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共振效应破局深水区改革

2014-03-13 21:32邓聿文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硬骨头深水突破口

邓聿文

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对深水区的中国改革作了一番阐述。他说,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要想改革能啃下“硬骨头”,同时又不“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如何破局,即寻找突破口就非常重要。2014年是中国改革的关键之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雄伟的改革计划能否在未来10年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年对改革的推进情况。

今年两会的一个主题无疑是改革,几千名代表和委员聚集北京,将改革由党的规划变为国家意志,更重要的是要讨论和决定改革的内容、推进改革的途径、完善改革的设计等,最大程度凝聚改革的共识,使改革在开局之年顺利平稳地进行。

改革涉及的领域太多,林林总总,从方法论来看,要使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得切实效果,就必须选好改革的切入点或突破口,如果像撒胡椒面一样,平均用力,同时推进,既不可能,效果也不会好。而切入点或突破口的选择,也不是想选哪个就哪个,它与要解决的问题,民众的期待,领导人的决心,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形势,甚至偶发因素有关,需要改革决策者对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以及改革的困境和难点所在,有准确的判断。

接下来的改革需要“啃”的“硬骨头”有这么几块:既然要对既得利益格局、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那么能否杜绝自觉不自觉地强化垄断行业地位、强化不合理的利益格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既然已经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受到行政权力的威胁,那么能否做到下决心限制政府强势;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过大等引发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能否有足够的底气向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宣战。这些局面如果不能得到扭转,改革攻坚就很难有进展。

至于改革的步子要稳,是基于一个现实的状况:一方面民众的权利意识在不断提高,对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的容忍度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要诱发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对深水区的改革,应有坚定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从形成改革的共振效应,以及为未来改革奠定基础的角度来看,用反腐手段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是改革最有力的突破口之一。改革之所以深入不下去,除了陈旧观念的制约外,无外乎是在需要改革的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利益,而这些利益为某些人或群体所占有,他们中有的人占有利益的方式又往往有失公平。故通过强力反腐,能够打开这个坚硬的利益外壳,没有了利益的阻梗,或这种阻梗大为减轻,改革也就容易推进下去。

第二个突破口是加强法治建设。法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是将权力驯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最主要手段。要使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作用,使每个人在内心真正敬仰法律,就必须改变目前对法律的实用主义态度,通过对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例的公正判决,确立法律在国家公共生活和公共治理中的最高权威。

第三个突破口是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改革是全民的事业,而不是哪个人、哪个群体的事业。尽管对改革强调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改革的部门化现象,它决不意味着少数群体把持改革的话语大权,来决定多数人在改革中的命运,决不意味着排斥底层和民众对改革的参与。改革要想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民众就必须有对改革的建言权,要参与对改革的设计。否则,民众对改革抱一种漠然态度,这样的改革势必会“雷声大雨点小”。

第四个突破口是推进更大程度的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前期改革的一个经验是,在内部改革无力推进时,借用外部力量倒逼和推进改革。这个方面的典型就是加入WTO,没有对入世的焦虑,中国不可能有目前这么大力度的开放。未来的改革也需要以对外的开放来促进打破垄断,规范政府的行为。

最后一个突破口,是强化媒体和舆论对国家机器和公权力的监督。没有监督,必生惰政和腐败,人民的权益就必受损。

上述突破口,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推进,也可选择几个方面推进。如果能够在这五个方面开展扎实的讨论,达成具体共识,并推出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举措,将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改革局面。

猜你喜欢
硬骨头深水突破口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为民办实事,要敢于挑硬骨头啃
深水艇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寻觅解中考填空压轴题的突破口
啃下这块“硬骨头”,才是合格党员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2014深改元年
浅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