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医院当成游乐场

2014-03-14 00:44马凌
37°女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游乐场托马斯纳粹

●马凌

把医院当成游乐场

●马凌

我喜欢做手术。其实我不是期待痛苦,而是擅长调侃痛苦、超越痛苦、甚至享受痛苦。

儿子1岁8个月时得了急性支气管炎加肺炎,我希望他能像我一样,把生病当成一场正常甚至好玩的体验。

他不愿意做雾化,拒不合作。当时他最迷恋的动画片是《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我就多买了一根雾化用的小管子,给他做示范。“你看,妈妈可喜欢做雾化了,可以像托马斯一样冒蒸气,变成神奇的小火车,跑得很快很快。”我哼着托马斯的主题曲,超级得意。他表示不满:“我才是托马斯,我也会冒蒸气。”我假装很不舍得地把小管子递给他,说:“那我就大方点儿,让让你喽,你是托马斯,我是培西。”这下子,雾化器变成了我们的玩具。

他害怕打针,第一次打吊针哭了整整1小时。我买了医院主题的过家家道具,请他当护士,我当病人,他来给我打针。我说:“你的姿势有点儿不标准,而且,应该先消毒吧?宝宝,拜托你了,下次好好观察护士姐姐是怎么打针的好不好?”第二次打针时,他光顾着看护士姐姐的动作,跟我讨论消毒的步骤,胶布要怎么缠,不知不觉间针已经打完了。他也晋升为打针专家,那段时间天天给我打针。

倒霉的时候必须要有倒霉的样子,生了病就得乖乖启动苦大仇深模式,在医院就得愁云惨雾长吁短叹?我不这么认为。儿子住院时,只要他的病情稍稍缓和,我们两个就在一起读绘本,玩游戏,假装病房是游乐场。我们扮演恐龙、扮演树獭、扮演巴布工程师,就地取材,总是可以玩得很高兴。在儿子心里,医生、医院、打针、吃药这些词一点儿也不可怕,住院跟度假的区别不大。

只要随身携带幽默感、逆向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倒霉事也可以变成童话、变成娱乐、变成游戏。心理学上有个史华兹论断:坏事到底有多坏,这取决于你自己。

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犹太人和妻儿被关进纳粹集中营的故事。他骗儿子这是一场大型游戏,奖品是他儿子的梦想——真正的大坦克。哪怕被纳粹用枪指着准备枪毙他,他依然昂首阔步、面带微笑地从儿子眼前欢快地走过。他死了,但那场灭绝人性的屠杀,并未给儿子留下恐怖的童年阴影。

我努力想做的,就是这样的家长。

(摘自搜狐网)

猜你喜欢
游乐场托马斯纳粹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画与理
游乐场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白丝带》:纳粹是怎样炼成的?
托马斯送电器
去龄化游乐场
托马斯的一天
纳粹“海报男孩”晒与希特勒合影
抗战时期上海的纳粹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