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逛天桥

2014-03-13 00:46张国庆
北京纪事 2014年2期
关键词:天乐广东音乐戏院

张国庆

天桥乃天桥公平市场之简称,是真正属于平民百姓的乐园。它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段的西侧。繁盛时期,在马路东边也有不少摊位和小茶馆、小饭馆、小戏园子。称得起横跨中轴线之上了。我与天桥的缘分是从五六岁时开始的,去的次数“老鼻子”了。要知道,我的家在远离天桥的阜成门外,这得有多大的瘾呀!

“逛天桥能治病”这档子事儿就发生在我5岁那年。有一回,我病了,头疼脑热、浑身难受、不思吃喝,端起药碗就眼泪汪汪。家里的大人们可着急了。奶奶问我想吃什么给买去。我的回答让大人们一愣:“带我上天桥,病就准能好!”于是,刚刚撂下饭碗的爷爷当即痛快地答应下来,并且说走就走。我们爷儿俩出了家门,雇了一辆三轮车到西四牌楼,坐上铛铛车直奔天桥。

在电车经过前门箭楼子时,我的一句话把爷爷和旁边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当时,我看到了车外马路上有几个扛着枪的日本兵走起来帽子后边的布片儿一忽闪一忽闪的。我小声对爷爷说:“爷爷快看,那些兵帽子后边的屁帘儿直忽闪!”爷爷吓得连忙捂住我的嘴,偷眼向左右看。旁边的人也都吓了一跳,一个劲地冲我摆手。我赶紧一头扎进爷爷怀里。这一吓我竟然出汗了。万幸的是当时车上没有便衣,过了珠市口以后我才又坐了起来。

到天桥后,我们爷儿俩一通玩,听相声、竹板书、小戏儿、看双簧,钻罗圈的、耍中幡的、练杠子的、拉硬弓的、吞铁球的、耍大刀的、变戏法的、练硬气功的、赛活驴、拉洋片的、耍狗熊的……那时我太小,还不知道宝三、飞飞飞、八大怪、云里飞等等大有名气的天桥艺人。走到天乐戏院外边的时候,从里面传出来的锣鼓声把我吸引住了。爷爷是个戏迷,还没等我怎么“蘑菇”就掏钱买票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进戏园子听戏,兴致特高,回家后还一个劲儿显摆。

病了好几天的我,逛了一趟天桥,竟然好了,您说新鲜不新鲜?逛天桥,哎,治病!

后来,父亲又带着我逛了几回天桥,才知道整个天桥市场有老大的一片。早年间,北起山涧口(后为永安路东口),南到福长街,连马路东边都是。“七七事变”后才渐渐缩小了。临解放前,只剩下马路两边的地界儿了。但是,我仍然感到很热闹,吸引着我总想去。然而,去了数不清的次数,我也没有把所有的角落都转到。市场里不光有打把式卖艺、评书、相声、杂耍儿、跤场、独角戏……搭的棚子、围的场子,没遮没拦的地摊儿、戏园子、电影院、照快相的,还有饭馆酒馆小吃摊,茶馆茶摊大碗茶;专治痦疣脚鸡眼,跌打损伤拔补牙;相面算卦半仙嘴,古旧书摊能歇乏;估衣旧鞋旧家具,五金杂项多去啦!

1953年暑假,我考进了心仪已久,当时有“全国回民最高学府”之誉的国立回民学院(现北京市回民学校),初中毕业后又念师范,平时住校。到星期天常常借口到住在福长街六条的娘儿(回民称姑姑为娘儿)家去看望娘儿和姑父,其实为了就近能逛天桥。那会儿,我每个月差不多得逛两回。我逛天桥时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别人是尽量地白看白听白玩儿。我不价,只要兜里有个“块儿八毛”的,就爱往戏园子、电影院、杂技大棚跑。

早年间,天桥的小戏园子可多了。听说最多时有20多家,到解放前大多关张停业了。解放初期,经过整顿并做了分工,其中由天乐戏院(后改为天桥乐茶园,现为德云社“根据地”)专演京剧,万盛轩戏院专演评剧,丹桂戏院专演河北梆子,吉祥戏院(非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改建成杂技大棚。我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上京剧。所以我一到天桥去玩,就惦记着到天乐戏院听一回梁益鸣、张宝华的戏。

从天乐出来,要是赶上万盛轩、丹桂还没散场,就可以去“蹭”戏。那时,这里有个不成文的约定——离散戏还有约半个多钟头时,小戏园子都敞开大门,让人随便进,不要票。人们可以大大方方地进去听戏。

天桥有两家电影院,靠马路边的是中华电影院(现中华影城),再往里边走是天桥电影院。这两家影院都比大影院的票价便宜许多,而且是“循环场”,即买一张票进去爱看几场看几场,只有到最后一场放映完才“清场”呢。

中华电影院的北侧就是吉祥戏院改成的杂技大棚,每天由新成立的北京杂技团演出。原先一些撂地摊、跑码头的杂技艺人归到了这里,生活有了保障,排练演出也更加卖力气了,并不断推出新节目。这里的票价也不高,花个两三毛钱就能看一场。我在这儿看过几次,挺过瘾的。

在天桥,我还第一次接触并喜欢上了广东音乐。那是在一个星期天,我去逛天桥的时候,赶上了一阵风刮来一阵雨。我连忙跑到就近的一处屋檐下避雨。忽然间,从屋内传出来从未听到过的优美曲调。我这才注意到这里是一个演幻术的园子。门口的海报上写着“大变活人”一类的节目名称。我好奇地掏出三毛钱买了一张最后一排的票进去了。说是最后一排,实际上全场也就五六排。场子不大,小小的舞台与观众席几乎各占一半。乐队有四胡、高胡、扬琴、琵琶、笛子,还有几种乐器我叫不上名称来。演奏出来的乐曲非常优美动听。台下的人们听得如醉如痴。此时正要演出的节目是幻术“美女蛇”。先出来一位时装美女摆姿势亮相。接着,展示了一下粗壮的蟒蛇。灯光一暗,再一亮时,灯箱里的蟒蛇头换成了美女的头,蟒在动,人在笑。顿时掌声盖过了外面的雷雨声。对于我来说,真是大开了眼界。我悄声问邻座,乐队演奏的是什么音乐?人家告诉我是广东音乐的《步步高》《彩云追月》。后来,在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又听到了几曲广东音乐,老师做了介绍,我才知道广东音乐是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之一,有不少的经典名曲。

1959年,我参加工作后再也没工夫去逛天桥市场了。1964年因工作需要和同事去天桥办事,那时的天桥市场已经远没有从前热闹了。一些原来打地摊儿的场子有的围起来成了工地,有的地方拥挤地盖上了民居。1993年初,我以记者的身份到重张开业不久的天桥乐茶园(即老天乐戏院)采访。古老的天桥市场一丁点儿旧模样都没有了。只有一些经典的杂志被画到墙上,供人回味。

现在,天桥剧院以东原天桥市场的南部修建成了长方形的“天桥市民文化广场”,为的是存留遗迹,使人们温故而知新。复建的地标性建筑四面钟和老天桥八大怪的塑像,成为了人们对老天桥市场的纪念。

对于我来说,儿时逛天桥的欢乐场景,今生今世也忘不了。没事的时候就在脑海里“闪回”吧。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天乐广东音乐戏院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HOME家系列
HOME家系列
情不自禁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HOME系列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