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

2014-03-13 06:28刘佳
中州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福克纳莫言

刘佳

摘要:20世纪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莫言即是成功借鉴和吸纳福克纳文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建自己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莫言与福克纳在艺术手法、故乡情怀以及家族历史小说创作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莫言;福克纳;艺术手法;故乡情怀;家族历史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2-0157-05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颁奖词评价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相融合,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①。

莫言在诺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中提道:“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②

福克纳文学传入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而真正被中国文学界传承和吸收,并产生重大影响,则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其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作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福克纳的作品进行了模仿、吸收及同化,而莫言即是成功消融福克纳文学精髓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

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家伦道夫·梅肯学院著名教授M·托马斯·英奇,在权威的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刊《福克纳学刊》上发表《莫言和福克纳:影响和汇合》,从作品叙事技巧、思想内容及作家背景几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进行了双向比较,指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但同时他也指出,即使莫言没有读过福克纳,他也很可能会写出同样的内容。因为两位作家有着类似的以农村大地为生活背景的经历,并且承受了20世纪的政治、工业变化带来的类似的影响。不管是汇合还是影响,英奇指出,对于莫言来说,重要的是福克纳的启示,即对传统的讲故事方法的挑战和改变的自觉精神,他的那种通过叙述关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故事反映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以及那种相信人类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忍耐并延续下去的信心,而不是照搬他的内容和技巧。③

莫言读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后深受启发:“在此之前,我一直还在按照我们的小说教材上的方法来写小说,这样的写作是真正的苦行……读到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④

以上论述充分表明了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本论文拟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角度出发,探讨莫言如何借鉴和消融福克纳的艺术创作手法,创新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表现形式,创建自己的文学领域,表达作品的内涵及作家的历史观。

一、艺术手法

1949年,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在给福克纳的颁奖词中这样评价他的创作手法:“福克纳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这一点可与乔伊斯甚或更多同类作家相比。福克纳的小说鲜有技巧雷同之处。”⑤

莫言在读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后,发出“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的感慨,亦决心“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

1.语言风格

福克纳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一种狂欢的境界。他不断地创造新词,改造句法,作品中遍布让人读起来窒息的长句或无标点句,子句丛生,语言结构错综复杂,甚至不合常规语法。康拉德·艾肯这样评价福克纳小说的形式:“过于繁复也确实是过于繁复,这些句子雕琢得奇形怪状,错综复杂到了极点:蔓生的子句,一个接一个,隐隐约约处于同位关系,或者甚至连这隐约的关系也没有;插句带插句,而插句本身里面又是一个或几个插句,它们使人联想起小时候玩的灿烂的中国彩色套蛋,打开来是蛋里藏蛋,一个比一个精细而小巧。……所有这一切都要在一次惊人集中的努力之中全告诉我们:似乎要使每句句子成为一个微观世界。”⑥

《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用一句占10行的长句来描述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百无聊赖、相对枯坐的情景;最长的句子出现在《熊》中,长达6页之多,被称为“life sentence”(“如生命般漫长的句子”或“让人遭受终身拘禁般的句子”)。而与长句并存的,是凝练的短句,生动活泼的口语文体,以及边疆幽默。这种富有弹性的文体后来“几乎出现在福克纳的全部作品中。以这种口语文体写成的生动活泼的对话,使任何一个戏剧作家见了都要称羡不已,它甚至把地方色彩和个人癖性也带进了连篇累牍的第一人称叙述中去。在运用口语方面,福克纳的辉煌才能在当代美国小说家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已经完全把握了难题的核心,善于把自然语言中冗长单调的原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或删节或加强,但同时仍然保持其逼真程度”⑦。

莫言的叙述语言同样是丰富、繁复、芜杂的,是披头散发的,泥沙俱下的,充满着大量的修饰语和附加成分。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的语言感觉是出类拔萃的。他的长句式舒缓、厚重,密集调动各种感觉,对读者进行语言轰炸;而他小说中的口语化短句多出现在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中,简练、生动、形象、质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是生活化的乡村习语,野腔野调,完全符合环境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我们从那活灵活现的语言中能够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⑧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用一个长达160多个字符的句子表达一个简单句:“他看到一个女人。”在《欢乐》中他用一个没有标点的长句“黑牙黄牙影响美观妨碍青年找媳妇大姑娘找婆家请用白牙药粉它使你的牙齿洁白如玉就像我的牙齿一样大家都来看我的牙齿大家都来买洁齿牙药粉”⑨把一个街头兜售的能说会道的商贩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神话、典故、圣经故事、荒诞传说,以象征、隐喻、夸张的手法,表达其作品内涵。《我弥留之际》中对本德仑一家送葬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边疆幽默故事的味道。《村子》则含有西南边疆荒诞故事传统最丰富的实例,如艾布·斯诺普斯在马匹交易中如何欺骗帕特·斯坦勃的故事和弗莱姆·斯诺普斯如何下地狱去赎回自己灵魂的故事等。

而神话故事、荒诞传说在莫言的作品中更比比皆是。《金发婴儿》中有一只神秘的鸡和一只诡异的猪,“公鸡望着她,使她的皮肤灼热起来。她简直不敢跟她对视,它金黄的眼珠子中间有一个漆黑的亮点。公鸡傲慢地歪着脖子看她,金色眼睛里的神情既轻蔑又狡黠,意味深长,充满神秘色彩”⑩。而那只猪更是诡异得两年没长一钱肉,用“嘲讽”的目光看着他们。《狗道》讲述了余占鳌家养的三只红狗、黑狗和绿狗带领着的三只狗队伍,与人争地盘、战斗的故事。莫言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束缚,在自己的“文学王国”里自由驰骋,夸张、变形、神秘、魔幻,建构一个个纯粹的幻象世界。

2.复调叙事

福克纳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方式及单一视角叙事,打乱时空,混合倒叙、插叙,根据人物、情节、主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多角度复调叙事,从而使叙述看起来更客观、更饱满。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就从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作者五重视角从不同角度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使故事形成一个多棱体,反射不同视角的故事内容和意义。《我弥留之际》中,作者更是让50多个人分别讲述同一个故事,使故事更加立体。《押沙龙,押沙龙!》选取昆丁、康普逊、罗沙、昆丁同学史立夫四重复调讲述萨特潘家族的兴衰历史。

这种反传统的复调叙事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着中国一代作家,莫言无疑是学习福克纳最成功的一个。莫言从五个视角叙述《檀香刑》里故事的发展: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复调的叙事反映了不同的话语权阶层对抗德英雄孙丙行为的不同理解。《红高粱》里莫言把“爷爷的历史”“奶奶的历史”“父亲的历史”剪碎,重新拼贴,穿插叙事,而“我”则从全能叙事者的视角讲述故事。《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亦具多重性:说书人瞎子张扣是民间话语的叙事,代表着民间对蒜薹事件的看法;全能叙述者“我”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立场;报纸报道是官方的权力话语。

同一故事被从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讲述,叙事呈现出复调形态,而各个不同的叙事侧重点、叙事语言、叙事情感造就了各种叙事秩序,这一方面丰富了故事,为满足读者的多重阅读期待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每一叙事秩序内部都有其立场不同的戏剧冲突,而不同叙事立场的对立、不同叙事语言间的冲撞又必然会引发叙事与叙事之间的矛盾与对抗,造成不同叙事秩序间的外部冲突,从而使整个文本在叙事上具有魅力独特的艺术张力。B11

二、故乡情结

莫言与福克纳怀着对故乡相同的爱恨交织的情怀,建立了故乡世系小说和精神的原乡,以小小故乡无尽的题材,表达了广袤世界的共同主题。

1.矛盾的故乡情怀

莫言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结和爱恨交加的感情。他热爱故乡,因为故乡养育了他,给了他无尽的人生财富;同时他也恨故乡的贫穷、落后、愚昧。因此,幼年、青年时期的莫言一直梦想逃离这个让他忍受饥饿的地方,直到他18岁参军离开。在散文《超越故乡》里,莫言写道:“十八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那些低矮、破旧的草屋,那条干枯的河流,那些木偶般的乡亲,那些凶狠狡诈的村干部,那些愚笨骄横的干部子弟。……当时我这么想着,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B12然而一个人可以从肉体上与故乡隔断联系,但精神上却永远依恋着她,甚至你越想逃离她,她会越萦绕于你的内心。“两年后,当我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的心情竟是那样的激动。……那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故乡对一个人的制约。对于生你养你、埋葬你祖先灵骨的那块土地,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无法摆脱它。”B13

福克纳对他的故乡同样怀有矛盾的爱恨情怀。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其时,美国南方是农奴制度,庄园主经济模式,白人统治着一切,黑人作为白人庄园主的私有财物,可以随意买卖。福克纳一直主张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的人类精神,而当时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显然与他的价值观相悖甚远,福克纳无法容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怨恨和失望情绪,并把这一切写到了他的作品中。福克纳对南方的描写被南方人看作是他对南方的恶意诋毁和丑化,是对故乡的“背叛”,他本人也遭到了南方人甚至家人对他的排斥、嘲讽、孤立、攻击。尽管如此,在爱恨之间,福克纳更强调对故乡的爱,他承认故乡有缺点,也试图纠正这些缺点以便她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他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描写家乡那些让他引以为傲的山水、风俗。他以强烈的怀旧情绪追述家长制生活的温馨以及家族过去的辉煌与光荣,他赞扬南方人勇敢、忠诚、爱护荣誉、自尊、骑士精神等传统的价值观念。

2.丰富的故乡文化

莫言的故乡山东拥有底蕴丰厚的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和好汉文化并行。他出生的高密东北乡与聊斋文化的发祥地相距甚近。幼年、青年时期的莫言虽深受物质生活匮乏之苦,却受到了故乡丰富多样的文化的熏陶渗透。其时的莫言充分享受了“用耳朵阅读”的乐趣。乡里说书人的故事、祖母的似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流传于当地的离奇的鬼怪神话故事、先辈的抗日故事、当地的流行戏曲茂腔以及乡民推崇的叛官为民的绿林文化,大大丰富了莫言的精神文化世界及其以后的文学创作。《檀香刑》里,莫言将茂腔戏引入作为故事叙述的一个视角;《红高粱》里余占鳌率众抗日的故事原型就是抗战期间曹克明与族兄曹正直率高密西北乡地方游击队,联合高密东北乡冷关荣部,发动孙家口伏击战的抗日故事;《生死疲劳》里西门闹被枪杀后托生成驴、牛、猪、狗的荒诞故事无不是聊斋文化的延伸。

福克纳的故乡同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美国南方东南边疆自古就盛传“荒诞故事”,即幽默生动荒诞离奇的人物故事。当地的黑人则擅长和喜爱讲鬼仙动物故事。福克纳喜爱听故事,常常跑到广场上去听关于内战、印第安人、神秘森林以及打猎的故事,也经常到黑人保姆的棚子里听她讲关于鬼怪、奴隶、黑人祖先传说的故事。这些故事浸润了福克纳的心灵,在福克纳心中沉淀了绚烂多姿的南方文化,充实了其后来的文学题材。

3.精神故乡构建

福克纳逃离故乡后,极力撇清与故乡的关联,也曾创作了以城市、军人等为题材的附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如《士兵的报酬》《蚊群》等,但都没引起强烈反响。福克纳本人亦感到“写的不是自己想表达的”。从《萨托利斯》开始,他把视野投向了美国南方,把故乡写进了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缔造了福克纳文学王国神话。正如福克纳所言:“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事。”B14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100多部短篇小说,其中的绝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以及杰斐逊镇在实际的地域版图中并不存在;但其中的地理景物、人物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他把他的故乡拉法耶特县变成了约克纳帕塔法县,把他生活的小镇牛津镇变成了杰弗逊镇,并且美国南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都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有真实的体现。

莫言创作早期,中国文坛的主流意识文化形态是歌颂真善美以及人性的美好,为了迎合当时的文学主旨,莫言早期也曾创作符合当时的文学审美和人性审美的作品,颂扬社会的主旋律,如《春夜雨霏霏》《民间音乐》等,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984年莫言读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他决定“开辟一个属于自己领域的阵地”。莫言的故乡高密东北乡第一次出现在其小说《白狗秋千架》中,其后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都以高密东北乡为故事背景,莫言成功塑造了自己的文学帝国——高密东北乡。

莫言故乡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虽在地理版图中真实存在,但已不是原貌的高密东北乡,莫言已把她改得面目全非。正如莫言自己所说:“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我敢于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改头换面拿到我的高密东北乡,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在那里发生过。我的真实的高密东北乡根本就没有山,但我给它挪来了一座山,那里也没有沙漠,我硬给他创造了一片沙漠,那里也没有沼泽,我给它弄来了一片沼泽,还有森林、滑坡、狮子、老虎……都是我给它编造出来的。”B15

所以,无论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还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都已不再是他们真实的故乡,只是他们搭建的一个艺术平台。他们肆意书写着在这个小小平台上发生的一切,演绎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命运以及感悟。

莫言与福克纳都经历了“怨乡—逃离—怀乡—回归”的心路历程。故乡不仅为两位作家提供素材,也为他们提供了坚强的情感支持。想到故乡,他们就有了诉说的欲望、创作的冲动。回到故乡,他们就获得了那种熟稔的感觉,就获得创作自信与自由;而一旦脱离故乡,离开故乡这块融会着各种复杂微妙情感和意绪的文化土壤,他们的创作就失去精神实体,就往往流于浮泛、浅露,就失败。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福克纳所有的成功作品都是约克纳帕塔法系列作品,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亦如此,都是他们回到家乡期间创作的,身体的回归带来精神的回归,从而使他们能够找到艺术感觉,较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B16

三、家族历史小说创作

“家族作为文化载体,它是随时代而发展的,亲历了人类经验中一切兴衰变迁,是认识人类进程的珍贵标本。因此,家族小说历来是中外文学表现复杂的历史和人文世界极灵活而丰富的叙事。”B17基于家族小说的上述特质以及作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莫言与福克纳依托于各自的故乡这两个艺术平台,创作了一系列家族历史小说,以家族的命运、历史述说着社会的变迁。

莫言在《红高粱》里述说了余占鳌家族由祖辈的“杀人越货,精忠报国,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B18,退化到孙辈的“满脑子机械僵死的现代理性思维”,“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浸泡得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恶臭的肉体”,“显得像个饿了三年的白虱子一样干瘪”B19,“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B20。《丰乳肥臀》演绎了上官和司马两个家族的兴衰。祖辈上官吕氏精明能干撑起了整个家族,而到了孙子辈,上官金童则退化成了以人乳为食的吊在女人乳房上的心理上永远长不大的孩童。司马大牙仅凭一枪一叉开创了高密东北乡这个蛮荒之地,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繁衍了一个富甲一方的部族。而孙子辈的司马粮完全丧失了祖辈的剽悍、勇敢和豪气,沦落为一个狡诈阴险、浑身充满流氓邪气的暴发户。

福克纳《喧嚣与骚动》里的康普逊家族是当地有名的望族,拥有广袤的庄园,大量的黑奴,祖上出过州长、将军。祖辈老康普逊强悍、勇猛、智慧,父辈康普逊二世沦落到靠变卖家族资产养家,而孙辈班吉、昆丁、杰生则沦落到或痴傻、或逃避、或自杀的境地。《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萨特潘家族中的老萨特潘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建立了萨特潘家族王朝,赢得了当地贵族的认可和敬畏。而老萨特潘期望延续的百世王朝到了第二代就开始衰落,及至白痴辈的第四代,已经完全烟消云散。

在这些家族历史小说中,莫言与福克纳追溯两代、三代甚至四代人的生命形式的变化,描写家族历史不可逆转的衰败、沦落,关注人的生命力萎缩问题,表达了“向后看”的历史观:眷恋昔日的辉煌,哀叹今日的衰败。

毛信德评论说:“福克纳好像是一位有特殊嗜好的编织工,他所织出来的图案永远是过去了的时代。”B21萨特也指出:“在福克纳的作品中,眼光总是往后看,人生就像是从疾驶的汽车后窗望出去的道路,可以看得见,但却在飞速后退,难以追及。”B22

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注释

①引自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获奖发表的颁奖词,http://www.chddh.cn.

②引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稿《讲故事的人》,http://news.sohu.com.

③M·托马斯·英奇:《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金衡编译,《山花》2001年第1期。

④莫言:《说说福克纳这个老头》,《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5期。

⑤朱振武:《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学林出版社,2004年。

⑥康拉德·艾肯:《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的形式》,李文俊选编《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⑦沃伦·贝克:《威廉·福克纳的文体》,李文俊选编《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⑧胡小林:《文学王国的缔造者——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⑨⑩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2002年。

B11王西强、张迪生:《莫言叙事文本分析》,《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B12B13莫言:《超越故乡》,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B14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B15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

B16高君:《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B17储双月:《家族历史叙事探索》,《当代文坛》2004年第3期。

B18B19B20莫言:《红高粱家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

B21毛信德:《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之魂——十大著名作家史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

B22李文俊选编《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责任编辑:行健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福克纳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