徐茂琴. 高职院校校企责任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5]黄跃进. 论基于任务导向型的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运行机制和策略[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6]彭跃红. 浅析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内涵[J].文教资料,2010,(10).

[7]唐国栋,王明瑛.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研究[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8]刘秋荣.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研究[J]. 飞天,2011,(10).

刘清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教师,硕士,副教授。

杨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刘向群,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教师,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李汉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处,专科,助理实验师。

猜你喜欢
校企校园文化院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