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红之欢 越“色”越快乐

2014-03-15 09:11
科学之友 2014年23期
关键词:尼泊尔

洒红之欢 越“色”越快乐

换上T恤、短裤、拖鞋去投入大街小巷的战斗,人们在对方的头上、脸上、身上抹洒五颜六色的粉末,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紫色、金色,甚至还用大桶的掺了墨的水泼洒,这就是印度洒红节,彩色脸谱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洒红节又称霍利节,来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希兰卡亚西普生性残暴,而他的王子普拉拉德则非常仁爱,倍受百姓拥护。一直以来,王子都对父亲的专横跋扈表示极度不满,于是父王大怒,让其不怕火烧的妹妹、女妖霍利卡在一个月圆之夜烧死王子。翌日清晨,当国中的百姓带着盛水的器具赶去救人时,却发现霍利卡被烧成灰烬,而王子普拉拉德却因为大神毗湿奴保佑安然无恙。百姓们为了庆祝,便将混有7种颜色的水泼向王子以示庆祝。因此,人们把每年印历12月的望日定为洒红节。

无可争议,洒红节是最古老的印度教节日之一。各式各样的辅证资料被发现于古代庙宇的墙壁浮雕中。在韦扎亚纳噶的首府,位于哈穆皮的一座庙宇里,一件16世纪的嵌板雕刻展示了霍利节的欢乐景象,站立在女侍中的王子与公主正等候着皇室配偶们在五色水中打闹的场景。同世纪阿迈德纳格尔关于瓦散塔·拉耆尼(春之歌或者音乐)的绘画,也展示了坐在大秋千上的皇室夫妇,以及演奏音乐并用皮支喀利思喷洒颜色的场景。除此之外,一幅米万的绘画(约1775年)中展示的摩诃拉纳与他的臣民过节的景象,也可作为相关的辅证材料。臣民们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画面最中央有一个装满五色水的贮水池。斑迪的小型画上也曾展示过一位坐在大象上的国王,一些少女从阳台上将古兰(五色粉末)洒向他的情景。

水粉阵里传出的吉祥之意

作为印度的传统节日,洒红节也是尼泊尔、英国、毛里求斯和斐济等国家的重要节日。从尼泊尔日历每年第八个月圆夜到来之日算起,就开始进入洒红节,通常前后会持续7天,当然最热闹的应属第一天了。一大早醒来,山国情调的音乐四起,透过窗棂望去,年轻人早已开始忙碌,纷纷在自家屋顶露台布置起来,调试音乐,摆弄鲜花,还有必不可少的塑料水袋和五彩颜料。

洒红节当天,红粉弥漫,群情激动,欢歌笑语,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会关门歇业,以免成为被袭击的对象。一大早,大街上欢呼阵阵,“holi!holi”,欢快的旋律丝毫不亚于世界杯现场,年轻人成群结队,涂着彩色的脸,奔向洒红节集会中心——杜巴广场。

按照尼泊尔的洒红节风俗,抹粉泼水是一种友善,代表着吉祥、幸福,可以为被泼者洗掉倒霉、肮脏的东西。这一天,人们可以纵情狂欢,满大街兴致甚浓的人们互致Happy holi,水袋四处横飞,粉料漫天抛洒,面孔五彩缤纷,人们以这种方式欢庆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寄望生活多姿多彩、吉祥如意!

捉弄人和尽情欢乐是洒红节的主旨所在,这一天,无关种族和贫富差距。夜晚,人们把用草和纸扎的霍利卡像抛入火堆中烧毁。印度人在洒红节期间还要喝一种乳白色的饮料,据说可保来年平安健康。在尼泊尔,庆典的开始是竖竹竿仪式。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红粉,投掷水球。一周之后,一起将竹竿烧掉,以示节日仪式告一段落。

印度地域广阔,各地庆祝洒红节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在北方邦马图拉,除洒彩粉之外,妇女还要手持木棒追打男子,男子不能还手;在拉贾斯坦邦,人们则将浸水的衣服拧成一股绳,用来打人;在印度教圣地瓦腊纳西,人们互相洒水,然后成群结队上街游行,放肆地大声骂人;在广大农村地区,洒红节更为热闹,有时庆祝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在比哈尔邦等地,民众还会唱歌迎颂春天,彼此还会用甩泥巴、投牛粪等方式庆祝。

“森林之焰”并无害

洒红节的色彩被称为“古兰”,中世纪时多为家庭制作,从特苏或帕拉什的树木上采集花朵,它们也被称为“森林之焰”。这些花朵的颜色呈大红或深橘,从森林中采集并被铺在席子上晒干,接着再放到地上踩成细粉。这种粉末混合水之后即可制成美丽的藏红色染料。它被广泛用于洒红节的色彩当中,与肌肤接触无刺激,适宜于皮肤,不像人们今天所用的化学色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洒红节已逐渐演变成人们消除误解和怨恨,摒弃前嫌、重归于好的重要节日。

猜你喜欢
尼泊尔
在尼泊尔,时间不是金钱
看好了!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中国小伙蔡磊:在尼泊尔奋勇抗震救灾
尼泊尔女人的三段婚姻
2016尼泊尔旅游推介会西藏成重点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的记忆