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次夜巡汇成的基层报道——《钱江晚报》“杭城夜巡”栏目的“走转改”实践

2014-03-13 00:59柏建斌
中国记者 2014年9期
关键词:杭城钱江晚报平凡人

□ 文/柏建斌

记者必须花大力气扎根基层,由此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贴近。

2008年1月初的寒冷周末,钱报记者正是从湖滨派出所出发,开始第一次夜巡杭城的。从那时起,他们把全杭州的重点派出所当成了基层联系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走进一到两个派出所,和派出所的夜巡民警一起,踏遍杭城的角角落落,记录夜巡的点点滴滴,讲述这个城市你不知道的夜新闻。

记录夜巡故事的“夜巡杭城”栏目也成为《钱江晚报》社会新闻的王牌栏目,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和贴近性,得到了读者喜爱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掌握一手素材 摆脱“通讯员依赖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报社的跑线记者越来越依赖通讯员来稿,不少记者只是简单编辑一下或是追踪采访一些细节,就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了。这样做造成了第二天几乎各家媒体对同一新闻的报道千篇一律,鲜有亮点。而跑线记者也越来越缺乏深入基层的动力,缺乏发现独家新闻和深层次新闻的能力。

每个周末晚上到派出所,随巡警一起去现场,是钱报公安记者选择的走基层的一种视角。这不是正规的上班时间,记者更像是陪所长和民警值班,双方都戏称这是公安记者的“周末娱乐”。

于是,每周一都会有一个整版,刊出前两个晚上的所见所闻:稿子虽小却鲜活,很多老百姓和公安民警都觉得,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

正是由于到了一线,很多突发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线索,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新闻线索得以展露端倪。

2013年7月31日深夜,李女士从超市购物出来时被三名歹徒挟持,她急中生智故意制造车祸,摆脱了歹徒控制,警方立即出动全城搜捕将三名逃窜的嫌疑人抓获。正在参加派出所夜巡的记者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获悉案件,迅速展开亲历式采访,独家采访到了李女士以及嫌疑人,第二天的新闻快速、详实、亲历感强,与其他媒体相比优势明 显。

2013年3月下旬,记者随同湖滨派出所民警夜巡时,了解到杭州有个“洞穴人”群落,他们夜间就居住在市内桥洞和堤岸的空隙处,人要平躺着才能进入。白天他们依靠打零工,在医院替人挂号为生。经过连续多日的深入调查,记者采写刊发的《城市洞穴人》独家系列稿件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群众纷纷对“洞穴人”给予帮助,政府有关部门也及时介入关心,稿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得到省委宣传部的肯定。

关注平凡人 寻找身边最美的风景

在很多记者看来,公安新闻的报道主要就是案件报道,所写的人物典型都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然而钱报公安记者在一线派出所的所见所闻却绝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警察故事。这几年的报道实践表明,平凡人的事迹也为老百姓关注,最美丽的风景往往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有没有去发现美的眼睛。

湖滨派出所民警隋瑞福就是一位有故事的平凡人。作为一名转业干部,老隋带领着他的“夜巡队”每天晚上在杭州市中心区域巡逻查夜,成为当地的“黑夜保护神”。记者通过十几次随同夜巡,深入老隋的内心世界,将这位老民警的夜巡故事、防护手段和内心感受娓娓道来,十分吸引人。如今老隋已经被提拔为上城巡特警大队的副大队长。

2010年底,记者在滨江公安分局长河派出所采访时,所长沈剑平无意中聊到一个故事:2006年3月25日,为了保住身上的130元现金和一部便宜手机,一名湖北赴杭州打工的中年女子在长河镇被害。破案后,民警了解到,该中年女子的丈夫打工时遭遇车祸身亡,她一人维持着两名古稀老人和三个正读书的女儿的生活。为了让这3个孩子不辍学,滨江区公安分局的陆钧、吴仁贤、沈剑平等近30名民警,挑起了供养这三个孩子的担子。累计捐款近8万元。三个孤女中,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两个小女儿正在读大学。

记者当即对这一事迹进行了全面采访报道,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道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于次年荣获赵超构新闻特等奖。成为当年感动浙江乃至全国的典型事例。

类似这样和民警聊出来的动人故事,在“夜巡杭城”中还有不少,读者们特别是公安民警都很喜欢看,几年下来栏目拥有了一大批粉丝。有时候由于版面等原因偶尔停个一两期,便会有所长、民警、甚至读者打来电话,询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去夜巡。

持续关注同一领域 引导平安建设警民互动

6年多来,每周一次的夜巡,对于记者来说无疑要耗费大量业余时间,更要求记者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而在基层一线的采访中,记者还十分注重日常积累,对同一案件和同一领域的治安问题持续关注,对报道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城市平安建设做出了贡 献。

2000年11月4日,杭州市中心万向公园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一对情侣在公园被杀害,案件引起广泛关注。此后数年,此案一直未破,但公安机关一直没有放弃侦查。记者开展“夜巡”后,经常到刑侦部门了解案情进展,随时掌握动态。2010年犯罪嫌疑人在山东被抓获。多年跟踪案情的记者第一时间采写了最新信息和反映这些年侦破历程的稿件,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

同样对于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交车扒手这一社会治安顽疾,记者多次随着公交治安分局反扒队进行现场跟踪式采访,向群众介绍反扒知识,提高防范心理,同时对扒手团伙内幕进行报道,会同警方对扒手集团进行揭露和打击,最终令扒手团伙在杭州难以立足,案件数量大大下降。

连续几年和一线派出所打交道,使记者更深刻地意识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所在:唯有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去丈量,用心去倾听用心去记录,才能看到最鲜活的故事,领略最真挚的感情,写出最感人的作品。

猜你喜欢
杭城钱江晚报平凡人
一个“平凡人”,不努力会怎样?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平凡人养生术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平凡人
西溪湿地:杭城的大花园
每一个平凡人都是友谊的上帝
杭城里的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